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高帝返乡感怀大风

2015-07-14 07:57王秀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030032
名作欣赏 2015年14期
关键词:猛士高祖沛县

⊙王秀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 030032]

浅析汉高帝返乡感怀大风

⊙王秀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太原 030032]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称帝后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返乡所吟唱的一首诗。在特殊的军事背景下,在高祖特殊的政治境遇中,在家乡这一特殊的环境下,他会产生特殊的心境,面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江山的未来抒发感受。征战风雨沧桑路,奈何岁月催人老。匆匆岁月流,回味征战苦;悠悠故乡情,衣锦还乡喜;深深忧伤意,江山谁撑起?

刘邦 返乡 感怀 《大风歌》

帝王将相荣归故里是中国古代社会很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帝王巡游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帝王返乡祠旧宅。《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①霸王项羽觉得自己已经功成名就,该荣归故里,让乡亲们看看自己终于发达了。他志得意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也可以说是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喜悦,溢于言表。然而四年后,项羽被汉王刘邦打败,胜利者刘邦也有着同样的故乡情结。做大官、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在古代信息闭塞的条件下是古人人生的奋斗目标。尤其是从社会底层起步,能达到人生巅峰的刘邦,其衣锦还乡和《大风歌》是备受关注的。

一、《大风歌》中的沧桑:征战风雨沧桑路

我们先来看刘邦的人生历程:沛,今江苏沛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汉高祖的故乡,汉高祖刘邦是一位出身于社会底层的大汉朝封建开国帝王。刘邦秦朝时曾担任家乡的泗水亭长,说明他在一个小团体中能够表现出一定的领导才能,能够得到上级的提拔和赏识。这八年的亭长经历对刘邦意义重大,他先后结识了萧何、曹参等一批人,这些人在他后来的政治生涯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秦二世元年九月,刘邦在老家沛县聚众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称沛公,从泗水亭长这一区域性的基层领导上升为一个具有地方号召力的沛公,这是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秦灭亡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和汉中一带。刘邦不甘心亡秦的胜利果实被项羽独占,发动楚汉战争。至此,历史又把刘邦推向了他人生的风口浪尖——争夺天下。战争前期,刘邦处于劣势,但他知人善用,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赢得了天下。回顾他夺取江山的历程,有一帮足智多谋的死党的拥护、辅佐,是把他推向了秦灭汉立封建历史的第一把交椅——开国帝王的重要因素!创业难,守业更难。刘邦的人生,是征战的一生。最影响高祖的是其亲自率军征讨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公元前196年7月,英布反,刘邦率兵去讨伐,击败英布。当时,刘邦命其部将乘胜追击,因为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的战斗中,胸部中箭受伤,因此决定自己班师回朝。征战,带给他的是无情的杀戮和心智的疲惫,已当了五年皇帝的刘邦,虽然已是登峰造极,但毕竟年老了,他知其西汉江山还未稳,这种力不从心的人生无奈,只有故乡的山水、人情才会让他平静。因此,刘邦的返乡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虽然刘邦已是帝王,但是,他还没有做历代帝王应该做的事,如:封禅、祭祀孔子、返乡祠旧宅等等;于是他取道北上去鲁城祭孔,顺路回沛省亲,设宴招待家乡父老。也许这能了却他作为从一介平民上升为开国帝王的一个愿望,抑或是给养育他的故乡一个恩赐;他也想享受那份从容与荣耀。少了帝王巡游的那份排场,少了精心的安排布置,好一个顺道!高祖还乡,在司马迁笔下有些“慷慨伤怀”,显示了刘邦年老的沧桑与从容。面对新的事业,还有更多的事情等着他,此时他能做的就是必须返乡!如果他正壮年,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是没有返乡的时间与情怀的,也没有回忆的沧桑与一生戎马生涯的从容。

二、司马迁笔下的慷慨伤怀:悠悠故乡情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叙汉高帝十二年刘邦即位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到故乡沛县的经过,回忆刘邦的整个人生历程。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确实描写得精致细腻。“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刘邦教故乡一百二十个儿童唱歌,可见他关注西汉后代的成长,西汉江山也像一个五岁的孩子一样生命力强劲而有待教化;此外,他还想让更多的故乡的孩子记住他,记住一代帝王的亲民与和善,不光是记住战争的残酷。酒喝得正有醉意时,高祖弹击着筑琴,唱起自己的诗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儿童们全都跟着学唱。谁说我不会高雅、不会文学、不会与民同乐,谁说我要一直征战;此时的高祖思绪万千……随之高祖起舞,慷慨伤怀,泣泪数行。谁说我大汉天子不能哭,就在父老乡亲面前;也只有父老乡亲才会体会到一个成功游子的心声,醉酒之后的感伤才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刘邦对沛的父老乡亲说:“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远游的人思念故乡。我虽然在关中建都,但是将来死后我的魂魄还会喜欢和思念故乡。这里体现出刘邦功成名就后的归属感。天子也是普通的人,也是有血有肉知恩图报的,“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刘邦把沛县作为他个人的领地,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刘邦返乡十余日,天天尽情饮酒,叙谈往事,从中取笑作乐。只有故乡才会给这位伟人回忆往事的空间和气氛。最后刘邦准备走了,接着干他的事业,百姓全都赶到城西来敬献礼物,沛县城里空了。面对此情此景高祖又停下来,搭起帐篷,痛饮三天。沛县的父老请求把丰邑的赋税徭役也免除掉,这又勾起了刘邦的往事:“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丰邑人反叛他而帮助魏王,是他心中的痛,但毕竟还是故土,帝王大度,怎么能怪罪老百姓呢?有这样的权利,丰邑和沛一样对待。

三、短短大风穿越帝王一生:深深忧伤意,江山谁撑起

秦末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大势下,刘邦威加海内而归故乡!一统天下风云,是何等的艰辛和不易。但是,从泗水亭长到沛公,继而汉王,再到一统天下的帝王,那是顺理成章和水到渠成的事情。刘邦着眼于“风、云”,喝着酒,击着琴,抬头仰望,有似风起云飞,感叹时光沧桑易逝。其中夹杂着刘邦对自己奋斗经历的肯定,和对自己所取得的地位的骄傲和欣喜,威加海内只有刘邦!衣锦就可还乡!在喝酒的欢畅之余,庆祝自己得到天下的荣耀,仅仅在一百二十个儿童前面才会有这样真实情感的流露。或许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永远都是风起云涌的奋斗。然而所有的荣耀和帝王的威严也无法庇护这个刚刚拼命得到的天下,他如襁褓中的新生儿,还得猛士来保护他。短短的一首《大风歌》,仅仅二十三个字,写到了刘邦经历的过去——“大风起兮云飞扬”,现在——“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将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过去是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乱世中奋斗;现在是已坐上了帝王宝座而荣耀;但是,刘邦最担心的还是将来,有没有猛士来捍卫我疆土的四方?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②所以,刘邦返乡时身上有伤,自己也因战争身心无比疲惫,尤其是随他共同作战打败项羽的几个首领领导的精英部队,迅速发展的实力同样可以威胁到他的新生政权。刘邦登基之后,把几支主要军队首领封为王,然后再各个击破,陆续消灭。击败英布返乡后,他感慨真的猛士在哪里?因为陪他打下江山的那些猛士已经都被他消灭了。带着伤的他,身心疲惫的他,年龄已六十出头的他,还能为了守这个来之不易的江山而浴血奋战吗?那种昔日的猛士集团还会重建吗?如何能安守四方、保卫边疆,使大汉新生的政权强大而稳固?这便是刘邦衣锦还乡的同时心怀的忧患,还有刘邦本人面对岁月催人老的无奈。《大风歌》唱出了刘邦这位胜利者的忧伤的。也许他已隐约地感觉到了什么不祥?返乡后的第二年3月,刘邦创伤复发,病势危重;同年4月,死于长安长乐宫。

返乡后回到长安,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于是高祖谩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伟人也会无能为力。但刘邦感慨的是:他从布衣到天子的过程,同样是很伟大的天命。人要去世,即使是神医扁鹊也无可奈何;而大汉政权的生存和发展也要遵从于天命,不是他自己可以主宰的。这种“听天由命”的思想,略显出伟人刘邦思想的局限性。刘邦书写了中国历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返乡时乡民的热情拥戴和他的威严以及酒后的真情流露,何尝不是一种求之不得的快乐!一股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气油然而生:这巨变的风云又能奈我何?他从风云的变化中看到了自己的从容镇定,感到了自己的尊严和成就,“英雄造时势”,这何尝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①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5页。

②③司马迁:《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91页,第391页。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作者:王秀琴,历史学硕士,太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编辑:张晴E-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猛士高祖沛县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废储风波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牵手“袖珍之恋”, 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牵手“袖珍之恋”,我们的爱情高高在上
八里河东山
撕咬猛士巨齿龙
胜于蓝的骄傲
寻找徐州民间文化
东风猛士起动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