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要关注“积极对话”

2015-07-17 11:35金坤荣陈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设语文课堂想象

金坤荣 陈瑜

[摘要]语文课堂关注课堂对话,注重师生交流,可巧设疑问,期待对话;在教学中留出更多的余地,引导对话;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深化对话;对待学生宽容真诚,鼓励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引领学生理解、感悟、创造,不断积累、碰撞、升华,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彰显魅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对话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精神领域的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是师生间的一种互动活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接纳。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方式,积极的教学对话能够激活学生,激活教材,激活教师,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彰显魅力。

一、巧设疑问,期待对话

课前的精心预设犹如作战前的战略方案,精心预设的提问,是走进文本的钥匙,是课堂教学展开的线索,更是积极对话的有效模式。因此,如何设置问题,则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预设的问题要让学生愿意说,就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切入,并从这个兴趣点开始有效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期待。

执教公开课《拥你入睡》一课前,笔者设计了这样四个提问:“同学们,有独立小房间的请举手!以前和爸妈一起睡大床的请举手!昨晚和父母一起睡的请举手!最后一次和父母一起睡是什么时候?”

当时课堂顿时热闹起来,这几个生活化的问题让学生沸腾了。趁着学生热情高涨,笔者顺势引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再和父母一起睡了?对于‘睡与‘不睡,你想知道在一位父亲心中的感受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开启了学生回忆与话题的闸门,从回答教师的提问,到与同伴的交流分享,并逐渐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内心的自我对话。

实践表明,课前的问题预设必须生活化,为学生在教师讲解前产生迫切的阅读愿望服务;问题预设必须人性化,为学生个性化的解答交流服务;问题预设必须明确化,为激活学生思维、开展有效交流服务。当然,课前预设也要随课堂生成变化而适时调整,要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灵活应变。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才能有话可说,从自己的实际感受出发,思维才能真正展开,从而感受文本之美,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二、关键留白,引导对话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以陈述性语言为主,是单向的、静态的,而积极有效的课堂语言应是师生间的对话,是动态的。这种动态是答案的多维性、变化性,而在这种多维与变化中更能表现出学生的思维变化以及认识体验的个性化。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从教师“教化”向师生“交流”转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高的自由度,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留出更多的余地。因此,笔者尝试着采用“关键留白,引导对话”的方式。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有些东西有意地留下不讲。”这些暂时性的空白恰恰是引导学生继续探索的动力。比如,在教学小说类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深刻领悟小说中人物外貌所表现的人物生活状况,设计对话时就要刻意回避关于人物活动环境的阐述,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分析人物心理时则可以回避人物动作、神态、细节的分析,继而启发学生寻找这些细节,探究人物心理;在分析小说主题时,则可以通过故事结局的留白,激发学生对小说结局的多重揣测,从而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师生的对话并不等于让教师和盘托出,而应是让学生从关键留白的地方开始思考、探究、发现、领悟,收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例如,教学季羡林先生《成功》一文,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成功公式”,增加文章阅读的厚度,笔者就引导学生结合平时的阅读积累和自己的切身实际,再列出几个成功的“公式”。一阵叽叽喳喳后,几个充满哲理意蕴的公式在对话中鲜明呈现:勤奋+方法=成功;99%的汗水+1%的汗水=成功;信心+实干=成功;理想+信心+意志=成功。

“关键留白”的阅读对话要适当,必须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留白;要合理,必须是可以促进课前预设顺利开展的留白。“关键留白”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信任,是对学生自我感受、思维和表达的尊重。

三、联想想象,深化对话

在对话类的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善于利用道具或是事例激发对话者的联想和想象,以充实对话内容。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不是也可以利用文本某一内容或是用言语表达来激发学生想象呢?这样不仅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更能引发他们内心的感悟。

现代诗歌《乡愁》的教学中,某位特级教师就曾在省级公开课上采用这一方法,在对话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探骊得珠,最终把握了诗歌的主题。该教师以四个问题贯穿课堂教学,每节设置一处想象:(1)请你想象“我”在贴邮票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并用自己的语言丰富这一节次的内容;(2)请你想象,当“我”登上行船,离开故乡时,妻子的眼神和“我”的内心世界;(3)请你想象,母亲去世前的内心情感,以及“我”来到母亲的坟墓前会说些什么;(4)请你想象,这是一道怎样的海峡,究竟是深是浅,是什么阻挡了“我”越过海峡。这四个问题,是对诗歌内容的扩充、丰富和再创造。在具体教学处理上,这位教师并不停留在一问一答的层面,而是在每一次学生的回答后继续启发下一个学生进行补充、拓展。一次次的回答,一次次丰富着这首诗歌。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显得空前活跃,在这种智慧的碰撞中,师生的情感积极性都被唤醒了。学生在不断的想象中一步步深入了解作者内心的思念、遗憾、渴望。通过想象联想,激活了课堂,深化了对话。

王尔德说:“作品一半是作者写的,一半是读者写的。”利用这种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联想想象,使课堂教学通过积极对话得到发挥和提升。这种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创造性表达,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不能不说,这样的积极对话是一种在教师暗示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而被牵引出来的二次创作。

四、宽容真诚,鼓励对话

对话的前提条件是平等,它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但也不能将思想强加于对方,它是一个平等前提下的创造性活动,对话双方应相互尊重,彼此接纳。积极对话就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权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真诚地聆听学生的独特体验,接纳他们的多元解读,探讨看似怪异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鼓励还不成熟、完善的见解和观点。用一颗宽容、真诚的心去面对学生,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成为师生安全而自由的对话环境,师生共同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例如,教学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开头部分,教师说,清朝留学生赏樱花逛公园学跳舞的行为,正表现了他们灵魂空虚、不学无术的思想情绪,富有爱国思想的鲁迅却厌恶痛恨。不料,一学生阴阳怪气地插嘴说:“鲁迅也去赏樱花逛公园的,不然怎么会知道其他留学生的情况的?”此语一出,课堂马上肃静,好似有狂风暴雨要来。教师在惊异之后微笑着说:“对。鲁迅可能是去过。正因为去过了,了解了,所以鲁迅会厌恶会看不惯。”教师面向学生,意味深长地引导着,“所以鲁迅要——”此时此刻,学生异口同声地读着课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教师的宽容真诚,巧妙引导,鼓励着课堂上的热情对话。

有时对一些还不够完美甚至比较粗浅的意见表达,教师更要有独特的交流方式和评价方式。在对话中,要以多样性激发学生再思考的兴趣,以人文性渗透情感审美教育,以层次性推动不同水平学生发展,以追加性关注学生动态发展。要追求一种有生命的、可继续发展的对话,以激起阅读教学动态发展,使学生产生继续对话的可能;要尊重课堂生成,呵护学生情感需求,展示教师教学智慧,关注学生生命成长。

总之,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必须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积极和有效的表达。对话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必须在教学中得到尊重、激活和妙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灵巧的方法、宽容的心态点燃积极有效的课堂对话,在对话中不断引领学生理解、感悟、创造,在对话中不断积累、碰撞、升华。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预设语文课堂想象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