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山东之美,美在泰山;泰山之美,美在石刻。泰山石刻,堪称天人合一的佳作,其中的《经石峪摩崖石刻经》,更是佛教石刻艺术与自然景色巧妙结合的典范。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的幽谷中。此处山林峭壁,景致清幽。宽阔的河床上,有块巨大的石坪,色泽呈淡淡的黄色,在这块光光的大石头上,洋洋洒洒刻满了《金刚经》,经文被染成朱红色,每个字直径达半米左右。如果站在高崖上俯瞰,经文字字传神,好似一尊尊打坐的高僧,神色镇定,端庄肃穆。
据当地人说,经文的来历还与唐僧西天取经有关呢!相传,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险,终于从西天取到真经。回程途中,突遇倾盆大雨,经文被淋湿了。唐僧忙叫悟空找地方晾晒经文。悟空一个筋斗云翻到天上,举目四望,哎,泰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好用来晾晒经文!经文晒干后,悟空惊奇地发现,上面的文字竟然深深地嵌入石头,变成了一部石经!
《经石峪摩崖石刻经》的奇妙,不仅在于它是刻在石上的经书,更因为这是融入水中的一部经文。刻经深藏在峡谷中,依山傍水,宛若一道瀑布飞流直下。经文沿着石坪顺势书写,镌刻在泰山最宽阔的河床上,书法以隶书为骨架,又吸收了魏碑和篆书的艺术内涵,兼有篆书、楷书的意蕴,用笔苍劲古朴,字体丰润厚重,结构奇特,充满个性,创造了独特的“隶楷书法”艺术。长年流淌的清澈河水,从经文上漫过,水下的经文如同游动的鱼群,昂首摆尾,清晰可见。泉水激石,冷然清韵,展示着水漫经文的壮丽景象,妙不可言。石经右上方的一面巨壁上,还有明代人镌刻的“高山流水”四个大字,更是画龙点睛,与《经石峪摩崖石刻经》遥相呼应,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
如此奇妙的书法,书写者却并未留下题记、姓名和镌刻的年代,作者究竟是谁?历代学者苦苦寻觅,更多人将目光集中在北齐名僧安道一身上—— 安道一曾在山东洪顶山、二洪山等地,书写了多处佛教石刻,这些佛教石刻,无论是书体、风格,还是字的大小,都与经石峪的刻经非常相像。
《经石峪摩崖石刻经》镌刻的是《金刚经》的上卷,镌刻于六世纪,比现存最早的中文版《金刚经》还要早三百多年。遗憾的是,这半部经书也未刻完,为何?据说,这是因为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周武帝认为沙门祸国,便下令灭佛;建德六年,北周灭北齐,武帝又下令毁灭齐国境内的佛教。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四大法难”之一,因此经石峪的经刻被迫中断。如今,我们还可看到第十五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并未完工,且整个刻石没有落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迷思……
著名作家汪曾祺曾这样写道:“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而今,经石峪石刻与天贶(kuànɡ)殿壁画、岱顶唐摩崖,被人们并称为“泰山三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