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培养探究

2015-07-17 05:02丁红莲彭晓虹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院校

丁红莲 彭晓虹

【摘要】通过对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培养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依据课题成果,提出有效培养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247-02

通过调研和典型案例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探究还处于摸索阶段。依据课题研究成果,提出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志愿服务成为内在需要

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和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精神,对志愿服务活动的价值、意义、重要性以及志愿活动内涵的理解。教育引导大学生主动以自身的知识、能力志愿服务于社会和他人,让其意识到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把志愿服务切实变成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二、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

高职院校学生处、团委、教学系等部门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外部对于志愿服务活动的要求,以灵活的方式,以多种多样的渠道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机会和条件;社会上的相关单位从社会公益角度出发,组织开展多样的适宜大学生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以有效机制让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产生价值实现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三、持续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志愿服务组织要对大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训,使大学生的综合志愿服务能力得以持续提升。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者提供定期、定量的普通培训项目和交流活动之外,还需要开展定性等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竭力挖掘志愿者服务潜能。

四、优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环境

大学生志愿服务环境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道德环境等。国家要从战略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制定并不断健全规范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平台;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志愿者成长和发展、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优良环境。

五、开展专业志愿服务

高职院校志愿服务应该突出专业特点,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专业志愿服务,体现鲜明的职业特色,显著提高志愿服务层次和水平。

六、建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起一支能够持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促进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实施。

二是为推行以项目管理方式开展专业志愿服务,提升志愿组织者的能力与管理水平。

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活动的形式、阵地和内容,大力培育具有鲜明职业和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团队;由單向性志愿服务转向多领域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的培训制度,对大学生志愿者加强指导培训工作,打造志愿服务品牌。

八、规范化管理志愿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有关志愿组织审批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体系。规定大学生每年从事志愿服务的次数。二是建立志愿者服务反馈制度。建立起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长期跟踪记录其成长足迹的机制。三是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奖励激励机制。优秀的志愿者在参评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青年先锋、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时享有优先权,在毕业上岗推荐、专升本、出国考察培训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九、引导并培育志愿文化

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对学生、高职院校、社会都有着深远意义,依托各类宣传阵地,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采用多种传媒方式,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志愿服务典型,大力奖励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营造崇尚志愿精神的良好社会环境,引导并培育志愿文化。

总之,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志愿者行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构建起大学生志愿精神与能力培育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

[1]刘珊. 高校志愿服务的动机、类型及问题[J] .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

[2]刘珊, 风笑天. 大学生志愿服务: 动机、类型及问题[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3]韩晶,《当代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障碍研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4]陈卓武、张育广等,《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青年探索》,2004年第2期。

[5]蔡立彬,《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机制、成效及发展对策探析》,《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第6期。

[6]罗树明、杨春华,《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哲学省思》,《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6期。

[7]蒋广学、朱凯,《关于高校志愿者工作定位及现阶段工作体系建设问题的初探》,《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6年第2期。

[8]李潇潇,《论志愿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功能》,《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第16卷第4期。

[9]陈萍、朱莉玲,《志愿服务是提升青少年公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北京青年工作研究》,2008年第3期。

[10]肖影玲,《论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职教实务》,2007年2月。

[11]曹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9期。

[12]江浩,《高职青年志愿服务特色及长效机制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5期。

[13]肖影玲,《论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1年1期。

课题项目: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阶段成果(课题编号:DFB09088)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院校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志愿者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