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堂著《青铜长歌》

2015-07-20 15:48
丝绸之路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二里头王权史前

刘学堂,男,1961年9月27日生。1981~1985年,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1985年大学毕业分配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主持交河故城和伊犁河吉林台水库大型墓群等多项考古发掘项目。现任新疆师范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新疆考古、史前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新疆史前宗教。承担完成了《 伊犁河流域青铜到早期铁器时代文化研究 》等国家和其他级别的科研项目八项,合作和独立出版有《 新疆史前宗教研究 》等学术专著六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论著和论文分别被评为新疆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铜器,特别是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步入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器物、技术的传播为欧亚大陆人口迁徙、文化融合提供了契机。《青铜长歌》将中国青铜文明的发展史置于世界青铜文明发展、流变体系范围内,追根溯源,系统梳理了世界青铜文化发生、发展、传承的脉络。本书从人类最早使用的铜器开始讲述,通过梳理中国青铜器物在史前八大文明中的地位功能,廓清了中国青铜之路的流变史,肯定了二里头文明在华夏文明由史前以巫术文明迈向有文字记载的文明过程时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和标志性意义,以及青铜文化在这一转折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功能的转变,即由宗教信仰的载体转变为王权政治的象征。书的前七部分讲述了世界青铜文明的发生(西亚的两河流域,是早期青铜文化起源的中心)及其向东传播进入中国新疆地区的状况。通过对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小河遗址,哈密盆地林雅人铜镜、小铜刀的描绘,勾勒出了先民生殖崇拜的原始宗教信仰和中国早期西来的青铜冶金技术繁盛发展的场面。学术界将青铜之路在中亚西部和西亚欧洲的传播,称为青铜之路西段;将由中亚北部草原,南下越过阿尔泰山系,至天山西部这段曲折道路,称为青铜之路中段;将自东部天山哈密盆地向东直指中原腹地的路径,称为青铜之路东段。从第八部分开始至第十部分,青铜长歌绵延至甘肃境内,逆着由中原东来的彩陶之路,在与彩陶对话的同时,正式开启了青铜之路的东进序曲。青铜之路穿梭于河西走廊四坝文化分布区,抵达陇东齐家文化分布区,成就了西北青铜文化圈,齐家文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西承东接的作用。青铜文化经齐家人之手,快速传播到了中原和中国北方,甚至于南方其他地区,从而引发了中国早期青铜文化结构的重大变局。第十一至十三部分中,通过对陶寺文明和二里头文明的比较叙述,指出二里头文化是自西而东、数千成万公里青铜之路的终点大站,由二里头开始,青铜文明进入了与王权紧密相连的东方历程。随后,夏、商、周三代作为华夏文明形成、发展和成熟的阶段,借助王权的推动,使中国青铜艺术走向顶峰并成为三代文明的重要标识。最后一部分,从中原青铜器起源之争、青铜之路上的小麦与牛养、青铜之路与中原文明三个角度,肯定了正是青铜之路将近东文明部分物质因素以及文明模式中具有生命力的部分,带到了古老的东方,打破了东方人群在萨满礼仪基础上细碎缓行的脚步,最终形成了以萨满、礼仪(等级礼仪)为内核,以世俗王权为外壳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自我修复功能的东方文明结构。

猜你喜欢
二里头王权史前
华夏第一龙:二里头的“龙”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史前海王争霸战(上)
二里头遗址为何定位为夏都
二里头: 寻找最早的中国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伊洛平原二里头文化期聚落群聚形态研究
史前人,都画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