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而地标建筑,当是城市这本书的封面。从封面,你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核心所在,它或许是种精神,也或许是一个时代。
你可以没到过巴黎,但你一定知道艾菲尔铁塔和巴黎圣母院。你也许没有办法再回到古罗马,但是你对古罗马的角斗场肯定不会陌生。这一切,都是建筑的力量。很多时候,每一栋建筑就是一段凝固的历史。那些历经岁月的石头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王朝,一座城市的荣辱和兴衰。与此同时,也诞生了一座座我们引以为傲的城市地标性建筑。
历史与现实,灵秀与厚重,传统与前卫,不同城市的城市地标是与当地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的。对一座城市来说,那些经历了历史检验的文化遗存和山水景观,最能够代表它的特殊文化韵味,这样的地标能够为城市带来自豪和荣光。这些城市文化和城市地标的存在与发生,罗列起了一座城市丰富的视觉层次,形成了城市独有的文化内涵。
正如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所说:“我们已经不能仅仅从建筑的高度、从人们的视觉效果上来理解地标建筑了,这样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地标建筑的意义在于,它是可以与人们心灵共鸣、标注在人们记忆中的建筑。”
城市地标应该具有清晰的文化指向,和丰富的文化信息,从这里可以轻松阅读一座城市如烟往事及蓬勃未来。例如,北京的鸟巢、水立方和“巨蛋”形国家大剧院等新城市地标建筑,反映了北京是一个象征着权威的中心概念,所以非常讲究某些标志性的东西。相比之下,上海给人的感觉是平民文化,或者是小资文化也好,更关注的是一个群体。它的标志并非某座建筑,而是某个地段,某群建筑的集合。昔日的法租界就是老上海城市空间的一个典型。除了老上海的氛围,一些新发展出的城市地段也值得作为城市地标推荐给人们去看。黄浦江两岸是必看的,浦东的是陆家嘴金融区,俨然是上海新的名片,尽管人们从专业规划的角度来评价它的话有各种意见,但作为城市地标区域仍然非常震撼。
又比如,伦敦城市建筑的新老结合非常好,印象深刻的新地标建筑是Swiss Re Building,这座建筑的子弹外形建筑是对周围风速研究的结果,而外罩螺旋形上升的玻璃幕墙也代表着后面的空中花园,尽管在建造之前它备受争议,但我认为它体现了形式与功能,技术与美学的巧妙结合。伦敦的新老建筑之间存在着某种共性:都是对当时生产力的颂扬及人们精神状态的反映。伦敦有很多维多利亚时代所建造的极为豪华的建筑,显示了当时“日不落”帝国的实力,在英国发展迅猛的“高科技派”从某方面来讲也是对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赞颂。
美丽的建筑是一个城市文化的金字招牌。相比较,政府热衷的是政治地标、新城地标、商业地标、产业地标,是摩登天空;百姓钟情的是怀旧地标、美食地标、约会地标、精神地标,是充满记忆的大地。但你主动或被动地历经了对地标的兴奋、妥协与合谋,久而久之,城市的地标就是你的地标。这种文化的认同和从属感,才算是地标赋予一个城市的真正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