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风痰法干预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2015-07-19 13:58:10路文杰王泽颖兰希福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中风进展神经功能

路文杰,王泽颖,肖 萌,兰希福

祛风痰法干预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路文杰1,王泽颖2,肖 萌1,兰希福2

目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祛风痰法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对进展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将入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祛风痰组)和对照组(非祛风痰组),在入组后7 d之内(入组的当天为第一天)任意一次NIHSS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增加2分或以上分别得出进展性和非进展性脑卒中例数,再分别对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得出NIHSS评分来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例和16例(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均有效果,且试验组更显著(P<0.05)。结论祛风痰法可以改善进展性脑卒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且治疗安全有效。

进展性脑卒中;祛风痰法;中医干预

进展性脑卒中临床上较常见,它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在48 h内(国外文献一般是指发病7 d内)逐渐进展或阶梯加重,且危险因素众多,诊断及治疗标准不统一,常规治疗方法疗效欠佳,缺乏有效阻止病情进展的方法。本研究分析祛风痰法对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标准[1],符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者;年龄20岁~80岁;发病后48 h内;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血管病史,但无明显后遗症者。

1.2 分组标准 进展性脑卒中:定义为在入组后7 d之内(入组的当天为第一天)每12 h评分一次,任意一次NIHSS评分与入组时相比增加2分或以上;非进展性脑卒中:除进展性脑卒中外。两组均采取低盐、低脂或低糖饮食,并根据情况给予脱水、降压、降脂、降糖等基础治疗。试验组: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涤痰汤加减,药物组成:清半夏12 g,茯苓12 g,陈皮12 g,胆星10 g,竹茹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当归12 g,丹参20 g,蜈蚣2条,生大黄10 g,水蛭3 g,山甲6 g,白术12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混合后取药汁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

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J20080078),每片100 mg,每日早晨空腹1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威澳),(吉林四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2026448)每支5 mL,静脉滴注,用5%~10%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稀释,每次10 mL,每日1次。奥拉西坦注射液(欧兰同,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0701)静脉滴注,加入到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每次4 g,每日1次。

1.3 临床资料 2013年10月—2014年11月连续收集108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4例,男性32例,女性22例;试验组54例,男性37例,女性17例,年龄78岁~36岁。根据发病后7 d内NIHSS评分统计脑卒中数,对照组进展性脑卒中16例,试验组进展性脑卒中7例。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14 d后分别出评价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运用t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进展性脑卒中发生数(见表1)

表1 两组进展性脑卒中分布例(%)

2.2 患者NIHSS评分 治疗14 d后,试验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都有改善,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 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NIHSS评分(±s)分

表2 两组NIHSS评分(±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6.85±2.24 3.35±1.31试验组6.25±2.51 2.15±1.27 t值0.736 2.945 P 0.466 0.005

3 讨 论

进展性卒中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在48 h内逐渐进展或呈阶梯式加重,属难治性脑血管病,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9%~37%,是多种原因、病理机制所产生的多种状态组合,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高[2]。进展性卒中属中医学“中风”范畴,由于内伤积损,加之劳逸失度,或情志不遂,或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引起脏腑阴阳失调,血随气逆,肝阳暴涨,内风旋动,夹痰夹火,横窜经脉,蒙蔽神明,发生突然昏仆、半身不遂等症。临床上中风中经络以风痰证常见[3]。许多医家认识到机体原本内风素盛,如遇外风侵袭,内外合邪,便可迅速发生中风,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内外中风方》中明确提出中风病的发生“多先有中风基础,伏藏于内,后因外感而激发,是以从前医家,统名为中风”。不仅重视内因,而且也不忽视外风因素的参与。风证型中风患者急性期存在外风因素的参与,外散内熄法能早期改善风证积分,减轻炎性反应[4]。

本研究采用风痰法对急性期中风患者早期干预可起到改善预后的作用,防止病情恶化。本次研究结合现代医学,采用涤痰汤加减,药物组成为:清半夏、茯苓、陈皮、胆星、竹茹、红花、桃仁、当归、丹参、蜈蚣、水蛭、山甲等。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半夏、胆南星、陈皮祛风化痰;蜈蚣、水蛭、山甲熄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疏经通络之效。今人多嗜食肥甘,又少劳作,久则气虚,脾胃运化失常,内生痰浊,痰浊化热生风,故可见现代人发病以风痰阻络型多见。结果显示,该方不仅有益于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明显改善预后,并在中长期随访中,优势逐渐突现。整个干预过程中,除个别患者稍有胃脘不适且完全可耐受外,均能够顺利完成治疗,依从性较好,无其他不良反应。

祛风痰法对进展性脑卒中有影响且治疗安全有效,更利于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恢复。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5,29(6):379-382.

[2] Dávalos A,Toni D,Iweins F,eta l.Neu rologica l deter iorat 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Potentia l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the 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I [J].Stroke,1999,30(12):631-2636.

[3] 张伯臾.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11-212.

[4] 赵曼丽,王泽颖,于荣,等.外散内熄法对中风患者C-反应蛋白

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9):13.

R743 R25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5.07.036

1672-1349(2015)07-0952-02

2014-11-25)

(本文编辑王雅洁)

1潍坊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山东潍坊261042);2潍坊市中医院(潍坊医学院教学医院)

王泽颖,E-mail:wenjie19821125@163.com

猜你喜欢
中风进展神经功能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8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 16:56:35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寄生胎的诊治进展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