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启甜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经说过: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书虫来说,图书馆应该就是世界上最壮丽最充实的建筑,里面承载了无数可能。在图书馆里,随手捧起一本好书,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与最聪明的人进行精神交流,这或许就是天堂应该有的模样。
“篱苑书屋”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交界河村智慧谷。书屋所处基地背山面水,景色清幽,一派自然的松散,为读者提供舒适静谧的阅读空间。
交界河村约有六七十家农户,村民三百余人,盛产核桃、栗子、梨等。此处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周边与慕田峪长城、箭扣长城、神堂峪自然风景区等旅游胜地相邻,近年来吸引不少旅游公司投资在此开发旅游线路,向希望远离城市喧嚣的城里人提供租借农房,甚至整改成为他们自己的农家,在闲暇时来此度期。周末,不少来自城里的游客自驾来到此村享受乡野趣味,村里随之衍生出不少提供餐饮住宿的农家院。现在,旅游业、服务业正逐渐成为此村的经济收入来源,然而,对于乡村风貌的保护与旅游项目的开发仍存在有待挖掘的创新思路。
考虑到要使村子的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亟需文化教育元素的配合,结合智慧谷这个清雅的地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李晓东教授产生了为该村捐建一个书屋的想法。经过筹备,交界河村委和李晓东教授为书屋选择了一处背山面水的荒地,由香港陆谦受信托基金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出资,书屋工程于2011年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个多月的设计,2011年3月29日正式开始施工,并于2011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建成之后.书屋可以向游客及村民提供免费的阅览读物和空间,同时亦可作为游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处清舍雅苑。
篱苑书屋在设计上秉承李晓东教授一贯的尊重地域个性的设计理念,旨在与自然相配合,让人造的物质环境,将大自然清散的景气凝聚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气场,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清境。环境设计上,李晓东教授充分利用场地前的水面,水边栈道的设置、卵石平展的铺排以及篱笆围合的空间,让书屋本身与自然环境结合成浑然的一体。书屋设计中最大的特点在于立面及屋顶的夹层玻璃设计,双层玻璃将裁成等距离长短的柴禾杆夹在其中,既遮阳又透光,同时展现出强烈的地域特性,书屋也因此被命名为“篱苑”。
春天,清亮的书屋被层层叠翠包围,桃花红杏花白,玻璃篱笆围合着一处春意。
夏天,透亮的书屋倒映着一池碧绿,树荫下水面上,玻璃篱笆围合成一处清凉。
秋天,明亮的书屋被姹紫嫣红掩盖,晨光里夕阳下,玻璃篱笆围合成一处温暖。
冬天,透明的书屋隐藏于枯枝落叶,小桥边巨石旁,玻璃篱笆围合成一处沉静。
这正是李晓东教授对于篱苑书屋的四季期望。书屋本身为长30米、宽4.35米(轴线)、高6.3米的长方体,总建筑面积170平方米,局部二层,主体结构采用100×100及100×200的方钢作为主要结构构件,每两米一根柱子,以焊接方式连接。外围护材料使用钢化玻璃。立面上以90公分为模数,每90公分焊一圈钢框,中间插上柴禾杆。室内采用合成杉木板装修,90公分的空档从中间分成两半,做成书架及供读者席地而坐轻松阅览的大台阶。
室内空间的构成简单直白,内部相互之间几乎没有隔断,唯一的一处隔断是从混凝土大门洞进入室内时的玄关,浓缩的入口空间为接下来的主要空间做了“经典”的铺垫,突显了空间的完整性。主体空间没有任何家具,由大台阶及书架组成,书被摆在台阶下面,台阶则成为主要的看书空间。走进书屋,书的排布随意而易取,读者可以任意随手抽取自己感兴趣的书,任意就近找到一个舒服的座位静心阅读,阳光透过夹在立面及屋顶玻璃当中的柴禾杆将窸率的影子投射到室内的空间,明亮而温和,微煦和风在室外将室内的影子吹动得婀娜婆娑。在这样的环境里,阅读成为亲近自然的方式,而建筑,又成为人自由呼吸的自然居室。
李晓东说:“我营造出来的是环境而不是建筑,很多人做建筑都要做得特别突出,可我想把建筑消失掉。其实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强项,我们传统的建筑强调院落、空间,而不是建筑本身,环境营造是优势,应该利用起来。我们可以发掘自己的语言,比如说‘天人合一,西方人是不懂的。我们却可以把房子融入环境里,营造出一种气场。”囵
李晓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李晓东工作室。
代表作品:玉湖完小、篱苑书屋、桥上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