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超[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00]
“天注定”
——评贾樟柯电影《天注定》
⊙王一超[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00]
《天注定》是贾樟柯在2013年编剧导演的一部电影,其中力邀姜武、王宝强、赵涛和罗兰山主演,成功地塑造出了几位形象丰满、性格各异的人物。影片的贾樟柯气息十分浓郁,延续了其一贯的风格。同时,该影片还获得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等多个国际大奖。
贾樟柯《天注定》长镜头人文性现实主义
对于贾樟柯的争议恐怕不用笔者多说了,爱的人爱到刻骨铭心,觉得他的每一个镜头、每一处布景饱含着宇宙间人生里的至深大道,恨的人恨到寝食不安,认为他的电影纯粹是无病呻吟、莫名其妙;爱的人在《天注定》被盗播的第一时间就呼吁:在网上看过的人应该自发地给贾导演汇去票钱,恨的人喜极而泣,好像电影没有上院线就是保卫了他心中最后一片圣洁的处女地。
每次看贾樟柯电影的时候,总有一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倒不是说看不懂、不明白电影在讲什么,反而是因为看起来感觉故事太简单了,有种不可能这么浅显的感觉,所以就绞尽脑汁地分析电影的每一个镜头到底有什么寓意,每一个空镜头、每一个景到底在隐喻什么,各种“深入思考”甚至到了牵强附会的地步。这种感觉在看《三峡好人》的时候就有,为了分析而分析,简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仅有观影后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荡,还有大脑全负荷分析却没有任何头绪所带来的是空虚疲惫以及有劲使不上的莫名其妙。所以,在思考分析贾樟柯的电影的时候向来是十分谨慎的。但是对于观众来说,贾樟柯每推出一部新电影,都是一声晴天霹雳,至于原因,借用政协发言人吕新华的一句话:你懂的。
看完电影《天注定》后,首先就觉得贾樟柯的这四个主线故事的选材有点擦边,直指现实的痛楚,甚至带有一丝鲜血的气味。其实贾樟柯的创作成分并不多,现实很可能比镜头里的还要丑恶,但是贾樟柯用他的镜头记录下来了这些非主旋律的画面,就冲这一点,他是个合格的电影人,是个爱国的电影人。
当我们细细回想《天注定》这部电影的时候,蓦然间就会发现这部电影的信息量很大。“天注定”,除了这三个字,真的是没有更合适的语言来总结这四个看似荒诞其实现实得令人发指的故事,剧情不复杂,复杂的是这部电影的人文性,最值得分析的也是这部电影深刻的思想内涵。
姜武饰演的大海看上去让人感觉他脑子里少点东西,他的正义感不知道是真的对村干部勾结煤矿商人的做法感到义愤填膺,还是纯粹眼红嫉妒煤老板焦胜利的锦衣玉食、日进斗金。他维护正义的方式简直令人咋舌,一开始走的是群众检举的法制路线,但是大海不是悄悄收集证据然后一举制人,反而是直接问村长、问会计、问煤老板,你们贪污了多少,我能不能检举你们,然后把你们抓起来,还我们村一片蔚蓝的天空。好不容易写了一封检举信,直接要求邮局寄到中南海,当邮局的工作人员说他的地址不对的时候,他还怒气冲冲地高呼没有天理了,你们都是和村长一伙的。煤老板焦胜利派人打他的时候我们似乎觉得该教训教训他。不过挨打之后大海受伤的就不止是被打的头了,村民们的冷嘲热讽更时时刺痛他的自尊,当一个大众笑柄的压力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脑子里少根弦的大海决定用他自己的方法来维持正义。不论是晓之以理还是动之以情,都不如一把双筒猎枪来得有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海陷入了一种病态的癫狂,猎猎长风衣,英雄仗剑依,双管猎枪老虎旗,维持正义靠霸气,颇有几分开元盛世、霹雳游侠儿的风范,彻底走上了以暴制暴的路线。村里的会计错就错在他不仅不告诉大海他们贪污了多少,还用语言用眼神来鄙视大海,所以会计夫妇俩被大海杀了;村长面对大海的猎枪倒是有几分土皇帝的气势,可惜气势这种不靠谱的东西比不了猎枪这种现代技术的结晶,村长死了;煤老板在自己的豪车里被大海一枪毙命,溅了一地的血和民脂民膏。完事后大海抗虎皮扯大旗,面对村民的疑问,坦言自己打死了几只畜生。
就算大海杀了那些村干部煤老板,我们也似乎觉得情有可原,也似乎觉得这是一个富有正义感但又无法维护正义的人在压迫中的反抗。但是当他看到有人痛打一匹马的时候,抬枪就崩了那个马夫,老马带着马车直接走上了公路。这个镜头是最震撼人心的,也是最能让我们体会到大海的内心是多么得无助,多么希望上天给他一个公正,而不是自己用这种方法来以命搏命。大海看到那匹被鞭子抽打的马就好像看到了自己被命运抽打,那一枪杀的不是一个无辜的马夫,而是解放了自己的命运。但是贾樟柯的态度也十分得坚定,之后专门有一个马车上了公路的镜头,可以认为这是贾樟柯在表明一种立场,他否定了大海的做法,因为马车在马夫的驾驭下是不可能再上公路的,但是当大海一枪杀掉了马夫,觉得自己解放了自己的时候,马匹不再听话了,信马由缰,失去了约束,失去了法度,大海认为自己打破了宿命,但正是他的所作所为,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当我们知道小玉是个感情世界的第三者的时候,似乎就对她将来的命运走向有了一定的预感;当我们知道她在按摩房里工作的时候,似乎也就预料到她的悲剧命运。虽然她在按摩房做的是前台,并不提供所谓实质性的服务。但婚姻的第三者是可恨的,也是可怜的;风月场所的女人是可恨的,也是可怜的。双重悲剧下的小玉面临爱人的软弱,正牌夫人的寻仇,客人的仗势欺人,再加上她所处的环境,她的命运是天注定的。尤其是看了大海一刀一个草里埋的魄力,我们觉得小玉就是杀人了也不会太惊讶,我们甚至认为在那两个客人刚开始调戏小玉的时候,她就可以直接拔刀杀人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是长达近一分钟的同一个镜头:客人用一摞钞票在扇小玉的耳光,小玉的头一次次地被打下去,又一次次倔强地抬起来,然后再被打下去。抬起头直面客人的侮辱,是对命运的抗争,可又是对命运不彻底的抗争;当客人再侮辱她再折磨她,她都坚守着自己最后的底线,这才是对命运最大的抗争。而当小玉终于不堪侮辱拔刀杀人的时候,我们竟然感觉到了一丝的英气逼人,同时心中大呼解气。单单从影片调动观众情绪的角度来说,《天注定》是上上之作。杀人的小玉不仅仅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而且还刺上了一把尖刀,她的命运正是因为她的反抗而注定了,至于她为什么反抗,或许是因为爱情带给了她心中的底线,或许是上天故意的安排。风月场所的女人,这个敏感而悲剧的话题被贾樟柯搬上了银幕,批判的究竟是社会的阴暗面,还是挡住阳光造成这个阴暗面的大伞?小玉的悲剧是一个比较普遍性的悲剧,是一个人们不愿提及但又不得不面对的悲剧,道貌岸然的人们瞧不起出卖肉体的女人,但是哪个女人又愿意出卖自己的肉体?
小辉是一个没什么理想没什么信仰的青年,是一个看上去什么都不在乎可是又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的青年,这样的青年在现实生活中简直太多了。他逃避工友的误工费说明他没有责任感,进入夜总会打工不知道他是出于好奇还是无知;爱上一个夜总会的女孩注定了他在情感的道路上是个悲剧,进入了一个那样的企业则又注定了他在生命道路上也是个悲剧。当小辉面临爱情、友情、亲情三线全面崩溃的情况的时候,当他面对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而又看不到未来的时候,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或许是最无奈、最现实的。在小辉的故事里,我们看到的最多的镜头就是工厂的车间,不同的机器重复再重复,枯燥乏味压抑,相信有类似生活经历的人一定能够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小辉的跳楼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信仰之跃。这又是一个让人觉得残酷的社会问题,现实社会中如小辉一样连续多少人跳楼后,虽然也得到了大众和媒体的关注,但也不乏标榜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声音,真是讽刺得让人脸红。像小辉一样的年轻人在中国有多少?难道他们的命就是低贱的?就是完全靠天注定的?
三儿是个抢匪,对他来说再美的家乡,再亲的亲人都是索然无味的,有意思的只有刀口舔血的日子。他是几个人里最特殊的一个,别人都有反抗,都有对命运的不满,但是他没有。可能是生活让三儿第一次动手抢劫,选择走这条路的也是他自己。看上去好像三儿的命运是他本人注定的,但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这个拜金而又到处幻想着一夜暴富的社会对三儿做出这样的决定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四个故事,将基层问题、法制问题、教育问题、腐败问题等等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贾樟柯的镜头,我们甚至有种现实社会不是万里江山一片红的感觉,《天注定》哪里是现实主义电影,简直是一种无声的批判现实主义。几个人的命运都是悲剧,但是真正注定他们命运的是天还是社会?
《天注定》题材不是那么光明,讲述的故事又那么直指要害,这样的电影是有风险的,但是贾樟柯依旧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很擦边,这就得益于他过硬的电影镜头技巧和剪辑技巧。贾樟柯的长镜头一直都是最传神最具有魅力的,影片的重要剧情重要转折都是通过长镜头来塑造的,再加上贾樟柯颇富争议的隐喻蒙太奇,整部片子就产生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当然这种感觉最直观最肤浅的表现就是前文提到的看懂了又好像没看懂的观影体验。
从《天注定》里传达出了很多的信息,贾樟柯用他的镜头记录的东西,不是为了硌硬人,不是为了蛊惑人民的精神,而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要治病,就要先发现问题,发现得越彻底,治疗得越干脆,如果单纯地逃避,无视,那只会更加得畸形和病态。人民是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的,这样的电影,才是人民真正需要的电影,才是真正具有人文性的电影,就好像任何华丽的电影技巧都不如大海的一声枪响让人记忆深刻。
作者:王一超,西南大学文学院2012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生。
编辑:郭子君E-mail:guozijun08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