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5-07-14 02:29:21
学周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直角三角形中学数学正方体

(河北省昌黎县第五中学066600)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韦秀君

(河北省昌黎县第五中学066600)

兴趣是指一个人做某件事时内在的心理倾向,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的最大的内驱力。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中学数学学科作为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生的未来学习包括理科学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从兴趣着手来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进而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效果,这对于中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中学数学教学兴趣措施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学习兴趣往往是推动、激励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掌握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科内容中很多知识是需要学生在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或者是结论的,这对于这方面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说是有着一定的难度的。事实上很多学生在中学数学学科学习中吃力往往就是因为这方面能力的不足,使学生在思考、理解问题时困难重重,最终导致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使学科学习成为了真正的负担。

据此,中学数学教学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来通过有效地教学设计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通过预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方便学生们的参与,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如在讲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投影资源来创设有利于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情境,具体来说可以这样操作:教师首先向学生呈现雄伟、壮观的金字塔图片,然后问如果想测量出金字塔的高度,在不动用现有科技条件下该怎样解决呢?这样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紧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高度的数学史实。然后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这样,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亲自尝试,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亲自参与的过程来联系要所学的内容,学生有了亲自参与的直接感知,那么,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难度就会大大下降,得出结论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着、收获着,也体验到了数学学科的价值所在及学科魅力。

二、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学中设置疑问,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产生自主探索的内驱力,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通过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

①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②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在这个情境中,两个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怎样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呢?可是工作人员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就说“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这是为什么呢?激起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的欲望。课本接着通过“做一做”让学生得出“HL”判定定理。

三、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动手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例如,在《丰富的图形世界》的教学中,它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现代化城市建筑群的画面,并以此为背景,汇总了本章的主要图形。在学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时,我主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们课前自己制作了正方体,大大小小、五颜六色摆在了课桌上。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同学们的正方体做得都很棒,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小组交流。”同学们一下子来了情绪,操起剪刀开始动手操作,还不时地进行交流。“老师,看看我剪的平面图形。”心急的学生把作品交到我手里。我转了一圈,回到讲台,手里已经拿到了6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我向全班学生一一展示。然后,我说道:“同学们,如果你的展开图与这6种是不同的,请你向大家展示。”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老师,我这一幅是不同的。”“老师,我这一幅也不同。”“老师,还有我的。”看到学生成功地汇报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深知经过亲身实践与探索,学生思维的大门已被打开。我没有急于说出结论,而是留下了继续探索的空间:“目前,经过汇总我们得到了11种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如果你还能得到不同的图,请随时告诉老师。”学生兴趣盎然地继续探索着……在这一次的数学活动中,他们成为积极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教师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生搭建创新思维的平台,找准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四、尝试成功,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成功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和喜悦,成年人如此,中学生更是这样。能够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可结合生活让学生思考问题,比如学习三角形一章时可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形状?”这个问题并不难,可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由浅入深,逐级创设问题情境,让基础好的学生思考一些探究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基础分类提问,这样学生都能分别获得成功。课堂上还可以开展分组演算比赛,布置一些容易让学生计算的数学题目,一两分钟就能得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自然觉得数学不难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成尚荣.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江苏教育研究[J].2000(5).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直角三角形中学数学正方体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含30°角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给正方体涂色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5.2 图形的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