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研究生文化适应策略的实证分析

2015-07-16 00:39黄菲菲
关键词:显著性维度量表

焦 璨,黄菲菲

一、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移民也成为一种全球化现象,而移民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将会面临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如环境的变化、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生活习俗的变化等。近年来,文化适应的研究领域因为概念和测量方法的不一致而充满了复杂性和歧义性。但是,学者们公认的是由雷德菲尔德等学者在1936年提出的一个定义:文化适应是指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开始持续的直接接触后,随后一方或双方的原先文化范型发生变化[1]。

在文化适应策略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框架。在文化适应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三个文化适应模型:帕克斯和米勒提出的单维模型,该模型认为,文化适应中的个体总是会从最初的原有文化达到对主流文化的完全认同[2]。研究者用单维量表SLS-U(The Suinn-Lew Asian Self-Identity Acculturation Scale)对移民至美国的亚洲人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单维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亚洲人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偏好、民族认同感、文化知识和代际地位[3]。但是,有学者认为单维模型存在一个局限性,那就是它无法将持有双文化特征个体中对两种文化都十分熟悉和对两种文化都不太熟悉的两类群体进行区分[4]。随后,贝里提出了二维模型。他认为文化适应由两个维度组成,分别是保持对自己母文化的认同以及保持与当地社会群体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区分了4种文化适应策略:整合(既保持原有文化也注重与其他群体进行日常交往)、同化(舍弃原有文化但注重与其它群体进行日常交流)、分离(保持原有文化但拒绝与其它群体交往)、边缘化(对于原有文化和与其他群体进行交流都没兴趣)[5]。国外学者根据贝里的二维模型理论编制文化适应问卷,对韩裔美国老年人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群体主要采取两种文化适应策略:整合和分离。此外,整合策略组的个体在美国的定居时间较长,因此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身心状况良好[6]。前两个模型主要和文化适应的维度有关,而阿伦德斯托特等人则在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融合模型,他们认为个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实际上面对的是“整合的文化”,不是单一的原有文化或者主流文化[7]。在现有的研究中,贝里的二维模型占据着主要的地位。

此外,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会对移民群体造成不同的心理变化。国内学者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影响文化适应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生活变化、社会支持、时间、文化距离和歧视与偏见,内部因素包括评价和应对方式、人格、应对资源和人口统计学[8]。

深圳,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既存在本地的客家文化根基,也融入了全国各地到深圳参加开发并把深圳作为第二故乡的开拓者的家乡文化。所以,在一个混合各种文化的“大杂院”里调查研究生的文化适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国内外对文化适应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现有的研究范围并没有涉及到国内移民这个方面,而现今国内移民现象已经普遍流行。因此,结合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和贝里的二维模型去探究外地研究生的文化适应现状以及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具有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一)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初测

1.被试

初测问卷被试来自深圳大学研一、研二、研三三个年级共133人。获得有效问卷共133份,其中男生60人,女生73人。

2.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SPSS 17.0对样本的高低分组进行t检验和总体相关检验后,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KMO值为0.812,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显著,故适合做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方差最大迭代次数4次后,因素分析后的问卷中包含了4个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542%,各因子对方差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4.026% 、14.276% 、8.998% 、7.242% 。其次,再对4个因子进行内在一致性因素分析,各因子内在一致性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 0.857、0.819、0.808、0.527。再次,从表1可知,每道题在因子上的负荷均大于0.5,且都落在了理想的维度上,因而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最后,对4个因子的题目进行分析,初步总结出这4个因子为:应对方式、评价方式、认知资源和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因子包含3个项目,分别包括朋友、家人和自我三个方面;评价方式因子包含4个项目,分别包括深圳、深圳的生活方式、深圳的社区活动及深圳人四个方面;认知资源因子包含3个项目,分别包括对深圳方言的读、写、说三个方面;社会支持因子包含3个项目,分别包括家人、朋友和重要他人三个方面。

(二)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正式施测

1.被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深圳大学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该群体的生源地分别来自华东,华南(除深圳外地区),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获得有效问卷246份。在调查对象样本中,共有男性138人,女性68人,性别缺失40人。研一学生117名,研二学生66名,研三学生44名,年级缺失19人。

2.工具

(1)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问卷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2)东亚人的文化适应测量量表(The East Asian Acculturation Measure,EAAM)[9],量表采用李克特式5点计分。该量表包括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四个维度,共29个项目。量表首先由两名英语专业的学生翻译成中文,并形成量表的初稿,然后再由一名英语专业人员将中文量表进行回译,比较与英文量表的差异,最终形成“东亚人的文化适应测量量表(中文版)”。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各维度的信度分别为 0.552、0.802、0.747、0.843,这与以移民至美国的东亚人为被试所得的研究结果的信度相似(相应的各维度信度分别为0.74、0.77、0.76、0.843),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因此,修订后的东亚人的文化适应测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可用来测量外地研究生的文化适应。

3.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项目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对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的15个项目的4因素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所有项目的因素载荷都在0.50以上。根据修正指数去掉交叉载荷较高的项目1个(项目9),对剩余的14个项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见表2),模型各拟合指数均符合要求(见表3)。

表2 因素标准化载荷估计结果

表3 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数(n=123)

4.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的信度

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的四个维度(社会支持、认知资源、评价方式、应对方式)的克隆巴赫(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53;0.86;0.81;0.82。相关显著性均达到0.01水平。

三、结 果

(一)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及东亚人的文化适应测量量表(中文版)的描述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除认知资源分量表外,该群体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其余分量表的得分均比较高。

从表5可以看出,该群体在整合维度上的得分最高,其次是分离、同化和边缘化维度。

(二)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及文化适应策略在部分人口统计学因素上的差异分析

表4 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描述分析

表5 东亚人的文化适应测量量表(中文版)描述分析

表6 不同性别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上的差异检验

1.性别

从表6中可以看出,在文化适应的影响因素四个分量表上,性别在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两个分量表上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在评价方式和认知资源上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

表7 不同性别在文化适应策略上的差异检验

从表7中可以看出,在文化适应的四种策略上,除整合策略外,性别在其余三种策略上出现显著性差异。

2.年级

从表8中可以看出,对于处于不同年级的研究被试而言,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四个分量表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从表9中可以看出,对于处于不同年级的研究被试而言,文化适应的四种策略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3.生源地

由于生源地样本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样本太少而未进入差异检验,仅选取华东、华南和华中为生源地的组别进行差异检验,从表10中可以看出,只有认知资源这个分量表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其余三个分量表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由于生源地样本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样本太少而未进入差异检验,仅选取华东、华南和华中为生源地的组别进行差异检验,从表11中可以看出,只有整合这种策略出现显著性差异,而其余三种策略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表8 不同年级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上的差异检验

表9 不同年级在文化适应策略上的差异检验

表10 不同生源地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上的差异检验

表11 不同生源地在文化适应策略上的差异检验

(三)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与文化适应策略的全模型分析

全模型是指同时具有外源变量和内生变量的模型,也称为完整模型。将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作为外源变量,文化适应策略作为内生变量,通过LISREL 8.7对研究结果进行全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图1的模型。

计算模型拟合指数的结果是:χ2=1222.31,df=722,χ2/df=1.693,RMSEA 为0.075<0.8,CFI为0.87,NNFI为0.86,模型拟合较好。

从图1可以看出,除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中的评价方式和文化适应策略中的整合以外,应对方式、认知资源与社会支持和文化适应策略间的路径均显著,说明应对方式、认知资源和社会支持会影响个体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应对方式对边缘化策略有显著消极预测作用;认知资源对边缘化策略有显著消极预测作用,对分离策略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同化策略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

四、讨 论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外地研究生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问卷各分量表的得分均比较高,表明该群体的文化适应状况良好。u型曲线理论认为,旅居者在居住时间为1—6个月和18个月时文化适应水平高,而在6—18个月时的适应水平低[10]。这说明,个体的文化适应会受到时间的影响。而个体能否有效地解决在文化适应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文化冲突(环境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等)和社会支持、认知资源、应对方式及评价方式是紧密相连、无法完全隔离的。研究结果发现,女生倾向于采取较为积极的应对方式,更愿意主动寻求社会支持,这与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13]。移民群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如果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主动获得社会支持,就能达到更好的心理适应,体验到较少的压力。有学者发现,认知资源是影响个体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方言作为认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流利程度有利于缓解文化适应过程中遭受的歧视[14—15]。从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来自华南地区生源地的研究对象在认知资源上更有优势,因为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的方言和深圳方言较为接近。

研究结果表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认知资源会影响外地研究生文化适应策略的选择。个体如果以消极的应对方式看待主流文化,就会倾向于采取边缘化的策略。社会支持则可以起到促进良好的文化适应的作用,个体如果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得到社会支持,则倾向于采取同化策略。而认知资源同样是文化适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外地研究生的认知资源不充足,导致个体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倾向于采取分离策略和边缘化策略,这一研究结果与贝里的二维模型理论一致。贝里认为同化策略和整合策略是成功的策略,边缘化策略和分离策略是失败的策略。外地研究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应对主流文化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并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和认知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外地研究生选择成功的文化适应策略,还可促进个体尽快适应主流文化。

图1 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与文化适应策略的全模型

文化适应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一个复杂过程,只采取让研究对象自我报告的形式对问题的认识具有滞后性。往后的研究可采用纵向研究调查方法,进一步深入了解外地研究生在跨文化接触过程中所采取的文化适应模式及伴随而来的心理变化。

五、结 论

(一)外地研究生的文化适应状况良好。

(二)男女性别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中的社会支持维度和应对方式维度上具有统计学差异,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评价方式和认知资源四个维度均没有显著的年级差异,不同的生源地参与者在认知资源维度上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三)应对方式对边缘化策略有显著消极预测作用;认知资源对边缘化策略有显著消极预测作用,对分离策略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对同化策略有显著积极预测作用。(作者简介:焦璨,湖南益阳人,心理学博士,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黄菲菲,广东梅州人,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1]R.Redfield,R.Linton,M.J.Herskovits.Memorandum for the Study of Acculturation.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36,38(1):149—152.

[2]余伟,郑钢.跨文化心理学中的文化适应研究.心理科学进展,2005,13(6):836—846.

[3]P.F.Wm,P.R.Steven,J.J.Yu.An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Acculturation Models.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1,27(8):1035—1045.

[4]I.Cuellar,B.Arnold,G.Gonzalez.Cognitive Referents of Acculturation:Assessment of Cultural Constructs in Mexican Americans.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5,23(4):339—356.

[5]J.W.Berry.Acculturation:Living Successfully in Two Cul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5,29(6):697—712.

[6]J.Yuri,K.Giyeon,C.David,et al.A Bidimensional Model of Acculturation for Korean American Older Adults.Journal of Aging Studies,2007,21(3):267—275.

[7]J.Arends-Toth,F.J.R.Van de Vijver.Domains and Dimensions in Acculturation:Lmplicit Theories of Turkish-Dut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4,28(1):19—35.

[8]陈慧,车宏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3,11(6):704—710.

[9]Declan T.Barry.Development of a New Scale for Measuring Acculturation:The East Asian Acculturation Measure(EAAM).Journal of Immigrant Health,2001,3(4):193—197.

[10]S.Lysgaard,Adjustment in a Foreign Society:Norwegian Fulbright Grantees Visiting the United States.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Bulletin,1955(7):45—51.

[11]C.L.Bankston,M.Zhou.Social Capital and Immigrant Children’s Achievement.Research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2(13):13—39.

[12]Cherry Katherine Magnet de Saissy.Acculturation,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Chinese Immigrants in Northern Ireland.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9,33(4):291—300.

[13]Rachel A.Smith,Nigar G.Khawaja.A Review of the Acculturation Experience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11,35(6):699—713.

[14]C.A.Wong,J.S.Eccles,A.Sameroff.The Influence of Ethnic Discrimination and Ethnic Identification on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Social and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3,71(6):1197—1232.

[15]C.K.Cheung,K.K.Leung.Resources Mitigate the Impediment of Discrimination to the Acculturation Success of Students Migrated to Hong Ko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2009,33(5):372—382.

猜你喜欢
显著性维度量表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光的维度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