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730000)
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见解
董芳玲 安铁军
(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九中学730000)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与提升,这一过程不是短期内能够达成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生才能够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以适应初中较为繁杂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不禁开始思考:四个方面共同发展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的时间也较长。我们难道不能以一个方面的能力培养为切入口,带动剩余的三个方面吗?这样所需的时间教短,也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次尝试与探索,并结合多年的阅读经验,最终决定要在课堂上以阅读教学为切入口,以阅读带动学生听、说、写等能力的发展。
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每天早上都会为学生安排四十分钟的导读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笔者会给学生充分自由,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去阅读喜欢的文章。这种自由的阅读方式很受学生欢迎,他们甚至将早读称为“阅读的天堂”。在早读结束前的五分钟里,笔者会让学生推荐一下自己阅读的文章或书籍,并用简短的语言阐述自己对文章或书籍的感受。这一环节是学生期待值最高的,也是参与热情最高的,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其他同学。
在课堂上,笔者抛弃了以往那种为学生不厌其烦地讲解文章背景、课外分析的做法,而是将这些内容转化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了解相关的信息。这样,学生的学习一直是处于一种主动的状态,他们自主获取信息,通过信息汲取知识,进而减少了教师的讲解,学生在课上能学的东西更多了,间接地促进了课堂的高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在这种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时间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并且,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多了,不仅是作者生平、文章背景,就连作者的一些小趣事都被学生挖了出来。
在学生的阅读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时,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深入阅读。在深入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通过各种方式去调动学生的感官,帮助学生读出文章的味道,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绪。有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的心理就会感觉到安全和自由,他们的思维才会被顺利地激发,在大脑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去赏析、掌握课文。当阅读成为了个人化行为,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阅读时,他们的阅读才会有成效,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形成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
当学生的阅读感受形成后,他们就会对文章进行思考,继而提出各种问题。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催化剂,当学生的问题意识产生后,他们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章质疑问难,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开始时,学生的提问大多没有章法,难免会有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出现。教师要巧妙处理,将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引领到文章内容上,让学生所提的问题有意义、有价值。
如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时,笔者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找出作者都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文中有哪些重点的句子,以及文中所涉及的早恋现象和爱情观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提问。有了方向,学生的问题就有了比较大的价值。课后,笔者让学生去阅读鲁迅先生所写的《伤逝》。对于爱情,学生有了自己的了解,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收获。在随后的写作课上,笔者趁热打铁,让学生以“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不出所料,学生有感而发,写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
因此,教师要多利用提问这一良好契机,调动学生对于问题答案的迫切心理,激发他们的求知心,使他们主动去进行探究,对学习始终保持着渴求心理与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师有这样的要求:语文课程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受智力或是其他因素影响,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连课本上的字都认不全,更谈不上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和理解文章的内涵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顺利读完文章,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能通过文章的修辞方法、语言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甚至能对其进行评价,汲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融合在自己的写作之中。
针对学生的这些差异,教师要因人制宜,为他们制定符合实际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计划,理解学生的同时展示自己对学生的赏识,让学生对阅读产生信心,并激烈他们逐渐向更高处迈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作品。首选一些思想性和文学性都较强,且学生易于理解的美文。在学生阅读后,要和学生一起有针对性地对文章进行整理。如果文章的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只适合用于材料积累,就要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整理与记忆,问题分析与文章结构分析就是非常不必要的了。
思想深刻,理解较难的文章就要引导学生“钻”进文本,汲取精华;行文规范性强的文章就不要忽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总之,笔者力求让学生读每篇文章都有收获。创造灵活多样,不拘一格,讲究实效的阅读教学过程与方法。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喜爱之情,尤其应让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通过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爱上读书,养成自己找书读、多读书的习惯。在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前,我大力宣传“生物污染“的危害及部分人的麻木不仁,在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戛然而止,让他们自己去查相关资料。结果,学生搜集的资料比较齐全,涉及的书之多,出乎意料。如《我国加大防治生物入侵力度》《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现状》《入侵生物,朋友还是敌人》等。因大量的阅读,学生自然见多识广,再加上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合作探究,因而上课的效果相当不错。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课本上文章的精讲精读,结果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对阅读失去激情。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语文的素养。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