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连云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杨淑洁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对策分析
连云港市连云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杨淑洁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不仅有效弥补了原会计制度中存在的弊端,而且还使会计工作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经济业务核算的需要,满足财政体制改革的内在需求。本文在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要点的基础上,提出事业单位应对会计制度改革的策略,期望对促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顺利实施,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质量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改革 对策
2013年1月1日,我国全面实施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文简称“新制度”),该制度在会计原则、会计计量、会计确认以及会计要素的报告等方面作出了改革,并保留了原制度的合理部分,促使新制度更加全面。此次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在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适应财政改革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会计核算基础变化
为了适应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的发展需要,提高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比性,新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作出了变革,要求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存。收付实现制适用于财政拨款的公益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适用于非财政拨款的经营性活动的会计核算。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有着本质区别,其是指按照单位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标准[1]。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了解自身经济运行规律,划清经济活动性质的基础上,合理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基础,以此保证会计信息能够如实地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
1.2资产核算变化
新制度将原制度下11个资产类会计科目扩展为17个,新增“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待处理资产损益”、“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在建工程”等科目。新制度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调整为通用设备单位价值10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与原制度下规定的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的入账标准相比有了大幅度提升,这一做法符合我国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发展现状。同时,新制度还要求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大量同类型物质,即使价值不满足入账标准,也要确认为固定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2]。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创新性地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概念,利用“累计折旧”进行核算,计提折旧方法为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从而确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但是,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别于企业会计处理方法,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不能计入支出项目,而只能反映在“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的借方,用以反映折旧后固定资产的占用额,即“虚提”折旧。在无形资产核算中,新制度引入了无形资产分期摊销方法,消除了原制度中一次摊销法的弊端[3]。
1.3引入财政结转结余与非财政结转结余
新制度将年末仍未完成的项目和已经完成的项目的结余资金统称为结转结余资金,根据资金性质与用途的不同,划分为财政结转结余、非财政结转结余两个科目,用于取代旧制度中的“事业结余”科目。新制度在分开核算“事业结转结余”与“经营结转结余”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财政与非财政资金的核算,更加具体地划分结余,并要求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只能结转下年或退回财政,而不能参加结余分配,这对于强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同时,新制度还要求独立核算财政补助支出,将核算信息反映在“事业支出”科目的明细科目中,进一步规范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
1.4财务报表体系变化
新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进行了改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原有报表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用以反映财政资金拨入和支付情况。二是,对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与负债项目进行了改进,要求分别列示非流动资产或流动资产,以及非流动负债或流动负债,取消了原制度中列示的收入、支出项目;三是,对收入支出表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从7个方面披露信息,使年度结余按照资金类别分别列示,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状况。新制度实施后,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收入支出科目的日常核算工作。
2.1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
事业单位要以新制度为基础,结合本单位财务核算状况,健全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制定会计核算实施办法和具体操作事项。在会计核算实施办法中,要明确财务部门的具体职责,规范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年终结算、财务分析等工作要求;在会计具体操作事项中,明确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依据的具体内容,根据本单位组织结构、经济业务性质以及会计核算需要,在依照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设置二级和三级核算科目,编制明细科目表。在年度决算时,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全面清理结算本单位各项收支、货币资金、往来账款、财产物资等项目,按照决算编审工作规定办理年度结账、上报决算。
2.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事业单位要按照新制度的规定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在固定资产核算中,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折旧方法,对电脑、空调、复印机、打印机等日常办公类固定资产,应选用年限平均法;对不常见的固定资产,可向财政国资管理部门上报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系数,得到批准后可使用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处理。其次,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的管理制度。若单位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专业性资产较为复杂,应当设立专门的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价值及折旧进行评估。事业单位要加强资产监督,防止出现单位人员随意处置或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情况。最后,加强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对固定资产购置进行科学决策,避免事业单位盲目购置固定资产,造成资源浪费。
2.3做好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情况,根据新制度的规定对财务报表体系进行规范。首先,做好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要按照月度、年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借鉴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明确编制公式,即资产总额=净资产额+负债额。在编制时,根据新制度要求不予考虑收支部分的内容。其次,做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要详细记录每一笔资金收支情况,编制现金流量表,全面反映本单位在经营和投资时的现金状况,为估算和预测未来期间的现金流提供可靠依据。最后,事业单位要健全财务报表机制,明确各个报表的编制要求、编制内容以及编制时应注意的事项,规范财务报表编制工作。
2.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事业单位应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会计工作质量。事业单位要组织会计人员参加培训,学习新制度的具体内容,明确新旧制度的区别,转变会计人员在旧制度下形成的思维定势,更新会计人员的工作方法,确保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能够胜任会计岗位工作。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还要强化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加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基建项目的核算工作,与资产管理部门形成良好的沟通协作关系,保证资产核算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是适应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求的必然趋势。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与实施,事业单位要认清新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核算科目、核算方法以及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作出的变革,了解新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会计核算规程,加强资产管理,从而确保新制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质量。
[1] 洪淑君.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及其存在的问题[J].时代金融,2014(8).
[2] 武静.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4(2).
[3] 李晓梅.浅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对会计工作的实际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8).
F810.6
A
2096-0298(2015)10(c)-0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