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2015-07-22 13:17张俊琴
学周刊·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差生周长线段

张俊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一个知识不断发展变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因此,我们的教育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而且更加需要他们具有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精神,学会学习。下面,笔者就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意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求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迫切需要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矛盾冲突,使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与新知识之间产生一种“不协调”,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把他们引入“不协调——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连接在一起,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例如,“圆的周长”的教学。圆是平面图形中的一种曲线图形,而学生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所以学生对曲线图形的周长充满了疑惑和好奇。课前,我将小黑板的一组平面图形中的圆形用0.5厘米宽的白色胶带沿圆周贴了一圈。课上,当学生用语言描述完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我将胶带的一端揭起拉直,直至将整个圆周拉成一条线段,并且边拉边说:“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圆的周长。”用白色胶带贴的圆,学生误以为是粉笔画的,教师居然将它揭起并拉成一条线段,这里的静变动和曲变直,使学生感到很好奇,圆的周长的概念通过这一良好的感知十分清晰地建立起来。曲线拉成线段渗透了它的可测性,也为学生很快想出测量方法埋下了伏笔。这样的设计仅用几秒钟就达到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迁移情境的目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很自然地进入探索新知的学习之中。

二、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与快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并且基本保持不变的。数学教学不是为了消灭学生间的智力差异,而是要实现有差异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往往是聪明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智力差的学生消极被动地旁听。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自主学习的今天,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同等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呢?我是这样做的:

1.组织小组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讨论 、交流等学习活动中来。中差生兴趣的激发始终是困扰数学教师的难题,而在小组学习中,可以把很枯燥的内容进行得饶有兴趣。我每接一个新班以后,都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每4个人分成一组(一般为前后两桌),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一名差等生和两名中等生。这样,做到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便于展开竞争。同一组内优等生主动帮助差生,同时四人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另外,由我担任一个较差小组的组长,这样既缩短了师生间距离,又便于在课堂上转化差生。课上,教师在揭示教学目标后便开始创设竞争的氛围,班内很快就掀起了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个体研究和小组研究的热潮,差生从中感受到集体的成功,对于他们克服自卑自弃的心理、调整心态大有裨益。小组教学的实质是“合作教学”,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愉快学习环境,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2.教师提供的信息要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思维。例如,教学工程的应用题。书上例题是“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要独立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差生来说,难点不在于对“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的掌握,而在于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把工作效率用分率来表示。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较弱,离不开具体形象支撑。为此,我加上这样一个条件“一段公路长30千米”让学生列式,能列出两个算式的学生列两个,部分差生能借助具体数量列出一个算式,再通过思维过程的展示进行分析比较,揭示出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与做工问题的区别,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拥有了同等的参与机会,并获得了相应的成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1.给学生独立、自由的思考时间。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提出问题很少给学生思考时间,要求学生立即回答,生怕出现“冷场”局面,殊不知“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旦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又急于启发疏导,把学生引入已为其设置的“思维圈”内。这种越代庖的教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妨碍,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此重建,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此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是大胆放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地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例如,“分数除以分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分数乘法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后进行的。我在出示例题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索计算方法的思维之中,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找到了计算方法,创造性地解决了问题,同时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要适时地进行“点拨”。对于提出的问题,学生遇到困难时,应该让他自己去思考,不要忙于“点拨”,但如果学生的思路不对头,死钻牛角尖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点拨”的艺术水平,使学生明确知识的生长点。

例如,“甲、乙两人分别从东西两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2小时行完全程,乙3小时行完全程,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一题。学生用行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受阻时,我就说:“一堆煤、一段公路、一项工程…。”此时学生马上领悟出这道题用工程问题的思路来解。这种具有指导性的“点拨”有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

总之,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其“自主”意识,使他们能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还使学生学会了学习,提高了他们各方面的素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责编 金 东)

猜你喜欢
差生周长线段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
巧算周长
周长小诊所
让“差生”在你眼里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