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桃花扇》中“侯李入道”的深刻性

2015-07-14 07:57焦资涵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末世桃花扇爱情

⊙焦资涵[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论《桃花扇》中“侯李入道”的深刻性

⊙焦资涵[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桃花扇》中“侯李爱情”因二人的爱情观念、思想意识及其带有的政治色彩而成为错位末世之爱。《入道》中,爱情线索和象征主题的“桃花扇”被撕碎,表明了侯李爱情悲剧结局的必然性,也包含着孔尚任对末世及人生的哲思寄托,即向封建末世诀别,并以此迈向新的文明。

《桃花扇》 错位末世之爱 诀别与希望

一、侯李爱情的新阐释

(一)侯方域、李香君人物新论

侯方域乃儒林末世之文人。在第一出《听稗》中,侯方域初次登场道:“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口头上在斥责贵家公子“学金粉南朝模样”,对于饱读诗书、自视甚高的复社文人来说,本应以批判权奸、拯救末世为己任,却如吴应箕道:“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自汉朝开始至明朝末年,统治者为了更集中自己的皇权,儒家学说便渐渐成为统治者表面上实行仁政实则残酷压制人民的治政工具,其中宋明理学更是发展到了极致甚至成为御用教条,大大抑制了社会的进步力量。在经历了儒家经义渐渐被消磨掉的时代后,中国儒林之士身上的劣根性已经愈来愈明显。《桃花扇》中复社文人一出场便要沽酒相待,全然不顾家国危亡,接着《哄丁》一出祭孔大骂阮大铖“唐突先师,玷辱斯文”,在《侦戏》一出中又反过来向阮大铖借戏,歌酒作罢却痛快大骂,到了《闹榭》,上演了一场文酒笙歌之会,仍然是将国事危急抛之脑后。《桃花扇》中塑造的儒士群像深刻揭示了儒家思想的衰败和封建末世的沉沦,孔尚任是想借此“惩创人心”,然而身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子孙,他其实是一个极大的矛盾体,一方面对承载了千百年文化根基的文人身上那种清高、儒雅持赞赏态度,一方面又对儒林之士的软弱无能感到无可奈何。在《桃花扇》中,孔尚任塑造的侯方域便是这种矛盾体的真实写照。

《却奁》是《桃花扇》全剧中剧情转折的最重要一出。侯方域与李香君共度美好春光之后,将“妆奁”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抛出,侯生的摇摆不定在香君坚决地拔簪脱衣的映衬下显得更为突出。妆奁一事是香君提出,侯生只说“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直到杨龙友说出“皆出怀宁之手”,侯生居然问道“:那个怀宁?”此处侯生这一问并不是犹疑,怀宁二字一出,他便已心知肚明,杨龙友再答“:曾做过光禄的阮圆海”,侯生又问“:是那皖人阮大铖么?”这一问更是多此一举,直到最后才问道“:他为何这样周旋?”以侯生之才应该早已心如明镜,却还在这里装糊涂,再三相问就是心中摇摆不定作祟,及至杨龙友托词一出,侯生立接“:俺看圆海情辞迫切,亦觉可怜。就便真是魏党,悔过来归,亦不可绝之太甚,况罪有可原乎?”此时侯生竟可怜起了阮大铖,只因为阮大铖为自己出妆奁梳栊一事,其复社之立场全无,文士之精神何在!到了《闹榭》,侯生甚至在复社面前为阮大铖开脱“:罢!罢!他既回避,我们也不必为已甚之行。”此时的侯生又怎会想到日后遭阮大铖陷害乃至锒铛入狱呢?孔尚任虽笔笔都暗含着对侯方域的斥责和批判,却在不经意间也流露出对侯生之才的欣赏。在《修札》一出中侯生代父修书一封以劝左良玉休兵“:老夫愚不揣,劝将军自忖裁,旌旗且慢来,兵出无名道路猜。高帝留都陵树在,谁敢轻将马足。乏粮柴,善安排,一片忠心穷莫改。”在《阻奸》中,更是向史可法论福王的三大罪、五不可立,字字珠玑,虑之甚远。侯方域就是孔尚任心中的那个矛盾体,也正暗合孔尚任所意识到的儒林末世之态。在末世腐朽力量的推动下,侯方域跟着命运在走,没有也无力主动做出选择。

李香君是孔尚任理想的化身,她身上有着一种侯方域这等文人所没有的主动抗争和选择命运的精神。再看《却奁》一出,香君在得知妆奁出自阮大铖之后的行动与侯生大相径庭。她先是质问侯生:“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说得侯生无言以对,接着拔簪脱衣道:“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几句话痛快淋漓,气节凛然,惹得侯生在一旁只得道:“这等见识,我倒不如,真乃侯生畏友也。”孔尚任在创作此段时,侯生与香君就好似其思想中的两个极端,一边是犹疑的矛盾体,一边是痛斥矛盾体的坚决力量,当矛盾体失去信念时,这种决绝的力量便将其猛地惊醒。统观全剧,《桃花扇》无不是作者在这股力量的鼓舞和不断惊醒中改创出来的。

在封建王朝渐渐衰亡之际,一切苍生都被这种无形的、即将没落的力量推着向前走,有的人在命运面前无力做选择,软弱如侯生,有的人却在命运面前勇敢、坚决,铮铮如香君。“却奁”即为香君自己主动做选择的第一件事。在田仰聘金三百欲纳香君为妾之时,香君道:“奴家已嫁侯郎,岂肯改志。”“奴家不图富贵,这话休和我讲。”断然拒绝改嫁是香君第二次主动选择自己的命运。到了《守楼》更是将香君的主动性推向制高点,香君言道:“阮、田同是魏党,阮家妆奁尚且不受,倒去跟着田仰么”,“我立志守节,岂在温饱。忍寒饥,决不下这翠楼。”接着竟撞破花容,血染诗扇,成就了著名的“桃花扇”。这一撞香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用鲜血捍卫了心中所坚持的对爱情、对名节的信仰。再到《骂筵》,香君控诉面前这群奸佞,在国将不国之时,只知道寻欢作乐:“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学海冰山,苦陪殇咏。”香君不惧马、阮之威大骂:“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更加激怒马士英、阮大铖之辈,欲将香君推入雪中,香君仍未吐尽胸中之愤恨:“奴家已拼一死。吐不尽鹃血满胸,吐不尽鹃血满胸。”香君之言正是作者和天下忠臣义士、黎民百姓痛斥魏党的心声。在《骂筵》中,香君主动与权奸和命运的抗争达到顶峰。黑格尔说过:“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借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冲突愈众多、愈艰巨,矛盾的破坏力愈巨大,而心灵仍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显出主体性格的深厚和坚强。”③末世的黑暗朝政一次又一次地将香君推向绝境,而香君却不甘被命运所征服,她坚守信念,奋起抗争,为此,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二)错位末世之爱——侯李爱情新阐释

一个是风流倜傥、博才儒雅的文士,一个是妙龄绝色、技艺超群的佳人,本应拥有理想中的美好爱情,却因错位的结合、末世的笼罩而注定成为悲剧。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结合方式为“梳栊”。“梳栊”是指为青楼中所养少女在正式成为妓女之前选择一位名士与其结合,并非正式的婚姻关系。晚明时,文士与名妓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名士如能得到名妓的青睐,方显出倜傥风流,为人艳羡。反之,一个妓女能否成名,也要名士来捧,她们除了自己具备出众的色艺之外,有没有名士的题名,也至关重要。”④侯方域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来为李香君梳栊的。“对三月艳阳之节,住六朝佳丽之场,虽是客况不堪,却也春情难按。昨日会着杨龙友,盛夸李香君妙龄绝色,平康第一。现在苏昆生教他吹歌,也来劝俺梳栊……”再看二人结合之时,众人作乐迎接,生旦相见,郑妥娘道:“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罢。”侯李二人的结合本就是司空见惯的露水姻缘,却被香君自己当成坚定不移的至情。《拒媒》中,杨龙友道:“侯公子一时高兴,如今避祸远去,那里还想着香君哩。”虽是借杨龙友之口说出,但也未必不是实情,当时社会的世事人情即是如此。再看香君,李贞丽道:“香君自侯郎去后,立志守节,不肯下楼,岂有嫁人之理。”而到之后《守楼》中的血染诗扇,这种气节与至情表现得更为强烈。侯方域和李香君对于爱情观念上的不同首先造成了二人爱情关系上的错位。

再次,侯李二人思想意识的不同也导致了其爱情关系的错位。侯方域作为复社文人,其政治觉悟既混沌又不坚决。在接受阮大铖的妆奁之后,其政治立场竟有些动摇。在随高杰监军河防时,只因高杰一句“书生之见,益发可笑。俺高杰威名盖世,便是黄、刘三镇,也拜下风”的讥讽,便言道:“是!是!是!元帅既有高见,小生何用多言。就此辞归,竟在乡园中,打听元帅喜信罢。”侯生如此自负地拂袖而去直接导致高杰被许定国所杀,冷笑着赌气离去早已忘却了国家的危亡。侯方域空有才学却无力救国,注定了是儒林末世之文人,是孔尚任心中的矛盾体;敢于“骂筵”的李香君果敢、坚定,是孔尚任理想的化身。侯生与香君的理想追求不同,便无法达到内心的通约。

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还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桃花扇》中两条叙事线索,一条细参离合之场,一条总结兴亡之案,两条线索并行交织。封建王朝末世奸佞专权、政治混乱的时代背景奠定了侯李爱情的悲剧基调。先是因阮大铖帮衬妆奁才让侯李得以结合,而后因为却奁遭到阮大铖的忌恨,接着侯生遭陷害并关联到左良玉,无可奈何只得投奔史可法,二人这一分离已知后会遥遥无期。如香君言:“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媚座》一出的总批中写道:“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⑤二人分别后,侯生这条线写到迎立福王,四镇内讧,左良玉因子叛乱自尽,史可法绝望沉江,南明王朝大势已去。香君一条线通过“拒媒”“媚座”“骂筵”“选优”等事,写出弘光小王朝的骄奢淫逸。侯李再次相遇之时,南明王朝已将覆灭,二人的爱情也只能为之殉葬。

二、“入道”的深刻性

“入道”的深刻性不仅仅在于侯李爱情的悲剧结局,还在于写尽了国破家亡的悲哀,揭示出道统朽坏、文明衰落的末路。

(一)《入道》中“撕扇”——侯李爱情之结局

《桃花扇·凡例》中写道:“剧名《桃花扇》,则桃花扇譬则珠也,作《桃花扇》之笔譬则龙也。穿云入雾,或正或侧,而龙睛龙爪,总不离乎珠。”⑥“桃花扇”是侯李爱情的关键线索,撕掉桃花扇也就喻示着侯李爱情的破灭。

“桃花扇何奇乎?妓女之扇也,荡子之题也,游客之画也,皆事之鄙焉者也;为悦己容,甘面以誓志,亦事之细焉者也;宜其相谑,借血点而染花,亦事之轻焉者也;私物表情,密痕寄信,又事之猥亵而不足道者也。”⑦最初,《眠香》中侯方域将一柄宫扇赠与香君,为其订盟之物,并且在扇上题诗,原为狎妓之作。在《守楼》中,香君拼死守节撞破花容,血染诗扇,此血为香君铮铮不屈之血。接着在《寄扇》中,杨龙友以草汁点染,将血点竟画成了折枝桃花,实乃荒唐之笔。苏昆生替香君在乱世中将血扇寄与侯生,更为离奇。多情文人的定情信物,被香君的正气之血染红。当香君得知自己的血迹被点染成画时说:“咳!桃花薄命,扇底飘零。”这一句中饱含着香君的悲情与无奈。而扇上之桃花本是香君的一腔愤恨,杨龙友却将其化解成了雅丽之画,这样的点染究竟是点睛之笔还是曲解之意?一把桃花扇,血泪与艳词、草墨合为一体,多么荒唐!多么触目惊心!《寄扇》一出的总批中写道:“闻桃花扇之名者,羡其最艳、最韵,而不知其最伤心、最惨目也。”⑧

在《入道》中,侯李在大祭之场再续儿女私情,被张瑶星怒斥道:“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如此荒唐的“桃花扇”最终必须被撕碎,缠绕在其中的侯李爱情也必然会破灭,其所喻示的封建王朝统治也终将进入末世之境。

(二)“入道”——向封建末世诀别,迈向新的文明

《入道》中,张瑶星率众人,老赞礼携村中父老设坛祭奠死难君臣,忠臣超升天界,奸佞纷纷被天道所谴死于非命,正所谓“善有善报,天理昭彰”。祭奠是一种向灵魂告慰的仪式,也是一种向末世诀别的方式。这是尘世之人生命的完结,也是一代文士精神生命的最终皈依。剧情发展至此,作者将封建统治下的文明毁灭给我们看,已经到了只能诀别的时刻,就算摆在前方的只是理想中虚幻的桃花源,也必须坚决地向前走。

孔尚任的精神世界是儒道合一的,在看到国破家亡、道德沦丧、文明衰落之时,他选择了归隐。子曰:“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这种归隐中包含着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文化品格,也包含着孔尚任将希望存于天地之间的精神寄托。

在《听稗》中,柳敬亭论孔子正乐之功时道“:俺们一叶扁舟桃源路,这才是江湖满地,几个渔翁。”并配以解说“:这四个人,去的好,去的妙,去的有意思。”敬亭之书恰恰说出了孔尚任心中之理想。所谓“赞天地之化育”(《礼记·中庸》)“,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关于天地之谓也”(《庄子·知北游》)。《桃花扇》末了,《入道》后的《余韵》正是孔尚任的桃花之境,他希望可以与“凭世上沧海变田田变海,俺那老师父只管瞳着定六经”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朝代的更迭,在天地自然之中孕育出新的社会与文明。

《入道》正是孔尚任向封建末世诀别的仪式,以此迈向新的文明。

所有文学、艺术作品的深刻性都在于发现人类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和落后的症结,并试图找出解决的道路,每一位作家都为此孜孜不倦,人类的文明也正是因此才获得前进的力量。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将长久地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

①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第419页。

②⑥(清)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凡例〉》,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第11页。

③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22页。

④袁墨卿、袁法周:《晚明江南文化殊相——名士与名姝的艳情与悲剧》,《枣庄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⑤⑧(清)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63页,第69页。

⑦(清)孔尚任:《云亭山人评点〈桃花扇·小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作者:焦资涵,河南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中国戏剧。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末世桃花扇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一片相思书不成,桃花扇底系飘零
——对孔尚任《桃花扇》中道具“桃花扇”运用的解读
女娲补天对《红楼梦》的支撑作用与衍生价值
《桃花扇》中关于南明将士形象的塑造
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那把遗失在岁月里的桃花扇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百年尽头:中国雕塑的末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