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丽
【摘要】小说带有浓厚的生命体验,语言诚挚,象征意蕴丰厚,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遭遇人生困境、寻求精神救赎的故事。本文从小说的主体意象——药方、行走、琴弦这三个角度,研读分析,解读作者对于人生目标、追求过程以及自我超越的理性思考。
【关键词】目标;追求;超越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莽莽苍苍的群山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故事由此开始。
这是一个关于生存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困境的故事。
这是一个关于救赎的故事。
阅读是伴随着深深的悲悯完成的。读史铁生的文字,需要的仅仅是一颗澄净的心。从《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遥远的清平湾》《病隙碎笔》到《务虚笔记》,我们随他“去古园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1]
史铁生是一个将自己的写作与生命完全同构的作家。当不幸的命运令二十岁的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轮椅变成了他的“坟墓”一样的制约。他说:“人所不能者,即是限制,即是残疾。”在一段漫长的“苦熬”之后,当他从地坛走出,当他在爱中重生,他用他笔下的文字,完成着人生的新的站立与行走。
《命若琴弦》为我们呈现的就是面对困境的人生救赎。史铁生在一次访谈中说:“人类永恒面对的不是可知而是不可知。可知是少部分,不可知是永远存在的环境,是种困境……活着就是不断和困境周旋,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人间的互爱和实现生命对美的追求之中展开。”面临着人生的种种困境,人们在困境中突围。
《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和小瞎子就是在困境中挣扎突围的个体代表,而小说正是借此来象征我们必然面对的人生困境。
一、目标:药方
药方是老瞎子琴槽里那张叠好的纸片,药方是老瞎子心头的一盏明灯。有了它,弹断一千根琴弦,便能找回光明,看到世界。为此,老瞎子忘记了辛劳,忘记了疼痛,跋涉了五十年的风雨历程,只为了那一片白纸。药方成为了老瞎子生存目标的象征。
目标于人生,就是指向的航标。“目的虽空但必须设置,否则过程将通向何方呢?没有一个魂牵梦系的目标,我们如何经历过程呢?”[2]
让老瞎子忍受住身体的病痛,让生命异常坚韧的是他渴望看见光明的终极目标。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太阳、月亮、星星……
“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3]。拉紧生命的这根弦,生命的过程就是要在目的的牵引下才能实现的。老瞎子的全部人生意义都在那一纸药方上,但当他拉断人生的第一千根弦,发现了药方的秘密后,他却遭遇了目标的落空,“觉得身体里的一切都在熄灭”。于是,老瞎子又寻得了他以后人生的另一个目标——小瞎子。
小瞎子的人生也是在目标的牵引下展开的,电匣子、曲折的油浪、兰秀儿……当兰秀儿嫁人之后,目标幻灭。此时老瞎子一如当年他的师傅以弹断一千根琴弦找回光明的诱惑吸引他那般,用一千两百根琴弦来为小瞎子此后的人生确立目标。
以药方为象征的目标,欺骗了老瞎子五十年,也欺骗了读者。尽管它是虚妄的,如同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为自己、为他人订立的种种,但失去了它的人生将毫无意义可言。诚如史铁生自己所言,“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弹不响”。
二、追求:行走
有了目标的人生,仅仅是有了起点而已。起点与终点之间的距离靠什么来缩短,那就是——行走。
小说的开头与结尾构成了圆合的结构,老瞎子与小瞎子在山岭间的跋涉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老少二人处在永无止境的行走状态,走了一程又一程,走了一村又一村。
“方圆几百上千里的这片大山中,峰峦叠嶂,沟壑纵横,人烟稀疏,走一天才能见一片开阔地,有几个村落。”
“五十年中翻了多少架山,走了多少里路哇,挨了多少回晒,挨了多少回冻,心里受了多少委屈呀。”
“他一路走,便怀恋起过去的日子,才知道以往那些奔奔忙忙兴致勃勃的翻山、赶路、弹琴,乃至心焦、忧虑都是多么欢乐!”
不断行走,不断追求,令个体的人生不孤单、不寂寞。药方是目标,一千根琴弦是追求。每一次的琴弦之旅都是不同的,每一根琴弦的断裂都是真实的。活着,需要目标的指引;追求的历程,才是我们全部的人生。
行走是一种人生状态,我们又何尝不是行走在自己的人生大道上?
三、超越:琴弦
琴弦——从八百到一千到一千二,这是人生意义的代代相承,这是师父为徒弟提供的精神救赎方式。
让我们再回归到人生的困境中来。瞎、艰辛、死亡、爱情的失落……这就是老瞎子和小瞎子面对的人生困境。人的崇高之处正在于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 ——包括对死亡、绝望、虚无、谬误、惰性、贪欲的超越。老瞎子内心对徒弟的关爱、不舍为他自己重拾人生的希望,几近消亡的生命因为爱而留存。当他守住秘密,将药方传于弟子,也就是将希望之火传给了徒弟。欺瞒的背后却是真挚的爱。
琴弦所承载的是瞎子师徒人生的全部。人生的目标可能虚设,但老瞎子那五十年的生命之弦没有白弹,五十年的汗水和琴声不是白纸,不是虚无。尽管他永远睁不开那骨头一般的眼,可他懂得了——“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并将这感悟一并留给了徒弟。这就是处于困境之中的人的自我救赎,他对人生的解读实现了一步步的超越。从不屈获得骄傲,从苦难提取幸福,从虚无中创造意义,这是怎样的哀痛者与幸福者!
《命若琴弦》是一部表现极浓烈的生命感觉、极丰富内心体验的作品。小说中的多重意象都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命若琴弦,拉紧了生命的这根弦,懂得了人生目标、追求与超越的重要性,你的人生才有光明。老瞎子盲了眼,却明了心。
“现在让我们回到开始: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躜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回到出发的地方,这是一个关于老瞎子与小瞎子行走、弹琴的故事,难道谁能轻易地说,这故事说的不是你我?
参考文献
[1]出自我与地坛[M].苏教版语文必修二教材.
[2]答自己问[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1).
[3]命若琴弦[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