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054000)
如何提高中职信息化教学效率
贺 茜
(河北省邢台市现代职业学校054000)
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扩招,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点传统专业之一的会计专业,如何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效果,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真实需要的会计人才,是中职会计信息化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职会计效率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职学校在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对传统教学模式做出了一些调整,但并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会计教学内容理论化,达不到实践效果;会计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不适应企业需求;课程设置不合理,失去竞争力等等,为了改变现状,中职会计专业信息化课程教学必须打破传统模式,不断改革创新,以培养符合社会用人市场要求的综合性会计人才。会计专业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何才能高效地进行信息化教学,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认识。
教师可进行课程设置与会计岗位能力需求适应性的调研,深入社会和企业,调查和了解市场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要求,看社会究竟需要会计人员掌握哪些知识,熟悉哪些技能。确定课程体系应开设的课程,形成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确定课程的教学实施,编制会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的实施进程表。将每一个学期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进行了计划安排,并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将教学体系的改革落实到实处。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我们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将专业技能和理论课程改为项目式的模块化课程,将会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设置为《会计基础(会计从业资格)》《财政与金融基础认知》《会计基本技能(珠算、点钞、票据)》《财经法规(会计从业资格)》《初级会计电算化(会计从业资格)》《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等课程,由它们构成会计专业技能的主体课程,并对它们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的定位。
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
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信息化方向发展,使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加大他们就业竞争的筹码。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来源于普通高中入学考试的落选者,文化基础和认识水平相对较弱。对数学、语文、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以学生“够用”为度,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增减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
专业课以“实用、实际、实效”为原则,适当增设专业选修课。同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专业选修课,提高自己的就业筹码,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求,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
良好的硬件设施是顺利开展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保障,例如,学校可建立手工与信息化一体化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和极域电子教室以及财务软件,如金蝶和用友等软件。
上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的广播教学功能,将教师机的电脑屏幕信息实时地传送给全体、部分或单个学生。在广播教学时,学生机完全接收教师机的屏幕,并且自动锁住学生机,此时学生不能自行操作,只有等广播教学活动停止后,方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边学习边实际操作。
综上,在会计信息化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合理作用教材,充分挖掘学生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提高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效率。
(责编 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