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不同时期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5-07-19 10:11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22期
关键词:罗哌助产卡因

刘 新

(锦州市妇婴医院麻醉科,辽宁121000)

产程不同时期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对产程进展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刘 新

(锦州市妇婴医院麻醉科,辽宁121000)

目的 观察与比较低浓度罗哌卡因在产程潜伏期和活跃期进行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和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5~8月80例单胎初产妇,分为潜伏期组(A组)和活跃期组(B组),每组40例。分娩镇痛前进入产程为T0,宫口2 cm为T1,宫口3 cm且未行分娩镇痛为T2,宫口5 cm并行分娩镇痛为T3,宫口开全10 cm为T4。两组均注入0.075%罗哌卡因及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 mL,接自控电子镇痛泵,宫口开全时停用镇痛泵。A组:当进入产程、存在规律宫缩,患者主动要求进行分娩镇痛;B组:当宫口大于或等于3 cm时进行镇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记录T0~T45个时点的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 A组T1、T2时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潜伏期分娩镇痛,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情况,有利于产妇分娩,是较理想的镇痛方法。

分娩; 分娩过程; 镇痛,产科; 酰胺类; 罗哌卡因

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拓展,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外今年更多研究和文献认为潜伏期镇痛是可行的,国内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可以在潜伏期实施分娩镇痛。2006年美国妇产学院(ACOG)和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即达成共识:只要产妇有止痛要求,就可以开始实施分娩镇痛,而椎管内阻滞通常是优先选择。虽然国内多家医院已逐步开展了潜伏期分娩镇痛,但大多数仍遵守传统的分娩镇痛方式,即在活跃期(宫口开大3.0~5.0 cm时)进行,这种方法因镇痛时机的原因产妇满意程度较差。然而在潜伏期进行分娩镇痛又存在争议,有报道指出,过早进行分娩镇痛会延长产程时间,提高器械助产的概率[1]。本研究比较在不同时机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进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对患者安全性和满意度的观察,旨在探讨潜伏期行分娩镇痛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8月在产单胎、无明显头盆不称、同意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80例,将其分为潜伏期组(A组)和活跃期组(B组),各40例。由产科医生判断产妇是否进入第一产程潜伏期且自愿要求进行分娩镇痛者纳入A组。把宫口开大3.0~5.0 cm且自愿要求进行分娩镇痛者纳入B组,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都应在6~12 h。并且培训所有产妇如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法 两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孕妇取左侧卧位,采用一次性硬膜外穿刺包于L2~3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入硬膜外导管,注入试验剂量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注入0.075%罗哌卡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及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10 mL,接自控电子镇痛泵,电子泵内配置为 0.075%罗哌卡因及2 μg/mL芬太尼混合液,总量200 mL。设置单次剂量为6~8 mL,锁定时间15 min。宫口开全时停止使用电子镇痛泵。

1.2.2 观察指标 (1)记录产妇的年龄、体质量、身高、孕周等;(2)记录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3)分娩镇痛前进入产程为T0、宫口2 cm为T1、宫口3 cm且未作分娩镇痛为T2、宫口5 cm并行分娩镇痛为T3、宫口开全10 cm为T4,以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情况。根据VAS评分将其分为4级:优为Ⅰ级,安静,无痛苦,能主动配合产检(0分);良为Ⅱ级,仅在某些步骤有轻度宫缩疼痛感,但无呻吟,能配合产检(1~3分);差为Ⅲ级,中度宫缩痛苦,有时呻吟或体动,尚能忍受和配合产检(4~7分);无效为Ⅳ级,宫缩疼痛难忍,常常大声喊叫和体动(8~10分)。(4)记录两组催产素使用情况。(5)记录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6)两组器械助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的年龄、体质量、身高、孕周比较 A组年龄(27.0±5.0)岁,体质量(74.0±9.0)kg,身高(162.0± 7.0)cm,孕周(38.6±3.2)周;B组年龄(28.0±7.0)岁,体质量(76.0±7.0)kg,身高(159.0±8.0)cm,孕周(39.3±1.5)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 两组产妇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比较(±s,min)

组别A组B组n 第一产程时间 第二产程时间 总产程时间40 40 523.9±133.5 552.4±170.5 56.4±23.8 49.7±20.2 602.5±43.8 620.1±20.6

2.3 两组产程过程中各时点VAS评分比较 A组T1、T2时VAS评分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程过程中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产程过程中各时点VAS评分比较(±s,分)

注:与B组比较,aP<0.05。

组别A组B组n T0T1 T2 T3 T440 40 6.8±0.4 7.0±0.8 2.4±0.2a7.6±0.7 2.3±0.3a7.6±0.4 2.6±0.5 2.8±0.3 2.3±0.2 2.0±0.4

2.4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A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9.37±0.32)、(9.87±0.22)分]与B组[(9.18± 0.30)、(9.91±0.12)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产妇催产素使用情况比较 A组产妇催产素使用率[40.0%(16/40)]与B组[2.2%(1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6 两组器械助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A组器械助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5.0%(2/40)、10.0%(4/40)]与B组[7.0%(3/40)、7.0%(3/4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大多数产妇来说,产痛是一生经历的最剧烈疼痛,良好的分娩镇痛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作为麻醉医师,提高分娩镇痛的质量,并改善分娩疼痛状况,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工作。

理想的分娩镇痛方式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对母婴影响小;(2)给药方便,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产程的需要;(3)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活动;(4)产妇保持清醒,可主动参与分娩过程;(5)必要时能满足急诊剖宫产手术的需要。目前尚无绝对完美的分娩镇痛方式[2]。

潜伏期产痛通常是T11~12支配区域,活跃期产痛经T10~L1脊髓段传入,引起腰骶部疼痛和下腹部疼痛,其疼痛性质诉说不清,疼痛部位游离不定,属于典型的“内脏痛”。长时间的产痛会使产妇出现紧张、焦虑情绪;进食减少,体力下降;过度通气,引起胎儿低氧血症和酸中毒,对产妇及胎儿极为不利[3]。因此全面良好的镇痛势在必行。

传统的硬膜外分娩镇痛通常在第一产程的活跃期,即宫口大于3 cm时开始实施,而初产妇的平均潜伏期(有规律宫缩到宫口开至3 cm)可长达8 h,因此很多产妇在开始镇痛前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疼痛,而从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可更好地满足产妇的镇痛需求。国外随机化研究的meta分析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可使阴道分娩器械助产率成倍升高[4]。Mcgrath等[5]研究表明,硬膜外分娩镇痛影响孕妇的宫缩时间,使规律的宫缩时间延长,强度降低。但也有学者认为是因为有了充分的镇痛,使得产科医生更敢于使用器械助产,这也许就是中外产科医生对分娩镇痛的观念不同和做法不同而致[5]。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开发的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其具有独特的效果,在某一浓度下,产生明显的运动和感觉阻滞分离现象[6]。本研究通过0.075%罗哌卡因在潜伏期就开始分娩镇痛,可见A组VAS评分在T1、T2时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A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均能下床活动。两组器械助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0.075%罗哌卡因不会干扰产程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的作用。本研究中的A组在潜伏期即实施镇痛,消除了由于宫缩的疼痛而导致的产妇紧张及焦虑心理,避免了各种神经内分泌失调的发生,同时保持了子宫收缩能力,很好配合助产医生的操作,使分娩过程安全进行,提高顺产率,增强产科服务质量[7]。

综上所述,低浓度罗比卡因在潜伏期开始分娩镇痛可以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344-2356.

[2]曲元,吴新民,赵国立,等.规模化分娩镇痛的可行性[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4):268-271.

[3]罗发芬.盐酸罗哌卡因连续性硬膜外阻滞镇痛分娩151例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39-41.

[4]张勇,赵慧.分娩镇痛的合理应用分析[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09,30(3):281-284.

[5]Mcgrath SK,Kennell JH.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ontinuous labor supportfor middle-class couples effect on cesarean delivery rates[J]. Birth,2008,35(1):92.

[6]杭东元,顾达民,陈宇.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硬膜外自控镇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2):116-118.

[7]罗宝蓉,贺淑君,吴优,等.产程潜伏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母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7):617-618.

10.3969/j.issn.1009-5519.2015.22.043

B

1009-5519(2015)22-3467-02

2015-09-21)

刘新(1975-),男,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麻醉工作;E-mail:licy981@sina.com。

猜你喜欢
罗哌助产卡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无保护会阴助产术配合分娩镇痛对促进自然分娩的积极作用
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混合痔术中的效果比较
0.375%罗哌卡因与0.25%布比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效果及安全性
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