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董家庙小学051800)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郑国俊
(河北省南宫市董家庙小学051800)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开展自主式的探究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还能促进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数学习惯以及数学直觉,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怎样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样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呢?
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必须精心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愿望,从而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探索、思考、创造、展现的机会,是培养自主探究能力的关键。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所隐含的“问题”,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起他们的自主探究。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个苹果的教具问学生:妈妈买回一个苹果,而你又要把苹果分给你的爸爸和妈妈,你会怎样分呢?学生思考后有的说分三等份,有的说分成四等份。教师再提出分成四等份的情况,如果爸爸吃了一份,吃了几分之几?如果妈妈也只吃了一份,剩下的由你自己吃,你应该吃了几分之几?学生很快地说出了答案。接着教师再出示条件:一个苹果,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2/5,爸爸吃了这个苹果的1/5,看了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问题。学生再将所提的问题一一解决。最后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得到分数的加法规律是:“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它处处存在着大量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捕捉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最终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室里有没有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些有趣的图形。学生大声地回答:“有”。教师再问:“这些有趣的图形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周围的图形,不仅加深了对这些图形的认识,而且在寻找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而培养学生留心生活中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它们的习惯,自觉地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并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创设多媒体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学情境,利用活泼可爱的动画形象,声画并茂的效果,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燃起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火花,诱发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意识。
(四)创设游戏、比赛类情境
在教学中,还可以用游戏、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内容的学习。如在教“比多少”的内容时,可以先找几个同学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他们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既增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氛围,又注重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探究。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尽可能激发他们的自我投入意识,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放手让学生去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教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可以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也不应轻易否定,而要追溯根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出示“15○6○5○4”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填上适当的符号。四人一组进行探究,更叫学生讨论激烈。结果有的是15=6+5+ 4,也有的是15-6=5+4,又有的是15-6-5=4,更有创新的是15>6>5>4。由于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号进行填写,答案不唯一,因而也就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学生都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问题答案,解题策略,从而达到了自主探究的目的。
(二)放手让学生去做
知识不能仅靠传授和模仿而得来的。要想真正获得知识,必须把小学生当作一个小小的研究者,由教师提供相关材料,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识,主动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识。为此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和“创造”知识,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观点,勇于质疑问难的品质。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一)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
所谓“独立见解”是指学生在问题解决中,通过自己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独特的认识和见解。它体现了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从而发现真理。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所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寻根究底的习惯,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总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构建自主探究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自主探究,让学生积极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探究中获得自己独特的感受,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