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中元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550023)
图书馆的社会责任是图书馆面向社会所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高校图书馆必须自觉回应、自觉承担、自觉引领的社会责任。1高校图书馆每年都会对刚入学大学生进行培训,如何让学生更好的使用图书馆以及有效查找图书资源情报,是图书馆入馆教育的基本核心。
入馆教育通过教授图书馆使用方法、规章制度和搜索图书情报等内容,使新生初步了解图书馆,加快从高中生转型为大学生,为顺利完成学业打下基础。
相对于高中的图书馆或图书室,大学的图书馆肩负着第二课堂的任务。学生既能在图书馆内查阅专业性图书,提升专业知识,也能在学习专业课程外开拓非本专业的知识,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对树立良好的人身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帮助。
有调查发现,对图书馆电子资源非常熟悉,经常使用的读者占73.8%;不经常使用的读者占21.5%;不清楚没有用过的读者占4.7%。从此项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读者是经常使用和利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可是还有近25%的读者对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不太熟悉.有的甚至没有用过。2
由此可见,学习图书借阅流程以及规章制度是正确使用图书馆的前提,也是图书馆正常借阅活动的保障。了解馆内图书分布,才能够便捷有效地查找到所需图书,有效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才能更方便地了解学术前沿知识。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图书馆在精神文化建设上通过入馆教育引导新生自主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加学生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
传统入馆教育内容过于简单,只讲授最基础的图书借还以及规章制度,一方面可能引起学生对校园网络资源不了解,无法及时获取学术上的最新知识,另一方面可能产生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找不到所需图书,渐渐对图书馆失去兴趣的情况发生。
传统教学方式一般使用填鸭式教学,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教授,不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学生也对讲授内容丧失兴趣,导致入馆教育成效甚微。
传统的入馆教育仅仅是在课堂上单方面的讲授图书借阅流程、代书板的使用以及电子图书的查找等需要实际操作的内容,讲授的形式过于单一,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很难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删减传统单一的以借阅流程为重点的内容,增加检索图书、网络资源搜集、查找数字图书等一系列学生较为实用的课程。信息社会对数据搜查能力的要求也很重要,引导学生使用本校的数字资源,不仅能提供学生的阅读范围,也能使学校的数字资源被有效的利用起来。
相对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更加注重专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入馆教育的同时,针对培训学生专业的图书进行大致的讲解,能帮助其更好找寻专业图书。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当代的教学理念,入馆教育是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运用上。杜威的“活动教学法”在提高学生主体性上效果显著,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主体意识,使学生对图书馆产生积极兴趣。“情景教学法”则符合入馆教育的实际操作性,将学生带领到书库和电子阅览室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代书板的使用、图书借阅的流程和查找电子图书,学生能一目了然,迅速掌握理论与实践。
传统单一的理论授课已经不再适应现当代学生,入馆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黑板粉笔或是简单的PPT上。制作一段图书借阅流程小视屏,或是一段与楼层分布相关的微电影,不仅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事半功倍。
入馆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师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愿者协助共同完成,一对一或是一对几的进行帮助,不仅能调动新生提高学习积极性,还能帮助新生更快融入到学习氛围中来。
据美国图书馆的一项凋查表明:在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而图书馆员占75%。3
入馆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本馆馆员担任,在信息时代,担任的馆员不仅应该具备普通高校的教师资格,还应该具有熟悉掌握数字资源查询能力、完善的教育理念、健全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入馆教育是一个教学过程,并非简单一堂课就能完成,需要馆员之间的共同协作。在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以及使用电子阅览室等各项环节中,馆内人员需要分工明确,衔接融洽,在不影响正常流通的前提下,确保入馆教育顺利进行。
图书馆作为服务型部门,馆员应该熟练掌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积极主动的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需求。在入馆教育期间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爱好,能更加有针对性的提供学生图书以及数字资源等服务,有效吸引读者。
注释:
1.李幼菲.试论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责任[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5):4.
2.李冰,红英.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情况调查及统计分析——内蒙古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1):139.
3.李新华.树立科学发展观开创高校图书馆参考询服务工作的新局面[J].图书馆论坛,2006(4):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