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07-17 15:05湖南信息学院李宇翔
中国商论 2015年30期
关键词:资格证融通实训

湖南信息学院 李宇翔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湖南信息学院 李宇翔

“双证融通”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实现了社会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在“双证融通”模式引导下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高学历、高素质,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整体上使得就业人才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培养对象向更高技能发生转型。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实行“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为培养更多社会适用性人才提出研究对策,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增加学生就业率。

双证融通 人才培养 问题研究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竞争力日益加剧,这对学生和高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双证融通”是为了适应社会各种行业,满足不同专业人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人才衡量标准。在求职方面,毕业证书已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招聘需求,而具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占有一定优势,高等职业院校秉承“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针,对自身的办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为满足不同行业的专业人才需要,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做出针对性调整,使学生达到职业资格证的相关标准,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经济有效发展的重要措施。

1 实施“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双证融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不同行业培养拥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优质人才。双证融通对人才的选择标准符合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通过双证融通教育,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都得以提高。不同职业岗位对用人的从业资格要求也不尽相同,从医必须取得对应的执业医师资格证,从教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教师资格证。还有很多行业的技术等级证、从业资格证都是入职者能胜任该行业的主要依据。

1.2“双证融通”能够迎合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对于本科、专科毕业生而言,拥用相应学历、又同时具备同层次的从业资格证,步入社会职场就会得到很多单位的青睐,在入职后才会拥有更多的发展平台和机遇。双证融通就是以此为目标而推行的教育模式,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学生的能力,对于取得多个资格证的学生,其获得就业的机会就会比没有取得资格证的学生多,增加了其职业自主选择性[1]。

1.3“双证融通”有利于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塑造,使得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增强

什么样的技能容易就业,高职院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通过 “双证融通”,院校有意识地让培养的学生向专业技能化人才目标靠拢,学生在校就接触到跟岗位有关的知识,进行相关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强化训练,以达到相关岗位对技术的衡量标准,“双证融通”让学生毕业以后不仅拥有毕业证,而且还具备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进一步提高了其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就业率。

1.4“双证融通”明确了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方向,办出学校特色

“双证融通”的推行使高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明确了方向,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双证”融通肩负了两种教育的融合,承载了知识和职业培训两大任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完善办学方针,使毕业的学生具备了很高的从业素质,为社会灌输更多的有用人才。

2 “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基础学科知识和从业资格学科联系不够紧密

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尽管在大力提倡“双证融通”,可是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是没有把从业资格的教学和专业知识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理论和运用还存在很大的距离,在各大高校中看到的往往还是以往的常规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专业知识,只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就造成了过于注重学术、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高等院校师资配置的影响,很多教师是学校毕业过来的,没有参加过工作实践,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短板,故而不能很好地带动学生完成相关的技能训练[2]。还有一些学校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资格证书考试,仅在关键时间点上来一些突击训练,这不符合培养学生掌握真正技能的规律和要求,而且所产生的效果很难达到理想要求。另有些学校组织一些课外收费培训,这就往往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使得部分学生因为经济上的困窘而放弃技能提升。

2.2实践培训基地不符合要求

高等职业学院的学生要想拥有良好的从职能力,离不开实践培训场所与基地的搭建。熟能生巧,只有训练得多了,才能产生相应的、高质量的职业技能,才能使学生在从职时得心应手,但有的院校实践培训场所和基地不乐观,达不到培训所需的标准。学生缺乏完善的实践培训场所和基地,降低了职业训练的标准,也就无法达到学生职业资格标准要求。以下是较为常见的现象:(1)实训场地设备老旧,不能运作,没有实体企业的新式设备,跟企业的新技术衔接不上;(2)很多学院为了节约资金,把实训往往委托一些实体企业来完成。而校外的一些企业,相关师傅虽然有技能,但讲授水平却不达标,造成学生实训流于形式。而实体企业往往以自己的经济利润为出发点,往往没有让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生动手锻炼,所有这一切,都制约着高职院校技能的提升。

2.3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要实现真正的“双证融通”,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团队是十分有必要的。教师不仅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示范能力,从现状来看,我国的中职院校还有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严重缺乏专业理论通透而又有实践技能的教师。很多学院的教师都是理论知识高,但没有参与过实践生产,自己都无法掌控生产全程,也就无从指导学生。想要建成一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队伍,不是靠派谴教师去参训一两星期或一两月就能速成的,短期培训出来的老师无法达到双师标准。不能指望其能带出高技能的学生,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双证融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 实施并完善“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建议

3.1严格执行“双证”入职方针,实行全面覆盖

入职标准的设定是给职场营造的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可以带来积极的作用,能保证就业团队的整体素质,保证生产正常经营,给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让人们享受服务时能有安全感,并能保障其应有的权益。第一,入职标准要通过行政的力量进行严格执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制订和监察力度。第二,要明确制定相关行业的入职标准,严格推行“双证”就业,教育部门大力组织已入职职员的再培训,人保人劳部门与之相配合,共同构建“双证融通”的职场秩序,公开已在职的职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培训途径,让一些有师资能力的学校成立职业资格培训机构或者考核点。第三,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执行“双证”入职制度为相关职场要求设置好了入职条件,拿到相应的资格证书才能被录取,有利于促使后入职人员自觉地进行自我提升,高标准严要求后入职人员保证完成职场的各项具体事务,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相关的招编招工部门和工商行政许可部门从严操作,才能使“双证融通”工作做好。另外,对职场的所有职工按取得的资格证书层次和技术等级来核定具体工资和奖金,对“双证融通”落实有很大的推进作用[3]。

3.2创建培训基地,加大实践力度

创设跟相应的职能工种相配套的实习培训场所和实践基地,才能保证双证融通落到实处。场所和基地要严格依据对应专业的岗位标准,配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完善相应的教育培训设施,软件硬件都要跟上,方能满足对应职业不同层次的职位资格的实训需要。场所的建设要尽量跟实际的职场有高度的仿真和吻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实际生产实现无缝对接。引进社会企业来完善实训场地和基地的建设是一种较好的思路,给企业节约了成本,而受训学生又能充当企业的各种角色,消费、宣传、广告、维修各个方面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收益,学生自身又能接触到正规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因此,要真正实行双证融通,不仅要着眼于院校的建设,还要拓展培训的途径,加强与校外的企业合作,实习实训、技能提升、技术推进和普及、职业道德等各个方面,只有通过了企业实训或实习考核的学生才能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3.3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

要达到真正的“双证”融通,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把自己掌握的技能传导给学生的能力。只有拥有高素质双师力量才能顺利地把“双证”融通贯彻到位,如何打造这样的双师团队?以下一些方式值得借鉴:第一,鼓励任教教师拿到双职业资格证书,以优厚的待遇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己。院校在评选先进、评定优秀、评聘职称、核发津贴、奖金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第二,促成学校和企业结合,以工带学,再以学促工,使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学以致用,乐于接受实用型技术教育和考核,还可以发展外聘教师队伍,吸引取得教师资格证企业有高级技能型人才成为学院的兼职教师[4]。第三,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并强化教师队伍,甄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学历、不同实践经历的各类教师,订立相应的培训计划,适当的时侯,院校补贴一定的资金予以支撑,这样才能保障教师队伍完成双师型建设。

3.4将人才培养特色化,满足社会行业需求

“双证融通”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社会,使社会各个行业出现良好的发展局面。因此,学院要时刻关注社会各个行业的变化,研究各个行业对岗位的实际需要,使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其职业岗位的角色,从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一方面可按照社会不同行业的岗位标准,使用配套的专业教学和专业课程,组织相关的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将技能作为主要提升目标,进行教材的核定与选取,进一步强化训练。另外,认真考察不同专业对职业资格的不同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最后,加强学校和企业的紧密结合,学校为企业提供人才源,企业为学校提供掌握实际技能的场地,两者相辅相成促进“双证通融”目标的实现。

4 结语

培养优质的人才服务社会、发展社会是建设“双证融通”的主要目标。目前,“双证融通”处于教育模式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集合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力量才能使“双证融通”产生良好效益,高校在贯彻“双证融通”方针的同时,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基准点,努力探索“双证融通”教育模式的应用,加大教学力度和实习训练的各方面的管理,为“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更好的途径,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袁咏平.“双证”融通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2 (18).

[2] 葛元月.“双证”融通: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03).

[3] 韩雪姣,柴方艳.探析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J].农业网络信息,2013(05).

[4] 张岩.构建高职教育“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15(08).

F069

A

2096-0298(2015)10(c)-182-03

李宇翔(1981-),男,湖南岳阳人,硕士研究生,湖南信息学院教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资格证融通实训
四链融通 创新发展 推动新商业人才培养改革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二元对立中实现多元融通——论张曼君的导演思维及其实践意义
关于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的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