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教学思考

2015-07-17 07:05:40雷科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近代化中国探索

雷科

【摘要】近代化的探索这一章节在初中历史教材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中考,这一部分都是常考内容。另外,教好、学好这一章节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爱国的思想情感。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来谈谈对近代化的教学思考。

【关键词】中国 近代化 探索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17-02

史学界普遍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体制的过程。纵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是最好的例证;第二个阶段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最好的说明;第三个阶段则是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其中新文化运动是最好的阐释。近代化的探索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们领悟到中国人民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以及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够改变落后面貌的史实。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概述

1.学习西方技术——洋务运动

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华民族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于是,在神州大地上,地主阶级的开明代表也就是洋务派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他们希望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以达到自强的目的。在探索过程中,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民用工业;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海军;还兴办了新式学堂。洋务运动的初衷是明确的,但是它还是失败了。

洋务运动虽然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学习西方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1)戊戌变法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当这一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此为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派主张依靠变法来救亡图存,以发展资本主义。在政治方面,他们主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在经济方面:主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在思想、文化方面:主张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同时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在军事方面:主张训练新式军队等。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了,但是它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另一方面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有明确的革命指导思想,即“民族、民权、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其成功的一方面;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次革命仍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从这一方面来看,它又是失败的。

3.学习西方文化——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而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把“孔子之道作为修身大本”,尊孔复古逆流到处泛滥,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另外,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由于其内容的深刻性也就决定了它意义的重要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教学思考

1.分析学情

很多教育领导和一线教育者,依然把语文、数学、英语看成是主课,在中考时,政治和历史两科的成绩才和语文或数学一科的成绩持平。这样,在应试教育思想干扰的背景下,历史就必然成了“庶出的孩子”,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很多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历史。教师的敷衍、学生的忽视及教育环境的共同影响共同导致初中历史难以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2.探索教学方法

在讲解《洋务运动》这一节的时候,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师讲解的教学方法。但整节课下来,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不是太高,教学目标完成的也不理想。在之后讲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我采用了小组探究和教学方法。我先把学生们分成了5个学习小组,每组6个人;接着我出示了相关的探讨问题:如,找出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经过以及戊戌变法的影响。学生们在讨论时,我在认真的观察,看到有的小组有问题时,我就会给予相应的指引和提示。学生们在自己的小组中发言都很活跃,当时教室的气氛也很活跃。半节课结束后,我再将所有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已经把大多数的问题解决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发挥学生们的主体作用,还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何乐而不为!

3.合理安排教学

要想合理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必须把在课前把教材吃透,做到融会贯通。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是学习西方的文化,那就更不能教会学生了。另外,要想合理安排好教学过程,教师还必须得有相当成熟的教育机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互动过程,是一个理性认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强烈,求异思维也十分活跃,所以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都会出现,解决这些“意外”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成熟的教师机智。如果教师机智不成熟,运用不合理就会延误上课的最佳时机,这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还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最终还会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所以,上好一堂课要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有成熟的教师机智。

参考文献:

[1] 郭秀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J].试题与研究:初中版,2009(07).

[2] 李玉.对一节失败的历史课的深刻反思[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6).

[3]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近代化中国探索
在自我否定和整合中一路走来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5:50:13
当代日本学界对“儒学日本化”问题的考察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49:17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6:18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0:2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8:01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简析清末新政时期留日热潮的成因及其影响
日媒:新型美中军事健康关系在互相“探索”
环球时报(2013-09-12)2013-09-12 09:23:53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
环球时报(2012-05-28)2012-05-28 08: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