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

2015-07-20 23:42曾苗苗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生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

曾苗苗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从个体走向群体,网络为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能以更系统的视角,在更广阔的虚拟时空中分析教师群体之间的交互和发展。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和生态模型,并依据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促进其发展效果的切实可行的生态策略。

关键词:网络;生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群体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1-0095-04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逐渐从理智、反思取向走向生态取向。生态取向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采用一种整体的、情境的、关联的视角,更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背景、合作和文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从个体上升到群体,突破了原有的教师各自发展的瓶颈,以个体促进群体,从群体层面带动个体发展。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能更有效地实现教师的群体专业发展。

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指一定地域内生存的所有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有能量转换、物质循环代谢和信息传递功能的统一体。[1]类似的,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系统是指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由教师生态主体与相应的生态环境组成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动态整体。这是一个动态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一般而言,生态系统由生态主体和生态环境两部分组成。

1.生态主体

人是生态系统中的活动主体,也是唯一的生物物种。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主要有两种:教师物种和发展服务人员物种。教师物种是指网络环境中参与专业发展的不同地区、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所有教师,它既包括教师作为一般人的生命系统,也包括教师个人和群体的专业素质结构系统。[2]发展服务人员物种指网络平台活动的技术人员、组织者、管理者、监控者等,如资源管理人员,学习支持服务人员。本文重点关注教师物种主体的活动。借用生态学概念中的“关键物种”概念,在教师物种中,也会存在关键物种,即指那些在系统中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同时理解和掌握技术,又有一定组织和号召能力的教师。

2.生态环境

从生态学来看,任何一种生态主体生存于生态环境中,受生态环境的制约。在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生态系统中,生态环境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而提供的多层次的交互空间,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规范环境、学习资源环境和支持服务环境等。社会环境是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层次性的复杂整体[3],它由社会中的各种要素构成,如政治、经济、人口、文化和科技等,最终影响了在此基础上教师与教师所形成的虚拟群体以及人际关系。规范环境特指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交互规范,是在长期虚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愿景、群体文化、规范制度等。学习资源环境是指为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所建构的各类学习资源的总称。支持服务环境是指为教师提供发展支持的所有环境因素的总称,包括交互平台、网络运行环境和信息资讯环境等。

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

教育生态学突出整体价值、注重全面联系、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4],这一核心思想符合生态取向下教师群体发展的理念,也为教师群体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利用上图的生态模型可更详细地揭示系统中的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1.模型的构成

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按照其行为系统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直接程度划分,将本生态模型整体划分成四个子系统,如图所示。其中,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关注生态主体的一般生命层次和生态环境,发展系统关注生态主体的专业素质结构层次。

微观系统是模型中最直接的作用关系体现,是生态主体与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近体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中观系统主要指教师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各种交互活动,也包括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宏观系统是生态社会环境的部分体现,它包含了教师群体专业发展中所牵涉的社会宏观层面因素,如政策、价值取向、行政领导和资源状况等,同时还受制于整个社会制度变迁、技术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冲击和作用。发展系统是生态主体中教师个人和群体的专业素质结构的突出体现。根据塔卡曼群体理论,相应地将教师群体的发展也分成五个阶段,即形成阶段、激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和重整阶段。这五个阶段是一个不断循环,伴随涨落、渐进、复杂的非线性系统演,如图中的不规则曲线所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微观系统的发展都会影响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阶段,而这一发展系统的进程又会对其他各系统产生反作用,如图中的四个系统间的双向箭头所示。

2.模型的特点

(1)动态性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它总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本系统体现在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不停地运转,依靠教师专业发展系统自身的成分以及与外界进行的物质、能量和情感的交互,在某一时间和条件下,整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趋于相对平衡和稳定。而随着主体和环境的某些变化,如新成员的加入、新技术的介入或者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势必会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系统的一次又一次的动态变化。

(2)整体性

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型是一个复杂有序的层级系统,各种行为受到全局性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体现出整体效应。跨区域、跨学科、跨角度的教师群体在网络平台上使能量在不断传递和转化过程中实现整体效应[5],对应于模型中的四个系统的运转,如此周而复始,根据生态链法则,这一动力会使生态大系统在平衡与偏平衡中变化,并最终带来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教师群体生态系统的发展目标。

(3)脆弱性

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系统自身有一定的负荷力或承载力,但其发展也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作用,体现一定的脆弱性。在教师群体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或矛盾,由于技术、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制约,教师群体中的合作也有可能被扬弃。由于新技术、新理念、新成员的介入,对群体成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因素会使整个发展呈现一定的消降期和曲折性,体现在发展系统中的曲线不规则上升上,系统也具有一定的自我维持功能与调控功能。

(4)双重性

模型中的系统发展具有双重性,包括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本身的演变。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包含教师个人和所在群体的专业发展,发展过程中个人的获得、贡献、发展阶段和进程等,而教师个人和所在群体的变化会带来整个生态系统的演变,使生态主体、生态环境从一定的稳定到不稳定,最终实现一次又一次的生态平衡和进化。

提升网络环境下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效果的生态策略

1.创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树立生态学习观

生态学习观是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主动地选择和利用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合理地分配时间,从而使自己能够充分地消化和吸收学习资源,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6]要使网络环境下教师群体发挥长期的效应,需要创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帮助教师树立生态学习观,获得良好的专业发展。

首先是加强学习资源的建设。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根据教师的实践要求建设合适有效的学习资源,力求形式多样化、内容新颖化、时效性强。同时,督促教师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并主动对其重组加工和再生产。其次是重视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完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教师随时随地获得学习支持,重点为教师的发展创设协作和交互环境,做好资源的传输与配送,搞好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提供发展的指导与咨询。

2.找准“生态位”,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

生态位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这个概念可以引申为“适当的位置,称心的职务,适合的兴趣、能力的环境和活动,生活中的定位等”。[7]教师要找准自己的“生态位”,如自己在群体中的定位、角色、自身的能力、兴趣和需求,专业发展的期望等,每个成员在群体中表现出自己特定的行为模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群体中的关键种。

要重视和加强“关键种”教师的作用。他们除了需关注个人的专业发展需求和方向以外,还需要关注整个生态群体的发展趋势和动向,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对群体发展进行组织和调控,进行适时的引领和指导。

3.消除限制因子,加强教师群体交互

消除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限制因子,促进其交互活动顺利进行。首先消除网络平台中的技术问题。参与网络群体发展的教师在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因此要保证网络平台支持的易用性和有效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其次解决网络群体活动的规范和制度问题。基于网络的群体活动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内容要以群体共享共论为前提,同时在与其他成员交互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相应的规则。[8]因此,需要建立一系列健全的规范和制度,如教师网上群体交互活动的活动规范、言论规范、监督机制、奖罚机制,权限机制等。最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虚拟性与真实性的兼容问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将线上和线下的发展结合起来,激励和评价并行,可增加教师网络群体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

4.强化整体效应,形成生态群体文化

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文化是指教师聚集在网络平台上,通过长期发展、演变,逐步形成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共同信念。它包括教师的专业意识和精神、教学理念、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教师共有的行为特征和精神品质。

当前,教师个人或小群体发展中遇到了许多现实问题,如资源瓶颈、发展危机。于是寻求外界帮助,在有交流需要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网络聚集起来,形成个人与群体间或群体与群体间的专业发展交往,网络平台上教师群体活动的开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交互分享、互帮互助中形成共同愿景,增加在虚拟环境中的归属感、信任感和使命感。随着时间的递延和交往的深入,最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形成生态型教师群体文化。

5.预防教师生态危机,达到系统循环平衡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观念落后、资源缺失、学科发展失衡等已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教师专业发展遭遇了生态危机。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核心思想。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丰富性,加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预防教师发展生态危机。例如,优质资源库的共同建设和循环利用,教师教学经验和智慧的分享,教师情绪情感的发泄与倾诉等。另外,要加强教师个人与群体发展的循环平衡。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教师子群体和教师成员,它们之间是协同互动的。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每位教师在群体中的生态位,为其提供最佳的服务支持,促进其潜能和积极性的发挥。

结语

我们从生态学的原理可以看出,基于网络的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本质是实现教师及群体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适应并持续发展,追求教师群体发展的目标。它使教师发展更好地从个体走向群体,将网络与现实相结合,教师生活在群体生态系统中形成虚拟学习共同体,可以较好地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深教师交流、分享、协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系统中改进和完善自身,达到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最优化,最终实现群体成员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剑兰,生态学视野中的中学教师持续发展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2]文丽萍,教师发展的生态分析[J].管理观察,2010(2):203-204.

[3]张进良.面向信息化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0(6):24-28.

[4]胡洁雯.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52.

[5]胡洁雯.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教师发展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1):54.

[6]曾祥跃.网络远程教育生态[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155-156.

[7]王炜,黄黎茵.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J].中国电化教育,2008(07):24-29.

[8]李弦.教师专业发展网上群体动力问题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9.

课题来源:本文是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育项目课题“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动力机制研究”(课题批准号:WYM1010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网络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医院志愿者角色和功能的研究
生态系统视角下:农村留守幼儿情绪问题的形成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