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5-07-19 08:01
学周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习惯课文课堂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乐小学734000)

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王爱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乐小学734000)

国内外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有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中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好习惯成就未来,坏习惯毁人一生。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观点和做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预习,不但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促进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预习又因年级不同而内容、要求及方法有所不同,通常有以下三步预习法。

一查:借助工具书,查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查课文的背景资料。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学会查字典,重点放在字的音形上,而对中年级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查字典了解词语的解释,做到辨字形、正字音、释词意,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二读:疏通句子,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在查字典的基础上,让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包括文章的体裁、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等。

三思:指导学生思考课文后的练习题以及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提出的预习题,帮助学生抓住思考重点,明确目标。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对一些内容较深,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出一些预习题给学生,在课文里圈、点、勾、画、批,帮助学生把握教学重点,为进一步讲解课文铺垫。

预习习惯的养成,除了需要教师的用心指导外,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家庭的协助和配合。因为预习方法步骤里有多项是需要家长的帮忙。教师要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预习的重要性,让家长明确学生预习的目的方法步骤,指导家长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导师,成为学生预习路上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二、培养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准备包括思想和物质两个方面。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不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又影响了学习质量。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想一想,应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学生纷纷表示,不但要准备好学习用品,还要做好精神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教师上课。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虽然学生已经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做好,还必须依赖于行为强化训练。有的学生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早就把做好课前准备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必须通过实际演练,学生才能摸到门道,才能按规则去做,进而养成习惯。其实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不做,而是真的没有想到。起初,教师多一些提醒,学生就很容易形成习惯了。

教师平时要求学生,上课前该门功课要用的东西,如书本、尺子、胶带等放在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做好准备,按要求坐端正等待教师来上课,并指派一名得力的班干部在课前进行督促检查,教师在上课前先检查这项要求的落实情况,对做得规范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做得不够的立即提出批评改正。

三、培养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觉得上课时学生必须心脑口手并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高效率。我认为在课堂学习中应注意养成下列良好的习惯。

(一)认真倾听的习惯

1.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为学生作表率。常有这样的现象,当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很恰当时,教师满脸笑容;学生表达不清时,很多教师会急躁起来,表现得很不耐烦,恨不得马上打断学生的回答。而优秀的教师不管学生回答得怎样,总是表现出专注的神情,耐心倾听完他们的发言,并适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身教重于言传”,学生总喜欢模仿教师,教师认真倾听的态度,一定会带动全班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2.教师要告诉学生明确倾听的重要性及目的要求。告诉学生听比说更重要,会倾听的学生就是会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听、倾听的好习惯。并明确倾听的目的要求,教给方法。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做什么。所以,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提醒他们为倾听作准备:“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来听一听他说的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如果不一样,到底谁的正确呢?有没有需要补充的。”这样学生明确了听的目的,把注意力吸引到了倾听别人的发言上,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认真听起来。听,就是要专心致志地听教师和学生的讲话,既要听得清,又要记得住要点。

(二)勤于动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已经意识到了让学生学会思考的重要性,那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呢?

1.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形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

2.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地进行思考的习惯。

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表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况下,学生比较新颖独特的见解,大多是在整个思考过程的后半段时间内形成的,如果教师过早地作出评价,往往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三)敢说乐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把培养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的习惯,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反复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不怕说错,放开嘴巴,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发言时,站得直,口齿清,讲普通话,声音洪亮,讲话完整。对于表现好的当场给予表扬,对于读的或说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学生,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挫伤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这样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调动了全体学生敢讲乐说的积极性。

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挖掘出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责编 田彩霞)

猜你喜欢
习惯课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美在课堂花开
背课文的小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