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权,张朔,于晓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文学院
农村闲暇生活与改进建议
——基于东寨镇的实地研究
武权,张朔,于晓汀
湖南省长沙市中南大学文学院
城市化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式,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农村地区在城市化的大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闲暇生活也不例外。闲暇生活的时间安排和活动安排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个体的闲暇心态,也反映了群体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气质。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的闲暇生活对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闲暇生活;城市化;差异性;实地研究
城市化作为现代文明发展的主要方式,农村地区在城市化的大潮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闲暇生活也不例外。[1]调研选择了东寨镇,一个典型的以农村人口为主(农村人口占92%)的北方小镇,在近几年县政府建设物流中心的政策下东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在本地外来人口增多,人均收入水平提高,较高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等方面。
在调研过程中选取了随即抽样的方式,选取了210个农民,男性97人,女性113人,这与大部分青壮年男性外出打工有关,有效回收的问卷为200份。通过调查问卷法、交谈法、资料查询法等方式,我们得到了东寨镇关于闲暇生活的基本状况。
与2000年对比,几乎全部的农民反映自己的闲暇生活不论是时间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得益于两个重要的因素:一、农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决定了对于闲暇生活的需求。人们的收入水平上升,在满足基本需求后,还有剩余的资金来满足自己的闲暇需求,实现更高层次的消费。二、闲暇观念的转变。在农村的传统观点中,将懒惰与闲暇直接挂钩,这样导致了人们不敢“放纵自己”,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到先进文化的熏陶和城市文明的示范效应,农村地区对于闲暇生活的观念有所转变,认识到闲暇生活对于人的重要性,开始接受闲暇在生活中的积极意义。
东寨镇的闲暇生活呈现出几个明显的区分: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收入差异。
在闲暇生活的性别差异中,女性普遍比男性的闲暇时间要少50分钟,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发挥着作用,农村地区奉行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将大量的家务劳动交给女性去承担,使得她们的闲暇生活减少,失去了掌控自我闲暇生活的权利。
在闲暇生活的年龄差异中,发现在青年中年和老年这三个阶段里呈现出U型的结构,青年人闲暇时间较多(日均330分钟),中年人最少(日均305分钟),老年人闲暇时间最多,达到了日均362分钟。从生命周期理论来看,青年人大都没有成家,即使成家也是二人家庭,经济负担较小;中年人则上有老下有小,承担了家庭的主要责任;而老年人子女大都离家生活,自己的负担减轻,得以享有充足的时间来安度晚年。
在闲暇生活的收入差异中,人均月收入最低的3000元以下的拥有的闲暇时间排第二,3000-5000元的排第三,5000-10000元的排第一,1000元以上的最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收入越高,闲暇时间越长[2],但是,在东寨镇却呈现出明显的无规律分布,这是由于收入最少的群体大多是年轻人,游手好闲之辈较多;而3000-10000的这个区间内,属于当地的中产阶层,明显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收入最高的群体由于忙于生产劳动,自然的压缩了闲暇时间。
对东寨镇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研究,会发现在闲暇空间上,不利于开展闲暇活动来充实农民的闲暇生活。狭窄的空间布局直接导致了闲暇活动的空间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活动的空间范围狭小,农民闲暇活动基本上在自家和别人家为主的私人空间和以村里的小卖铺、村口等空闲地带为主的公共空间里进行,而在村外及其他场所的很少。对于农民而言,家庭不再只是一个私人活动空间,更是一个情感交流、信息传播的公共空间,也促使农民个人生活的私密性和自由程度大大降低。二、活动的组织空间狭小,农民闲暇活动基本上处于一种无组织的状态,村民闲暇活动的组织者只有少数是由村委组织的,而多数时候农民的闲暇活动是自身的无组织的行为。由此可见,东寨镇的农民闲暇活动场所较少,户内活动空间仍是农民闲暇活动的主要空间。这主要是受当地农民自身素质和闲暇设施和场所等公共设施短缺限制,但关键原因还是相对落后的经济条件。
在闲暇活动的内容上,以打麻将、看电视、串门聊天为主要的闲暇活动方式,虽然最近几年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闲暇活动仍然以棋牌游戏和看电视为主,这反映出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当下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不能满足的矛盾,也启示我们在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家园的时候要充分注意经济基础在农村闲暇生活中的根本性的作用,发展好地方经济,为农村闲暇生活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保障,确保物质条件的成熟。
闲暇生活的满意程度,是考察闲暇生活的重要指标,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农民对于闲暇时间的满意程度最高,这主要得益于可支配时间的增多;对于闲暇生活的质量的满意程度,也有较高的数值,这主要是由于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闲暇生活的场地的要求满意度最低,这要求在改进闲暇生活的时候注意场地安排。
根据我们的调研成果,提出如下几条改进闲暇生活的建议:
一、政府要加大农村闲暇的投入,增加闲暇设施的建设。
二、开展闲暇教育,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理性的闲暇观念。
三、加大发展力度,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提高整体生活水平。
四、建立并贯彻闲暇福利制度,实现闲暇生活的制度化,保障农民的闲暇权利。
五、加强对于农村闲暇生活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赌博等非法活动。
六、发挥农村地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好闲暇生活。
七、培养根植于农村文化土壤的NGO,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
八,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转变闲暇观念,实现有效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1]武权,孟晓荣,楼宽旷.城市化视角下农村特殊群体闲暇生活概述[D].重庆:环球人文地理,2014.
[2]〔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许金声等,译.动机与人格〔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