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茹玉
摘 要:通过对运动会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的挖掘,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运动会;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5-0030-3
1 课题生成背景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如远足、运动会等,引导学生通过写物理小短文、拍摄图片等方式,有意识地发现物理原理的具体应用,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促进学生关注生活、社会,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
“运动会·物理”就是基于以上想法开设的研究课,旨在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挖寻、调查等体验活动,体会物理的生活性、社会性,让学生在做中学习,让物理知识在应用中得以升华,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本节课是围绕着校运动会上的物理学现象,联想到奥运会比赛项目中的物理学现象,再联想到生活中的物理学现象展开的课堂交流活动,并通过运动员代表、观众代表、小记者的不同视角来具体展开。
2 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九年级第一学期的一节综合活动课(原因之一是学校一般会在每年的11月前后举行秋季运动会)。
上课之前学生分组活动,观察、收集校运动会上的相关物理现象、奥运会中的相关物理现象、信息,并初步用物理知识处理这些信息,整理成稿。
课堂上学生们展示、交流、评价、补充,将所学的知识正确地与生活、社会、科技结合起来。
本节课试图以运动会为契机,通过一系列的讨论、交流,使学生养成“见物识理”“见物思理”的习惯。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4.1 课前活动部分
1. 把学生分成6组,每组自选一小组长,负责召集组内成员,并提出分工、合作的具体建议。另外,派出2名小记者抓拍图片。
2. 运动会前布置学生带着物理眼观看运动会,组织小记者抓拍图片,要求内容尽可能包括声、光、力、热、电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可以结合能源与环保知识。
3. 运动会后组织学生写运动会上的物理作文。
4. 组织小组整理资料,小组间进行交流,并准备进行课堂交流。
5. 组织小记者查找、整理相关资料,并制作PPT。
设计意图:使学生经历观察、收集、整理运动会中的物理信息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提问、分析归纳、梳理总结等能力,促进学生通过过程性学习方式养成积累物理知识的习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的挖掘,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促使他们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密切联系实际的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使学生树立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树立节能和环保意识。
4.2 课堂活动部分
1. 导入
教师:一个月前,我们学校举行了秋季运动会。会前,我们有个要求,请大家试着用物理的眼光来观看运动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提高!
设计方式及意图:课前通过展示运动会期间记者采集的系列图片(采用循环播放的方式),在情感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能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
2. 运动员代表体会的物理
教师:首先,我们要感谢我们班运动员,正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班在运动会中获得了好成绩(PPT上展示运动员的名单)。
请他们中的代表谈谈他们的体会或者想到的物理知识。
学生代表1:100米赛跑发令枪响起,我立即冲了出去(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看到旁边的同学和我并驾齐驱(运动的相对性,相对静止),我很心急,使出浑身力气,加速前进(动能增加),最后我终于第一个冲过终点(相同时间比路程,我跑得最快)。但是,我却不能控制自己立即停下(因为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学生代表2:我参加的是跳高项目。经验是先有节奏的助跑,尤其不能在起跳前因为害怕而停顿,这是为了获得较大的起跳动能。然后快速用力蹬地,就能向上跳起,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为起跳动能越大,就能跳的越高。当然下落的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时容易受伤,要保护好自己。
3. 观众眼中的物理
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身份不同,感受也不同。现在我们请由全班层层推选的观众代表介绍他的发现。在接下来的交流过程中,大家注意,在他的描述中你还能挖掘哪些物理知识?他讲的物理知识,表达得是否正确?请大家做适当记录,以便接下来的全班讨论、交流。
观众代表1:今天学校要开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了,我很兴奋,一早就醒了。瞧窗外,却发现今天雾很大(雾其实是小水珠,是液化形成的),再看房间玻璃上,都有水珠淌下来了(热空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成)。我骑车到学校,头发都湿了,觉得特别冷(水蒸发吸热)。8点钟,雾渐渐散了,首先进行的是广播操比赛,我们班排着整齐的队伍,跟着音乐(声音通过空气传播),个个做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运动会就正式开始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枪,只见一位选手用力将标枪射了出去,标枪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远处,100米赛跑也开始了,只见发令枪口冒白烟,随即一声巨响传来(光速比声速快),运动员飞快往前跑,我看见我们班的刘同学跑了第一名(我判断的依据是相同时间比路程),但是,过了终点的运动员却个个没能立即停下(惯性)。
上午10点多,天气越来越热,我脱下了黑色的外套(黑色衣服能吸收各种色光,光具有能量)。有同学去帮运动员买了可乐饮料,我发现饮料瓶外蒙着一层水雾(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液化成小水珠)。打开瓶盖,只听“嗤”的一声,饮料冲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上午主要进行了标枪、跑步、跳高等比赛项目。
教师组织全班讨论、交流、纠错、补充与评价。
学生补充方面:如瓶内气体压强大,所以会对外做功,而且看到瓶口会冒“白气”,说明物体对外做功后,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如做广播操比赛时,队伍整齐,同学们就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做到的;如红色衣服能反射红光,还需补充吸收了其他颜色的色光等。
对于学生没有注意到的小错误,教师可以提出思辨:如“房间玻璃上,都有水珠淌下来是热空气遇冷的玻璃液化而成”。教师设问:“空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它们有没有全部液化成小水珠?”这时大家都意识到要强调“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教师还可以引导大家从声、光、热、能量、电等角度挖掘涉及的知识点。
接下来请各小组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得意之处:标枪下落,从能量角度看,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从力的角度看就是由于受到重力;喇叭的形状是为了减少声音的分散;运动员穿的鞋子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长跑运动员越跑越慢,是因为能量消耗太大;裁判利用秒表计时,是采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式来比较快慢;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五星红旗就是利用定滑轮能改变施力的方向升上去的。
4.小记者眼中的物理知识
教师:大家都知道,记者的洞察力和发现力是超过常人的,下面我们就请小记者就他的发现展开交流和讨论。
接下来由小记者主持。根据由他们拍摄并制作成PPT的分课件展开学生的发现和对应的物理知识点的抢答,目的是见物思理。
如:运动员推铅球时,对铅球做了功,但铅球脱手后,运动员对铅球不再做功。球落地后,继续向前滚,是由于惯性,但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摩擦阻力。铅球扔的远近与铅球出手时的角度、速度等有关。
5. 质疑:铅球是否是铅做的?
教师:刚才多次提到铅球,那么铅球是否是铅做的?怎样判断?
方法一:图文介绍,铅是最软的金属,灰白色。用刀削铅块,目的是去掉氧化层。从颜色上与铅球比对,从硬度上与铅球比对。
方法二:利用测量铅球的密度来鉴别。
设计方式及意图:测量铅球的密度,与教材的天平、量筒法不同。采用台秤来测量铅球的质量约3 kg,用三角板夹柱法测量球直径约为8.6 cm,算出铅球体积,铅球密度约为9 g/cm3,小于铅的密度11.39 g/cm3,因此可能不是纯铅做的。
图文拓展:介绍铅球的演变史,现用的铅球是在铁球内注入少量铅,为了避免铅的毒性引起的对人体的损伤等。
6. 联想——奥运会上的物理现象
教师:我们学校的运动会规模小了点,说到运动会,我们自然想到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奥运会。你能列举一些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吗?这些运动项目中又包含了哪些你已经知道的物理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你能说出这些项目涉及的物理知识吗?
学生利用图片分析:游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到浮力作用、溅起水花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拳击(拳套: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运动员受伤)、射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赛艇(费力杠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
最后一幅图片展示奥运会场馆外的太阳能路灯,想借此引出下一话题:太阳能的利用。
7. 太阳能的应用
重点对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电转化的路灯展开讨论,树立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如设问:路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你有什么发现可以支持你的判断?请你谈谈使用太阳能电池板的路灯的优缺点!尤其通过图文介绍太阳能路灯亮相常州金坛城区,引起学生对家乡建设的关注和自豪感。
8. 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是美丽的世界,博大的世界,是蕴涵丰富的物理知识并值得我们去观察发现、去探索的世界!
愿我们都有一双慧眼!
愿我们都有一颗自信、自强、自尊的求知求真的心!
5 课后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笔者感受到若给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天地,给学生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自由选择的余地,一个个性绽放的机会,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探索、建构知识体系的热情。从学生写的小结中,同学们热情参与,积极思考,甚至有同学写道,现在觉得物理不可怕了,兴趣也浓了,他经常看到周围的景象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其中有没有涉及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物理教师教学用书(九年级上)[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2.
(栏目编辑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