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炳华
摘 要:课堂讨论的效果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的因素,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调控者在课堂讨论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彻底转变教育观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作好宏观调控,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使讨论达到理想效果。
关键词:研学后教;讨论;科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04-01
“2012年4月,番禺区教育局在南村华南碧桂园学校召开“研学后教”的动员大会。同时,参加了由镇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的相关学习,听取了番禺区教研室刘主任的动员大会,听取了到山东杜朗口中学学习的老师的反馈意见及杜朗口中学校长崔校的经验介绍,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借鉴他们的高效课堂模式,参观学习回来后,我决心一定要把学习到的先进理念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去。作为我们,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通过学习,“研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触动很大,结合我校实际,针对我校部分教师改革意识不强,课堂效率不高,教育教学方法落后的实际情况,通过交流学习、充分讨论,特提出在“研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小学科学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
一、讨论式教学式教学的含义和理论基础。
1、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过程。“讨论式”教学是创造力培养原则中积极思维原则和探索求异原则的最佳体现。是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参与、探讨、研究,富于发现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造性。“讨论式”教学符合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意通过自己的探索来获取知识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2、讨论式教学有着厚实的理论根基。首先,认识活动主体学说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因此,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把一个班的学生均衡编组,在课堂教学的某些环节,有计划地向这些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指导各组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讨论,互补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其次,团体动力学说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现实因素,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过去班组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要使班组、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使学生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系统发挥作用。第三,课内师生关系学说认为:课堂教学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为主线。现代教学方法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和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参与课堂教学,交流思想感情,师生所有成员间双向交流,要达到这种合作交流形式,讨论式教学是首选的课堂教学方式之一。
二、在“研学后教”模式下,讨论式教学的实施的探讨:
1、对于小学科学教材中不便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来掌握的,而且学生又只知“一知半解”没有丰富材料难以形成概念的内容,宜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学生能自主地抒发已见,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决其他同学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认识、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地学生真正地学生真正地学生真正地主动学习,切实切实切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科学课内进行有效的讨论式学习,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启迪中加深深深深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得更全面、更深刻。能推动科学探究的进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及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时随地去研究大自然中的有关事物,这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2、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独自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有必要提交小组讨论,并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问题。而为了装潢门面,以其形式来取悦现场的听课教师,尽管师生、生生之間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炽热,最终也是一出没有任何意义的闹剧。
3、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因年级的不同锁定的目标不同。我认为低年级刚入学的孩子开展合作学习应该以互相帮助,检查学习情况,培养合作意识为主。而不是讨论、自学。试问刚入学学能是讨论解决得了的吗,还应以教师教为主。中年级学生的学习以形成固定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高年级同学可以适当加入“研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强化。这样,上课的时候,学生变得更活跃,讨论的效果都达到了,课堂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既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究未知的教学方式,它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中灵活运用,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特点。讨论是出发点,应用是落脚点,创新是理想点。本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更重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课下进行有目的观察、思考、探索,从而巩固认知、发现问题、探求新知、掌握规律,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创新,探求新知,掌握规律,深化本课认识主题,完成课堂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 蔡森林·教学革命-蔡森林与先学后教.课堂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 利·徐利与杜郎口自主学习模式实践·课堂教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
[3] 郭东岐·新课程教学案例荟萃·科学·三年级·[M]·北京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2002.
[4] 唐连君·新课程教学设计·科学·三年级[M]· 北京群言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