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

2015-07-17 01:32秦梦阳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比较研究爱情

摘 要:爱情是人类最为重要的情感之一,是一种主观而抽象的感情。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概念隐喻表达这种微妙的情感。对于概念隐喻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表达情感的新的视角。本篇文章主要从中英文概念隐喻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比较论述爱情中概念隐喻的应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爱情;比较研究

引言

认知语言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结合认知科学和语言学理论的边缘学科。认知语言学理论体系以经验主义哲学为基础,是主观和客观认知的现实结合。经验主义强调人类认知和习得语言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认为所有的人类经验都起源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人类感性和理性的互相作用。认知语言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于隐喻,使语言学成为揭露人类认知过程的重要工具,而不是仅仅用于分析语言内在特征。

(一)隐喻

“隐喻”一词来自希腊语“metapherein”,前缀“meta-”意味着“中间”,“-pherein”表示“携带”;当两部分组合在一起,隐喻的意义可以解释为“中介”,即把东西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古希腊时期,Aristotle将“隐喻”定义为通过把属于别的事物的词给予另一个事物而构成的类比,或从“属”到“种”,或从“种”到“属”,或从“种”到“种”,或通过类推。关于隐喻的研究作为一个热门话题已经存在了2000多年。隐喻被视为一种修辞方法,尤其是在文学领域里。后来, Richards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互动论”认为隐喻是词语的互相激发,突破了传统修辞学将隐喻限制在词汇层面,把隐喻看作一种词义现象放在句子层面进行研究,挑战了早期研究的观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哲学、心理学、符号学、认知科学等领域的学者们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隐喻”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上来。

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就是借用一个特定物体来更好的解释的一个抽象物体的修辞方式。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不是单纯的奇异词,而是整个语言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隐喻的本质是理解、体验一个事物,或用于比喻另一个事物。现代隐喻主要分为三个方面:认知隐喻、意象图式隐喻和概念隐喻。

(二)概念隐喻

Lakoff和Johnson在1980年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中提出概念隐喻的相关理论。他们的研究表明,隐喻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仅是在语言,而且在思想和行为中都有所体现。概念隐喻的进步意味着隐喻的研究已从传统的词汇研究提升到认知隐喻研究。概念隐喻在人类思维中根深蒂固,已形成多种多样的隐喻表达方式,成为一种系统的、有具体结论的隐喻类型。

概念隐喻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手段使用概念结构构建另一个概念,表达的是结构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例如,在句子“抉择是一条岔路”中,“抉择”的内在特征和结构都反映在“岔路”之中。在本体隐喻中,人们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情感,事件或状态假定为真实物体。方位隐喻主要参照空间方位形成,这种隐喻是依据人与自然之间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比如前-后,上-下,深-浅,中心-边缘等等。人们将抽象的概念投射在情感、数量、社会地位到等方面。

概念隐喻三要素为源域、目标域、映射。一般来说,目标域是抽象的,陌生的;源域是人们熟悉的,具体的。在运用隐喻时,人们(运用修辞者)将喻体的特点映射到本体,同时本体对于被映射的特点做出选择和限制,从而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修辞对象源于显性信息里的隐性信息。这就是概念隐喻的形成过程。例如,在隐喻“my love is a red, red rose”(Robert Burns, A Red, Red Rose)中,“love”是抽象的目标域,“rose”是具体的源域。这句话体现了爱情与玫瑰一样美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需要人精心照顾,很容易受到伤害。

一、中英文爱情篇章中概念隐喻应用的共同点

人类思思想体系的共同特征之一是使用具体、详细的物体来说明抽象事物。爱情是无处不在的,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永恒的、普遍的主题。然而,爱情的样貌很难被描画的,人们需要通过有形物体或类似的可见形式来揭示深藏内心的感觉。也就是要将爱情具象化、可视化,证实爱情的客观存在。隐喻不仅可以将爱情这一概念具体化,而且还能将沐浴在爱情中的人进行概念隐喻。由于相同的天性、身体状况、生存经验、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得以用相似的方式阐释爱情。下面将中英文用于爱情概念隐喻的共同之处加以总结。

(一)用自然现象描述爱情

英国诗人通常将爱情比作夏日,红玫瑰或晨露等等,希望通过使用自然现象来说明“爱情”这种内心奇妙而细腻的情感。这些自然现象和爱情一样,给人以清新、甜蜜、温馨和美丽的印象和体验。更重要的原因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归属感,人类不能离开自然环境,正如人们不能没有爱一样。不可分割的情感投射在爱情中,产生了这些隐喻。

在中国,月亮、水和春日是爱情里悲伤的象征。汉语中有“伤春情怀”这一文化现象;虽然“满月”在中国文化中与“团圆”息息相关,但反过来说,“残月”能够体现分离和遗憾,“月亮”这一意象通常让人联想到“孤独”,能够代表远离爱人、失去爱情的感觉;中国人常常将“水”理解为的“柔软多情”,这一感受很符合爱情的感觉。

英文中用自然现象隐喻爱情的例子:

(1)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2) O, 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

Thats newly sprung in June.

(3) Now therefore, while the youthful hue,

Sits on thy skin like morning dew.endprint

中文中用自然现象隐喻爱情的例子:

(1)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二)用“旅程”隐喻爱情

众所周知,旅途中往往充满坎坷和变数,为了顺利到达目的地,人们必须努力克服诸多困难,正如在追求爱情的“旅程”中,情侣们致力于实现他们的共同目标——家庭、更好的生活或者一个可爱的孩子;通过旅行,人们可以享受沿途美丽的风景,正如情侣们要珍惜爱情宝贵的体验;有时,恋人们分手,在“分岔路口”走上不同的“道路”。中文和英文基于相同的认知感受,将旅程隐喻“爱情”概念。

英文中用“旅程”隐喻爱情的例子:

(1) Like as a ship that through the ocean wide,

By conduct of some star doth make her Way;

(2) Love,shall we start or stay,or sail or row?

Our waves where God knows,

And love knows where;

中文中用“旅程”隐喻爱情的例子:

(1)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2)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三)用“疾病”隐喻爱情

人们生病时和陷入爱情时,都会变得敏感、脆弱,容易受到伤害。不管在生理方面或是精神层面受到伤害,人们都会感到沮丧、挫败甚至绝望。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折磨都会使人产生压抑感,所以人们倾向于用疾病来隐喻

感情。

英文中用“疾病”隐喻爱情的例子:

(1) Straight through my heart the wound is quick and keen.

only your word will heal the injury.

(2) O its I am sick,and very,very sick,

And its all for Barbara Allen.

(3) Lovers like men in fevers burn and rave,

And only what will injure them do crave.

Mens weakness makes love so severe.

中文中用“疾病”隐喻爱情的例子: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3)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四)用互补的两部分隐喻爱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当人们提到爱情,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就是“难舍难分”。中国哲学届认为男人是“阳”,女人为“阴”。中国人把自然界大量成双成对的物体或象征性符号作为爱情隐喻,例如龙凤,鸳鸯,比翼鸟,连理枝等等。中文强调和谐共生,对于成对的物体的推崇源于阴阳理论的根深蒂固。阴阳调和的理论也经由圣经文化传播到西方国家,例如夏娃是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这个故事。因此根据传统的认知,男人与女人间的统一是一种表达爱情的方式。

英文中用互补的两部分隐喻爱情的例子:

(1) She is my better half.

(2) Theres a perfect match.

中文中用互补的两部分隐喻爱情的例子:

(1)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 生在人间是莲藕(连偶),死在阴间共枕头。

(五)用“火”隐喻爱情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使用火的经验。“火”代表着光明,希望和新的开始,爱也会给人相同的印象。燃烧着的物品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化为灰烬,或者消失的无影无踪。爱也给人留下同样的感觉:一个人的爱情可能在开始的瞬间感情非常强烈,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退却消失不见。此外,有时火与爱情一样使人感到温暖、安全,但有时火焰可以像爱情一样给人带来伤害。

英文中用“火”隐喻爱情的例子:

(1) That kindled love is his heart.

(2) Love warms more than a thousand fires.

中文中用“火”隐喻爱情的例子:

(1) 爱之火,在我俩心中燃起,从此我俩将被熔在一起。

(2) 我被幸福陶醉,被爱的烈焰吞没。

三、中英文爱情篇章中概念隐喻应用的不同之处

中文和英文在阐释“爱情”概念时有许多相同的隐喻——通常依赖运用具体物体来描“爱情”这一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爱情是最普遍、神秘、复杂和抽象的抽象情感之一。始发域和目标域的相似性是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的基础保障。例如将爱情比作“旅程”、“战争”、“植物”等等。这也符合“隐喻的形成是基于人类的社会经验”这一理论,。但是隐喻有着显著的文化特征,人类经验的汲取和积累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模式下进行的,因此文化相对性导致不同国家的概念和观念差异。

(一)英文中特殊的爱情概念隐喻

1.将爱情比作商品

“爱情是商品”这一概念隐喻在中文里是很少见的。这种概念隐喻的出现是由于英美国家发达的经济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个人主义,所以将有贵重价值的商品用来隐喻爱情,例如“Shes invested a lot in that relationship; I paid a lot for so little love; I treasured this love.”endprint

2. 将心爱之人比作神明

在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下,西方人常常采用此种隐喻方式。他们认为爱情是圣洁的东西,并将爱人奉为神明,例如“He put her on a pedestal; she idolizes him.”然而受佛教思想影响较大的中国人很少使用这种概念隐喻。

3.将爱人比作甜品

在西方国家的饮食体系中,甜品是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人们常常将可口的甜食用于爱情滋味的概念隐喻,例如“Hi, sweetheart! Honey, you look great today.”

(二) 中文里特殊的爱情概念隐喻

1. 将爱情比作农产品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古代中国耕种、农牧和养殖业十分发达,人们将作物种植的持久性用于隐喻真正的、忠诚的爱情,例如“糟糠之妻不下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2. 爱情与“醋”

醋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重要的调味品之一。醋酸涩浓郁的味道就像爱情中嫉妒的感觉,例如“听了他的话,她感觉心里酸酸的。她吃醋了。”

3. 爱情与“鸟”

形影不离的比翼鸟能够形象贴切的隐喻爱情里的相知相随,不离不弃,例如“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相同的概念隐喻可能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强调重点。例如在将爱情与身体联系在一起时,英语中会将整个身体形容为爱情的载体,例如“Warm feelings welled up inside him/He poured out his affections on her”;而中文里倾向于使用身体的各部分器官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大动肝火,闻风丧胆,肝肠寸断。又如,在将爱情比作植物时,英语将植物看做一个整体,用类比和想象力将植物的属性与爱情联系在一起;中文里通常将爱情与植物的播种、灌溉、开花、结果的过程做以类比。中国使用正品来表示抽象的概念。

(三)中英文爱情概念隐喻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1.生理差异和生活经验差异

中英两国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人类生存经验并不完全相同,不同肤色人种的生理差异也会导致人们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之处。

2.文化差异

农业国家不同于工业国家,两国价值观和世界观截然不同。另一个原因是社会文明的起源不同——西方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基督教和工业主义的影响:“文学、艺术、哲学、世界观方面都深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信仰、道德和伦理观源于基督教思想;现代西方人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工业化社会经济制度密不可分。而这些文化因素对中国传统文化构不成任何重要影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因此中国人表达爱情更为含蓄和辩证。

四、 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中英文两种语言在爱情概念隐喻的应用中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些共同之处主要源于两种语言都运用具体的物体隐喻“爱情”这一抽象概念,由于人们部分的经验和概念模式相似,选取的目标域也较为相似。但文化差异在爱情概念隐喻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文化背景决定了爱情概念隐喻的不同特征。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行为模式、宗教信仰以及价值体系的差异,导致中英文里爱情概念隐喻的特殊表达不尽相同。

参考文献:

[1] Ungerer F., Schmid H. 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 [M]. London: Longman, 1996.

[2]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Metaphor.

[3]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4]孙靓.英汉古典爱情诗歌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08.

[5]张鑫.“爱情”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4(08).

作者简介:秦梦阳(1989–),女,河南郑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比较研究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