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芳著《玉道行思》

2015-07-20 15:52
丝绸之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石峁叶老玉料

孙海芳,文学硕士。庚申年七月生,文化书写者,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就职于西藏大学,现定居拉萨。曾与七窍童心相伴十余载,相关经历记载于小品文集《 这些字,那些事 》中,并获甘肃省黄河文学青年奖、兰州市第二届文艺创作银奖。参与编写古代少数民族丛书《 牧歌流韵——中国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遗珍 》鲜卑卷。发表文化考察随笔多篇。

恍然间,已有三年。时间总是充满主观性,它会随着你的记忆,删除一些不愿记住的往事,那些隽永的、踏实的片段却时时闯进如今的生活里,我总是无法游刃有余地切换画面,也好,让这些寻玉的片段充实在不出产玉料的高原上。

依稀是2012年的秋天,西安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火红的果实。陕师大外语学院专家楼,我见到了比较文学前辈叶舒宪先生。次日,聆听关于丝绸之路的讲座,我的世界醍醐灌顶般打开了一面崭新的窗户。玉讲求机缘,偶尔我会宿命地认为,之后的生活转变,应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2013年3月,叶老抵兰。有幸陪他寻迹兰州的城隍庙,认识当地齐家玉的藏家,各类齐家文化玉器的打磨、钻孔、玉料来源,点滴之间受益颇丰。跟随先生前往陇东田野考察,荒凉的山脉下,那些掩埋了4000年的礼器,悠悠诉说着千年的过往,透过这些真实可触的物件,我能想象出惊天动地的神圣仪式来。

兰州的春天来得晚。路边的柳树才咧开星星点点的嫩芽,我满怀壮志寻访甘肃地方玉料产地马衔山。阿干镇穿越山路,沿途废弃的煤矿萧条破败;榆中马坡乡的村路颠簸,两次无功而返后,我斗胆与网络上未曾谋面的李志伟联系,贸然再次前往。同行的陈兄走得战战兢兢,唯恐遭遇埋伏。

6月,收到参加玉兵会议与神木石峁遗址考察的通知,倾听玉石之路前辈们的肺腑感言与真知灼见。走在石峁的山梁上,呼啸的山风一如既往,风风火火刮过数千年。切身感受着“琼楼玉宇”的建筑巫术,会标玉璇玑似乎昭示着,史前文明探寻充满了玄机。

7月,两次前往青海喇家遗址,地震之后,洪水来袭,留下令人震撼的东方宠贝。遗址现场展现当时生活风貌的物证比比皆是。土台祭坛顶上有规模较高的墓葬,是“以玉为葬”的实例展现。那件被折短的玉刀,足见当时治玉工艺的精湛,可谓“王者之器”的代表。

10月,甘肃省政府举办丝绸之路峰会,叶老与易华先生被邀前往,共享研究成果。假日阳光酒店背靠黄河,藏家与学者交流至深夜,昏暗的灯光下,美好如歌。

2014年,七月流火。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11个人顶着炎炎烈日,寻迹史前文化遗迹。一望无际的沙漠与隔壁滩,千百年来凛冽依旧,穿梭其间,能感受岁月飞逝的无情。

翻看存储在电脑里的照片,不觉惊讶,寻玉之路走了如此之远。很多人以为,貌似女汉子的我,喜欢颠簸不定的生活。大家不知道,我是巨蟹座,我喜欢家,况且家里幼女心心念念。出门是迫不得已,高速运转的车轮会加速我晕厥的程度,飞机起飞或降落,是与身体清醒对话的时刻,没完没了的火车考验着不多的耐性,这些路,要强忍着身体的不适,一点一点感受。

生活被分割成若干个片段,回想这些年与玉相关的日子,它冲淡了生活带给我的挫败感,一如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大道,只我一人,怀揣美玉,心存念想,依旧幸福荡漾。

寻迹齐家涉玉尘,是福气。

猜你喜欢
石峁叶老玉料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中国文明的前夜
——石峁遗址
弃单间和学生一起办公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遇见石峁
石峁寻古(外一首)
叶圣陶:精神的健康
叶圣陶为什么会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