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民币国际化在美国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就提上了日程,本文通过对日元、美元国际化的经验进行借鉴,可以了解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面临的问题。并且结合“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政策,将会进一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
【关键词】日元国际化 美元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 一带一路
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背景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各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大幅度贬值,对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地暴露出以美元为世界货币的种种缺陷,引发世界各国对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因此中国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恰恰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契机,通过与中俄蒙经济带、新亚欧路桥经济带、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等国家的密切合作,可以为人民币创造了更多投资机遇,是实现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举措。除此之外,回顾日元、美元国际化进程可以借鉴许多有益的经验,这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而言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日元、美元国际化进程的借鉴意义
(一)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停滞不前,主要源于日元汇率的不稳定性和国内金融市场的落后
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70至80年代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体,政府当局完成了从日元的可自由兑换到可开放资本项目的转变。在此期间,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加大了日元国际化的步伐,但是在1997年东南亚危机之后,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使得日元的国际化道路停滞不前,尤其是日元汇率大浮动的波动,对日本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进出口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都倾向选择美元代替日元进行支付结算,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弱化了日元充当计价货币的职能。除此之外,日本中央银行还实施了降低利率、量化宽松的政策,以此来刺激国内经济,但是日本长期低迷的经济使得其他国家的央行减少了日元作为其储备货币的数量,又进一步地弱化了日元作为储备资产的职能,从此日元国际化的势头减弱,发展不前。
人民币在国际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日元有着许多相似点,例如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都很大,均为世界经济大体,常年贸易顺差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给本国货币带来了升值的压力等情况,但是日元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日元汇率的频繁波动和国内不发达的金融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国内的金融体制遭到严重威胁,造成了日元国际化滞后的后果。尤其是在1985年,美国联合英国,法国,德国与日本在纽约签订广场协议,逼迫日元升值,以此来平衡美日贸易中的国际逆差。其次,日本国内金融的落后制约了日元国际化的发展。日本国内的金融市场和美国,西欧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并且日本的票据,债券和外汇市场也很落后,使得日元不能在金融市场上进行回流,即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严格保护,导致国内的金融体制建设达不到日元国际化的要求。
(二)美元的国际化进程主要依靠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的经济实力就远超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后又因为远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美国通过向盟军提供军火而大发战争之财,战后其工业制成品占世界的一半,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以上,黄金储备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60%。美元的强势直逼英镑,最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二战”后黄金与美元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随后,美国政府在1947年推出战后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该计划总出资约130亿美元以此帮助欧洲各国经济恢复战后重建。“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向其他国家提供美元贷款,不仅可以减少国内过多的外汇储备,还可以帮助美国促进国内产业转型,消化战后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各国贸易的密切联系使美元成为结算货币,从此,确立了美元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从美元的国际化的进程可以看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以强大的综合国力和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的。只有当一个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增强其他国家对本国货币的信心,该国货币则更容易发挥国际储备的职责。综合国力的提高往往伴随着更加密切的贸易往来,可以有效地加大本国货币的对外输出,进一步落实一国货币国际化的方针。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奠定了美元在全球的主导地位,首先布雷顿森林体系将美元与黄金挂钩,使得国际储备和国际清算支付手段主要依附于美元,随后牙买加体系的形成进一步巩固美元作为稳定资产价值、规避风险的硬通货的地位,再有“石油美元”和战略能源物资相挂钩,美元的国际化地位无人能及。
三、“一带一路”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
(一)“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国内企业的转型,加速GDP的增长
显然,一国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的基本保障。在国内,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分别为“消费”、“投资”“出口”,其中国内的消费率低,GDP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并且由于人民币升值、我国劳动成本的上升以及欧美经济的衰退等原因,我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自2000年以来,对房地产、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投入了巨额资金,但是随着这些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在其领域的投资也趋于饱和,因此转变国内的投资方式是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一带一路”不仅缓解了重大投资领域的产能过剩,促进企业的改革升级,并且通过对亚洲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在海路港口以及各地区的互联互通等方面为人民币提供大量的投资机遇。例如中俄双方在石油天然气、加工制造业、农业畜牧业等方面存在投资合作机遇,中蒙双方在铁路、燃气管道、公路等领域存在投资合作机遇。
(二)“一带一路”可以扩大人民币的影响力,加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在区域上可分为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路径,在功能上可以分为计价、投资和国际储备三个职能。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还处于初步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地增长,人民币在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和韩国等国家。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就2009年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而言,银行累计为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金35.8亿元,后来至2010年增为5063亿元,2011增为2.08万亿元,2012年增为2.94万亿元,2013增年为4.63万亿元。并且根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2014年12月,全球有2.17%的支付以人民币结算,其比例首次超过加元和澳元,位列第五。从交易来看,人民币现在仅次于日元,与英镑、欧元和美元共同组成全球五大支付货币。以上数据都表明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落实,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可以向区域化迈进。对“一带一路”的沿路国家而言,将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不仅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支付效率,还可以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因此,人民币将可以被更多国家、地区所使用。
(三)“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
要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必须要拥有发达的金融市场。美元之所以成为世界货币,是因为它拥有领先世界前沿的金融市场,而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也在于不发达的金融市场。目前,中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不能满足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但是“一带一路”对亚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投资,有助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例如2013年分别与巴西,英国,欧盟签署了1900亿元人民币,2000亿人民币,350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互换协议。2014年又分别和俄罗斯、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签订了人民币清算协议;并且2014年英国政府已成功发行首只规模为30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国债在香港全年共发行280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契机。
四、结论
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诸多困难,我们仍要耐心地等待机遇出现。而“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政策就为人民币“走出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通过投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国内企业产能过剩、外汇资产没能有效利用等问题,还可以为人民币创造大量的投资机遇,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除此之外,人民币和日元在国际化的道路中都面临着货币升值、外汇储备过多、国内金融市场不发达等原因,鉴于与日元国际化高度的相似点,我们可以从日元国际化失败的原因中汲取经验,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而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强大的综合国力与制定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尤为关键。中国的GDP有着很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贯彻落实,可以加快企业的产业升级,创造出更多的GDP,在海外市场也会拥有更多的竞争力,伴随着大量的投资机遇,人民币会被更多国家地区所接受,最终也会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占有更多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郭佳,范智勇.美元国际化及其启示[J].西南金融,2013(11).
[2]熊园.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的新引擎.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J].2014(12).
[3]于泽.日元国际化进程反思及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J].商业时代.2014(33).
[4]张国庆,刘骏民.日元国际化:历史、教训和启示[J].上海金融.2009(8).
[5]文馨.浅谈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及美元、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5(3).
[6]保建云.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J].天府新论.2015(1).
[7]金玲.“一带一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J].国际问题研究.2015(1).
作者简介:徐黎珍(1993-),女,汉族,江西鹰潭人,就读于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