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娟
【摘要】科学的语文教材既要符合学科内在逻辑又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顺序,本文将从组元方式 学习系统两方面阐释理想语文教材——“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面貌。同时本文将具体阐释第四学段和高中阶段“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编排构想。
【关键词】语文教材 组元方式 学习系统 “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12-02
一、心理学视角下,理想语文教材总体情况
人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等特点,科学的语文教材,既要考察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又要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顺序。在组元方式和学习系统上,以学生的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呈现教材,是一种理想的形式。
1.组元方式上:一二学段按主题组元。三学段按照文体组元。四学段和高中按照“导入-形象-逻辑”组元
方智范教授曾比较系统地讨论过教材选文的单元组合编排方式,认为我国现在的教材编排有文体式、主题式、活动版块式。
中小学教材大体上适用于7~18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体对应一二学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有了一定弹性,对形象非常敏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这个学段的教材可以按照主题进行编写,好处之一是不在其思维具有逻辑优势的时候强加逻辑给他们,而是顺气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与发挥。
三学段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末期和形式运算阶段的初期,这时候应注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理性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转变一定要是谨慎的。语文教材文体组元的一个好处就是,感官上帮助孩子树立起逻辑思维的意识。至少在形式上文体组元做到了一样的文体文章放在一起,在具体内容上,还是可以让孩子天马行空自由联想的。
第四学段和高中为“导入-具体-逻辑”组元方式。这并不是按照某种固定的形式组元,而是一种静态材料和动态材料相结合的组元方式。每一专题都有一篇(或几篇)核心阅读的文章,这篇文章是学生基础阅读也是核心研读的文章。研读之前,教师会给一些导入的文章让学生去读,这些文章比较浅,这就铺垫了基础知识,是为导入。之后老师要预设学习的知识点和能力点,之后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研读文章,让学生在具体的层面上学习。之后给出一些有助于解决学生问题的相关文章和能够引起争议的文章,解放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辨性质的思考,实现语义层的最终认识,并生发出对相关逻辑抽象问题的思考。最后将本单元的认识和思考写成一篇小文章,作为一个单元的完结作业。 这一由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不是教师可以演示的,而是经过这样一系列学习实现的,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2.学习系统上:四大系统均保留,但侧重、呈现方式不同
我国流行的语文教材系统主要包括“范文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的综合”。本文主张各个阶段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四个系统全部保留,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要注意有所侧重。
一二学段要配合主题组元的方式,选文要有趣、生动,且贴近生活,图画要多,留给学生想象空间。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可以分别在课前课后调动学生思考,教师在把握知识时要注意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可以从兴趣入手,让学生接受。如何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趋势。
第三学段,要注重凸显范文系统中,文本选择要恰切,具有思考的价值,并且让孩子注重从文本本身出发去思考。助读、作业的部分要兼有思辨色彩和形象特征。
第四学段和高中阶段,知识在其中体现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逻辑思维上能力的一种提升,而作业部分则以学习后的小文章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发点就是文本,很多后续文本是根据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补给的,因此范文系统的编排尤为重要。而助读系统在本阶段,已经和文本融合,是前期(一般来说是第一篇文章)的文章,帮助学生进入本专题学习的情境,帮助其对抽象逻辑层进行理解。
二、第四学段和高中阶段“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编排构想
第四学段和高中的教材都用专题教学的形式。在专题教学中,初中阶段,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刚开始从小学进入初中,这种课本的转变学生或许稍有不适,所以第一学期安排两个专题。第二学期开始,安排三个专题。之后的第三、四、五学期,每个学期安排四个专题。第六学期整合复习,准备中考。高中阶段,第一、二、三、四、五学期,每个学期安排五个专题。第六学期整合复习,准备高考。
下面,我说一下什么是“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以及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具体内容。
1.“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
“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组元可以是以一个人为中心组元,可以是以一个话题为组元方式。它与目前编排中的单元的区别在于,单元教材是平面的,而“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是一个立体的、内容具有层级性和梯度的教材。这个教材并不是让老师们将每个专题里的所有内容都进行讲解,而是我们教材编写者在每一根难度层级的范围内的各个方面,都会提供一些教学参考材料,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所有的提供的教材,而是借助这些教材内容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从学生时代起便养成创造性思维方式,以后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可能超越别人。 ”那么衡量锻炼思维、学会思考、解决问题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呢?“教师所提问题基本上是记忆性的!重复性的!很少提到理解性问题,更缺少创造性问题” 。老师在专题开始之前布置一个小作业,即在学完一个专题后,学生上交一篇练笔,这篇练笔的主题可以是围绕着本单元学习而产生的众多疑问中的一个,但注意的是,这个疑问不能是随便一拍脑袋想到的一个问题,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在学习后,将他的众多疑问合并、删除、整理,提取出的语义层的问题,是具有研究、讨论、撰写价值的问题,一个科学的命题。
范文对于近代百年语文来说是重要的,对于古代更是重要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审美情趣,主要以课文为凭借。因此,范文的选择与加工,将决定教科书的质量。”
“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本质是一个融合了以品读范文、书写论文的形式呈现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作业系统的。这也是突出了范文的重要性。每一个专题都是按照“导入、具体、逻辑”进行材料组织的。
2.“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具体内容
教材形式本身遵循了儿童心理的发展,教材的具体编写遵循三个目标。第一:选择纯粹、精微、简洁及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和形象来反映现实、表现生活的诗歌和相应的评论文章。第二:选文内容具有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通过朦胧诗作品本身及以选取的先关文章,可以体现语言上的这些特点,并且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三:要实现比较宏观的目标,比如所选诗歌要具有一定的情怀,选取的解析行、评论性文章也要有一定的深度、厚度、广度,要能够通过其文章本身传递一定的情韵,同时又通过对于文章的解读,进一步发挥所选诗歌的情韵。“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一言以蔽之,是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而我理想的语文教材,是可以让学生高屋建瓴地领略诗歌文本本身的美,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引领学生走向文学的高雅殿堂。
“导入-具体-逻辑”组元式教材的材料分为五个层级。采用活页的形式,每个层级的材料都是分批给出的,即完成一个层级的教学目标之后再给出下一个层级的教材。其中,第五层级是学生自找材料,这个层级的材料不是统一给出。
参考文献:
[1]方智范.语文教材的选文及单元组合设计述评[J].语文建设.2008,(3).
[2]倪文锦.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的历史轨迹[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7,(7).
[3]游桂平.政治教学关键:让思维“动”起来.科教新报.2008,(10).
[4]姚利民著.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5]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6]杨东平.语文课:我们失去了什么[A].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