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仪 (岭南画院 523017)
试论信息时代下微传播在美术馆展览的应用
赵洁仪 (岭南画院 523017)
文章介绍了微传播及其特征,分析了新形势下美术馆展览工作的发展趋势,以北京故宫博物院利用微传播的经验为例,探讨了微传播在美术馆展览工作的实际应用,最后提出了变革美术馆展览工作的若干思考。
微传播;美术馆;展览工作;技术应用与推广
“微”字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少、小、精妙,而“微传播”就可以理解为“简短而精妙的传播”。微传播的显著特点就是“微”。首先,它所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即简短的一段内容,内容信息可以是话语、表情符号、声频视频资料、图片。其次,它的传播体验是“微动作”,比如通过手指触摸手机或者是鼠标点击电脑即可完成操作;再次,它的传播载体是“微媒介”,即移动电子终端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览器、个人电脑等传播介质;最后,其传播对象是“微受众”,只要个人拥有移动电子设备和社交网站的帐号,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微博和微信是目前流行度最广的微传播方式,用户利用这两种微传播方式,可以以文字或者声频、视频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美术馆展览工作,是指美术馆通过对展出作品进行主题分析和提炼后,对作品进行学术和审美上的编排,最后以一定的排列形式呈现出来的一种作品组合方式。学术性是美术馆展览工作的出发点,即美术馆的展览工作必须从学术性出发,来选择、提炼、编排作品。学术性要求美术馆在展览工作中既要体现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立场。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术馆的文化职能在悄然发生改变。公众进入美术馆,不仅仅是为了欣赏、品鉴美术馆的展品,而且在欣赏过程中获得一种关于当代艺术和文化进步的亲身体验;由此也催生了美术馆一些新的展览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对话”与“参与”。“对话”指的是多维度的交流和互动,既包括参展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对话,还包括作品和参展空间之间的对话;“参与”主要指的是公众的参与。简而言之,展览工作不再是作品的一种孤立展示,而是作为当代文化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之间的一种载体。
无论是“对话”还是“参与”,实际上是在强调美术馆展览中公众的参与感和现场感,即要求“艺术空间要让每一个观看主体通过亲临现场,再对空间拓展和时间延续的感官即时性中进行此时此刻、独来独往的体验,而不是靠脱离躯壳的眼睛在视觉顿悟中即刻获取的感知。”“每个有说话能力的主题都被允许参与到对话中,每个人都被允许表达他/她的态度、欲望和需求”。美术馆通过展览、讲座、出版等多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担当着知识生产的功能。
美术馆具有知识生产的功能,如何将这些知识、信息以最快的速度传播给公众就成为美术馆工作者的思考的问题。以微传播的方式来推展美术馆的展览工作,不失为一个有效的策略。
第一,由于微传播技术传播成本小,美术馆无须组建大规模团队来负责微传播宣传推广,一个精简而谙熟业务的团队即可胜任。团队主要负责美术馆官方微博和微信信息内容的推送、回复评论和分享;如此一来节省了开支,也提高了传播的效率。
第二,美术馆展览需要公众的支持和参与,而微传播为展览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供了极佳的解决方案。在网络平台中,微传播的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即关注微博或者微信的粉丝越多,其传播速度就越快,传播范围也越大。
第三,“对话”和“参与”是现今美术馆展览工作新的趋势和发展方向,而微传播所具备的即时交流互动特征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趋向要求。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中,由专业人员即时解答公众对于展览内容的疑问,拉近了展览与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鼓励公众参与到美术馆的展览工作中来。
在当下,不少美术馆、博物馆都开设了官方微信、微博,如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苏州博物馆等等。有关微信、微博的应用,也有不少的讨论,在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就有学者讨论这一问题。2011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开设了官方微博,随后粉丝数量急剧增长。故宫博物院通过微博推送故宫展览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及时回复网友的各种疑问,语言诙谐幽默。以下是几段故宫微博中与众多网友交流互动的节选片段:
网友:北京的冬天这么冷…请问以前皇帝和大臣们是怎么过冬的?烧火盆?
故宫:大臣的话一天要烧100来斤炭吧,至于皇上,你们懂得……
网友:故宫里面是不是有好多鬼故事呀?有空说一说呀。
故宫:鬼故事这个事情,貌似很多地方都有呢。说出来吓坏你们的小心脏怎么办?所以…卖个关子,不讲啦。
……
由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对话方式的转变,故宫博物院以一种机智幽默而又契合当下网络语境的语言解答了公众的疑问,拉近了和公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轻松的互动过程中达到了传播文化的效果。
信息技术的革新总会带来传播方式的变革。未来的微传播将不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文字、图片、声频、视频、网址链接等内容,还将会融合海量信息存储与三维立体情景、互联网技术应用等技术,将会极大地变革信息的传播方式。对于新技术背景之下的美术馆工作,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积极应用新技术。技术革新是时代趋势,美术馆应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应用新技术来完善展览工作。
第二,坚持学术性,学术为主,技术为辅。学术性是美术馆展览工作的出发点,展览工作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展示出美术馆的学术思想和理念,技术只是辅助美术馆展示自身学术理念和思想的一种手段。
第三,优化业务流程,培养职业策展人。美术馆应当在展览工作中注重培养策展人才,以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展览工作。
新技术必然会冲击美术馆传统展览业务流程,使得美术馆原有展览工作的业务内容、工作重点、作业方式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促使美术馆变革和创新业务工作,并带来效率提升和流程优化。
[1]陶艺音.微传播特征初探[J].新闻世界,2012(5).
[2]金婷.微传播特点及效果分析[J].新闻前哨,2014(9).
[3]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传媒观察,2013(2).
[4]程耀.现代传媒理念下的艺术展览策划[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6).
[5]张苗苗.美术馆策展人:从“展览制造者”到“文化传播者”[J].美术观察,2014(3).
[6]张苗苗.美术馆展览:在美术史叙事与当代文化建构之间[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
[7][8]马锋辉.美术馆展览的文化坐标及其实践——以浙江美术馆为例[D].中国美术学院,2014.
[9]王璜生.《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
[10]黄墨樵.浅论微传播语境下的故宫文化推广[A].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