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融资,越早未必越好。
我们从2008年开始创业,“饿了么”创立就是要解决我们自己的一个痛点,同时也能够帮助中小型商户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初衷。
2008年初,我们对于“创业”两个字的认识还很模糊。创业的念头起源于我们看到的一些硅谷传奇故事。然而年底,国家开始有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从那时起,大学生可以0元注册成立公司,我们当时很兴奋,也注册了一家。我们用自有资源和运营的资金维持了整个公司一年的发展。我们当时不想过早融资,因为担心越早融资会越早被稀释。
在我看来,融资就是卖你的血肉,以此谋求发展。我们当时希望能先把商业模式打造出来,有一定的数据和竞争力后再去融资,这样会稀释得更少。
到2011年的时候,“饿了么”开始第一轮的融资。这个时候我们的商业模式已经比较清晰,但我们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很多投资人不敢投。毕竟我们没有工作经验,投资人质疑大学生初次创业是否能成功。所以,当时我们要花很长的时间去向投资人证明,我们可以把这件事情做成功。
事实证明,如果一种新产品能够被市场认可并且可以复制,然后快速成长,风险投资会很快进来。2011年,有很多投资人找到我们,但是我们自己是有选择标准的。“饿了么”是一个互联网项目,未来可能在海外上市,因此我们更偏向于美元的基金。在美元基金里,要选择一些在价值观、战略战术上与你比较契合的投资人,做你的合伙人。
在A轮融资时,我们对整个投资协议的框架,包括核心条款,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融资估值是很重要的,但是除了估值以外,很多条款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重要的。好的投资人会站在你的角度思考,在第一轮融资时会为你做一些妥协,帮你把很多核心条款搭建好。
如果第一轮融资条款很苛刻,那对后几轮融资也是不利的。因为基本上你修正不了条款,除非你的业务有非常大的变化,或者你有非常强的话语权。我认为,在第一轮融资时,可以请一个律师帮你把关,这样可以让你的整个融资过程更加顺利。
第二轮融资后,你的企业开始进入成长期。如果你的公司增长速度足够快,而且你的商业模式也在复制当中被验证,那么会有更多投资人加入进来。当然,除了财务的投资,我们同时也有战略投资人,比如腾讯、京东、大众点评。
总而言之,所有的战略投资最终还是在业务上是否有互补性,光靠一个合同来约束双方,并不是一个很有利的保障。只有当你的业务足够强劲,彼此确实存在互补性的时候,双方的合作才会越来越好,分歧也不会那么大。
融资的关键在于你的业务有所成长,你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上,将用户体验做扎实。资本基本上都是锦上添花,很难有雪中送炭。你发展得不够好,最终会被抛弃;但当你永远有增长时,你就是受人追捧的项目。
关于融资金额,资本市场足够好的话,还是要多融。因为你有足够多的钱,就有更好的机会在市场上形成垄断。你可以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特别是在互联网领域,你没有高速的成长,或者钱成为你每天都在考虑的一个因素,你这家公司的发展会达不到预期,未来也会被市场所淘汰。
垄断以后的上市才是明智的,如果上市之前还没有把这个市场打下来,未来作为上市公司会非常被动。如果真正想做一件大事,当下是很好的时代,这些年来,甚至今后五至十年是资本最好的时代。当资本好的时候,大家要尽情狂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