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内在因素便是内部控制活动的薄弱。笔者在分析了内部控制五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之后,对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同时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对策。
一、内部控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一)控制环境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开展和执行都处在一定的控制环境下,控制环境的优劣及合适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能否得到切实的执行,也关系到事业单位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作为一种“氛围”性因素,其同事业单位文化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为控制环境会对所有员工施加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它是内部控制发挥作用的根本和前提性条件。如果没有内控环境这个牢固的基础,内部控制也就如同镜花水月,难以发挥其意欲达到的作用。内控环境形成的关键因素是事业单位领导层的素质、领导及管理理念及相关的事业单位文化制度等,它决定了一个组织运行的基调。
控制环境是影响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部分,事业单位的实际内控活动都处于具体的控制环境之下。控制环境不仅对其余控制要素是否起到作用实施着影响,也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正常管理职能的运行。良好的控制环境可以为会计工作提供宽松、合理的环境,保证会计信息收集、分类、记录、汇总等工作过程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实际的经营活动,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达到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目标。
(二)风险评估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任何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项核心性环节,是预防风险的最常见和最高效方法。类似的,通过对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强化对事业单位管理薄弱环节的控制,达到将事业单位风险扼杀于萌芽阶段的目的。在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实际运行的过程中,针对那些可能会影响到控制目标实现的风险性因素;按照既定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事业单位面临的风险程度开展评估,对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开展应对和分析,发挥风险评估的防止作用,达到保证既定工作目标实现的目的,与此同时也使事业单位管理得到相应的提升。就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而言,事关国计民生,而行政领导的轮换制也使得一些领导常常只管在任内的相关事宜,而忽略了事业单位的长期风险,如市政单位,对于建设某些工程项目,忽视了长期的财务风险,盲目借贷,给单位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
(三)控制活动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控制活动对于事业单位在正常经营中实现自我纠偏和调节,达到自我约束目标,发挥关键的作用;控制活动运行是否良好,是事业单位经营成功的直接决定因素。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对事业单位管理也有着直接性的作用。在一般的控制工作划分中,都是将内控活动分为对内部管理的控制和内部会计的控制。内部管理的控制其目的在于提升经营的成果和效率,督促事业单位遵照预先安排的管理政策。有效的内部管理控制需要通过建立全面可靠的信息系统,来对所有的活动实施监控和管理。内部会计控制则实际牵扯到事业单位的会计日常活动;内部会计控制有以下两个目标:第一是保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的流失和毁损;第二则是保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
(四)信息交流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即使内控制度设计完好,如果没有内部人员的理解、领会及运用,也难以发挥作用。通过信息交流,能够使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者及员工明晰责任,并及时交换他们在管控事业单位实际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因此,信息交流会督促会计信息更有时效性和准确性。
(五)监督评审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监督检查要求事业单位定期检查、衡量其内控的实际执行情况,主要涵盖企业管理部门对内控活动的监督和内部审计部门对内控活动的再监督。有效的监督措施可以达到防治会计徇私舞弊的作用,使事业单位管理得到高保障。不仅如此,针对内控活动的监督评审通过发现信息交流过程中障碍,完善、规范内部控制制度活动,不仅能够使内控活动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同时也能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提升提供保证。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从整个政府序列的审计组织来说,除了内部的相关审计外,还存在着政府审计这一重要工作,也可以视作是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强化内部控制,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升内部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直接对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目标是否达成产生着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内控环境表现在诸如员工的真诚度、胜任能力、事业单位文化、人力资源政策等许多因素。一般来说,人的因素对内控环境有着最大影响。因此,如若要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便需从人的因素着手,通过对相关人员及其工作职责的培训,使内控环境得到有效完善。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人员财务专业知识和信息化能力的培训,确保财务人员具备扎实过硬的业务能力水平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能。加强对财务人员业绩考评,实行财务人员绩效管理机制,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力。
(二)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作用
内部会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内部会计控制首先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相关业务的财务流程,从制度上规范了财政资金与事业单位资金的合规流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内部控制通过对相关权限、流程的设定,通过对业务流程的规范性控制及设计、事后复核及分析控制等措施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同时,不同事业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的业务及经营特点、事业单位战略及管理方法,来设置一些适合自身的控制措施。通过切实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功能,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建立完善可靠的风险评估机制
事业单位可能遭受的风险及由此产生的损失大小一般能够表明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程度。对于政策风险,应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共同把握决定;对于业务风险,应建立完善的办事、审批流程,安排具有相应资质与责任心的员工负责;对于财务风险,则应通过设计事业单位的财务预警体系,对财务指标开展分析,实时对相关指标实施监控,来控制本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
(四)强化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审计及监督
关于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能够有效确保内部控制活动得到有效的运行,同时还可切实的改进内部控制活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来说,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审计,不仅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还可以同时防止会计信息出现失真的情况。为保证内部审计及监督工作达到其预想的作用,须要合理确保其工作的独立性。通常的措施安排是内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此外、政府审计与内部审计要各司其职,发挥审计在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