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舞台

2015-07-17 22:29李风宇
雨花 2015年5期
关键词:毕飞宇雨花文友

李风宇

常常自嘲是个“劳碌命”,这辈子几乎没有消停过,简直就是个掰苞米的。去年12月5日傍晚,匆匆撂下南京的一大摊子未完之事,应作家毕飞宇先生飞帖约邀,呼啸着冲出中山门,踏上前往水乡兴化的路。几个小时后,汽车在微茫的街灯影里驶入兴化市区,我顿时从疲惫中凛醒过来,待一会儿,除毕飞宇先生外,我还会见到些什么人?他们在想些什么?大老远的跑这一趟值得吗?不久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大事,此行是要见识一位名叫“福扣”的人物,聊一聊这位乡下汉子的人生,而且是明天上午开聊。好,不就是说书扯闲事嘛,那就正襟危坐地聊吧。不久,《雨花》2015年2月号,刊登出了这次研讨的记录和被“鞭挞”的对象——小说《福扣》。

自此以后,常常接到读者的来信来电,那个“福扣”修改的怎么样了?是穿上了西装打上领结,还是裸奔了?我告诉他们,还要再等等,还要再等一等。文学创作有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积累、挖掘、酝酿,仍至操刀成文,都需要时间。其实,我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急于看到修改后的《福扣》,修改后的小说究竟是个什么面貌?毕竟文无定法,成功与否也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的,抑或这篇试验性的供讨论用的文本已经不叫《福扣》了,我心里忐忑,想必毕飞宇先生也忐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是个说法,文无定法有时更像是句托词。其实,写作者更想听到的是大多数人的意见,毕竟有了读者嘛。现在,“福扣”整装一新,重新登台亮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福扣”们的表演。去年12月6日,我在兴化看到的“福扣”还有些生涩,现在经过一番打理,似乎成熟了许多,坦坦然然地向读者走来。读者,读者,我好像是个剧院门口的售票员,最热切的目光是投向他们的!都说文坛太寂寞了,好像是一桌抹乱了的牌,抓上手的总是差强人意,是手气不好,还是牌技欠佳?众说纷纭。总之,好读耐看的作品少之又少,文学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大。杂志是个平台或者说是个舞台,一手托两家。作者固然很重要,但“观众”也很重要呀,甚至更重要。没有了读者,文学杂志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僵尸或者说是少数人意淫的酒吧。

“福扣”又来了,一起来“品尝”这杯重新勾兑的文学鸡尾酒。且慢喝彩,切忌也不可以先入为主。时至今日,叫一声“文学”,太沉重!说实在的,现下关心文学的人并不是很多,一谈到文学就似乎提到一个抽象的物件,好似狗啃剩下的骨头,光溜溜的,实在没啥嚼头。拍案高抬他一句,是尊象牙塔里的彩泥塑像,既然有神仙气象,有的时候居然还哼几声洋文,已经到了难分是哪国神仙的地步,当然令“凡夫俗子”们望之却步。“游戏”玩的太高端了,难免曲高和寡。当编辑的必然暗自叫苦,兹事甚大,事关饭碗。毕飞宇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将这尊本就不是神的“神仙”请出了象牙之塔。既然是这样,一起入席就不那么紧张了,这杯酒啊,据说还是比较纯粹的。

怎样让作者与读者拉起手来?《雨花》一直有心做一做试验。闻一多先生曾说“做诗是一个创造庄严的动作”。而我则谓“写小说是个活泼泼的游戏”。篡改一句胡适的话:当个作家已经够幸福的了,不要得垄望蜀,妄想兼差当一当哲学家。有些事情本不需要很高深的学问,一望而明,何来那么复杂呢?云山雾罩,其中必有蹊跷。就啰嗦一下吧,小说就是小说,诚如沈从文先生所言:写事、写人、写心。编校重新出炉后的《福扣》,我欣喜地看到作者正朝着这方面努力,几十位聚集在毕飞宇工作室里的文友或者说是读者功不可没。

一般来说,文人是极度自恋的,当然,自恋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都不是超人,也有不自信的时候,无他,不少时候就是对自己的作品或有不满,能够审视自我当然是件好事情。作品有了毛病,怎么办?当苦行僧,自我修炼是其一途。文友聚在一道七嘴八舌,群策群力,再请来医生望、闻、问、切。外力加天分,或许也能够“得道成仙”。这样的医生,这样的文友,我在毕飞宇工作室里已经看到了。

这是一次看似不对称的交流,皮球变得越来越没有弹性,怎样才能将没有什么弹性的皮球拍离地面?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相当不容易。

《福扣》修改的成功与否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是这个富有创意的活动,使文学创作回归了本源,对一个“宏大”、“高端”的问题,进行了一次极其普通的讨论,很接“地气”。读者也欣喜地看到,文学活动变得有了弹性,文学终于有了回归的可能,这是一件值得文学界肯定和称赞的事情。祝贺毕飞宇先生!开了一个有实际内容的创作研讨会,其实,这是一位有抱负的作家应该做的事情。

猜你喜欢
毕飞宇雨花文友
朱辉
《雨花英烈·燎原之火》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毕飞宇的少年心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从文体到人物:论毕飞宇小说创作观念的转变
晴雨花
名人
谁是谁的眼
我们是一条船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