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菲
吴清源是举世公认的现、当代围棋泰斗,日本棋迷称其为“昭和棋圣”。与棋盘上的辉煌相比,他的生活却是坎坷曲折——
“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
吴清源的父亲曾留学日本,主修法律,却对围棋深感兴趣,回国时买了许多日文围棋书。
父亲回国后,在北洋军阀政府平政院任科员。有一天,他觉得应该让孩子们受些棋艺熏陶,便开始教三个儿子下围棋。兄弟三人很快学会了,能和父亲对下起来。没有多少日子,儿子们竟都赶上了父亲;又过不久,时年七岁的小儿子吴清源就在家中棋席上占据了“头把交椅”。兴致陡增的父亲又拿出棋谱来,一盘盘摆给儿子们看。吴清源一接触棋谱就着迷,忘了吃饭,也忘了睡觉。打完了中国名棋手的棋谱,父亲又将从日本带回的棋谱拿出来教孩子。从此,棋桌上以吴清源为主———他打谱,父亲和两个哥哥坐在旁边看。半年后,吴清源的围棋基本功已经练得差不多了。
父亲见吴清源的棋艺大有前途,为他订购了新出版的日本棋谱,并为他翻译解说。吴清源人小手小,每天从早到晚左手托着厚厚的棋谱,右手拿棋子按着棋谱在棋盘上摆子,时间长了以至两只手的中指有些变形。其二哥吴景略回忆说,“当时中国棋手像他那样深入研究日本棋谱的大概还没有”。
当时,北京西城绒线胡同有一家名为“海丰轩”的茶馆,中国的一流棋手如顾水如、汪云峰等人常在那里下棋。为让吴清源增加见识,父亲便带他来茶馆看棋,有时也与名家对局,请高手指点一二。天资过人的吴清源在名家面前表现不俗,很快名气传开。
1924年,父亲因患肺病治疗无效去世,当时吴清源仅11岁。办完父亲丧事后,家无积蓄,母亲又无业,一家人生活全靠卖旧东西(主要是书籍、字画)来维持。吴清源更加沉默了,但他仍然每天埋头研究围棋。
有一天,大舅来了,看见外甥吴清源仍然专心致志地在桌前打棋谱,便厉声说道:“不要整天下棋,下棋没有用,将来能靠下棋吃饭吗?”吴清源不加思索地回答:“能,我将来就靠下棋吃饭!”大舅一时无语以对,便冷笑几声走了。
为了生计,吴清源常在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中一家名为“来今雨轩”的店中下棋。一些喜欢围棋的有钱人常带着奖品来下棋,他在那里曾经连战连胜,多次得到砚台、花瓶等奖品。北京一家报纸的报道称他为“围棋天才少年”。
北洋军阀段祺瑞虽是一介武夫,却十分喜爱下围棋。1924年,他出任北洋军阀政府临时执政,当时的围棋名家顾水如、过旭初等人都被他网罗到府中,作为陪他下棋的清客。11岁的吴清源经顾水如引荐,来到段府。段祺瑞问过他的年龄、家庭情况后,就叫他与在场的一位棋手对弈,结果吴清源取胜。段祺瑞见这孩子棋艺高超,性格文静,很喜欢他,决定以资助学费的名义,每月给吴清源100元。从此,吴清源便每天早晨到段宅下棋。
吴清源到段祺瑞那里作棋客后,起先段只叫他和其他门客下,自己在一旁观战。一天早晨,段祺瑞要跟吴清源拼杀一盘。他执白子,还强行让了吴清源二子。吴清源是个孩子,当然不知道与段祺瑞下棋的“规矩”,一开局便奋力拼杀,很快就将对方杀得七零八落。段祺瑞见大势已去,一言不发地站起身来,独自走进了内室。在一旁围观的棋手见此情景,个个心惊胆战。不久,北京《晨报》副刊就登出了这样一则报道:“段执政一日与吴清源对弈,大败,愤然拂袖而起,进入内室……”然而到了月底,段祺瑞还是将100元钱照样付给了吴清源。后来,段祺瑞下野,吴清源这100元钱的收入也就没了。
吴清源出名之后,常和达官名流周旋。后来,福建老乡林先生带着12岁的吴清源去北京的日本人俱乐部下棋。第一次交手的是一个初段的日本人,开局吴清源一直被动,陷入苦战。中盘以后,吴清源杀死对方几子,最后胜六目。当时在场观棋的日本商人山崎有民,把对局情况告诉了日本棋手濑越宪作,这两人后来促成吴清源14岁那年赴日本学棋。
日本棋坛上的“吴清源时代”
1928年10月,吴清源在母亲、大哥陪同下来到日本,在名棋手濑越宪作的门下学艺。当时日本大学毕业生工作第一年的月薪只有40日元,但日本棋院总裁大仓喜七郎答应每月资助吴清源200日元,这笔援款持续三年之久,使身处异国他乡的吴氏母子能维持生计,吴清源也能一心一意研究棋术。
在他心目中,最应感谢的是濑越宪作先生,“他帮我办理了东渡手续,并收我为弟子,将自家的住房借给我们母子三人,还帮我找到下指导棋的工作,善待我的母亲等家人。为了帮助我,他有时还不免要顶着各种压力……”
吴清源在日本下棋的第一个对手是条原正美四段,刚在日本棋院大赛中取得冠军,棋院特意安排了这次对局。吴清源当时还没有段位,执黑先行,共下了三天,结果中盘获胜。1929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三段。1933年升为五段。
由于中国人的身份,在“二战”以及其后的很长时间里,吴清源只能作为《读卖新闻》的一块招牌,参加一些报社为他举办的特别棋战,过着动荡的棋士生活。从1933年到1946年,《读卖新闻》先后十次举办这种棋战,挑选当时最耀眼的棋星与吴清源进行十盘决胜,共下了95盘。
这种十番棋以多胜四局者为胜出,可以迫使败者改变交手身份,以此表示弱者不具备和强者公平竞争的能力,因而俗称“升降赛”。按日本传统,升降赛中被迫降级乃是一生中最大的耻辱。在这13年中,吴清源除与棋界元老雁金准一对弈时,因为主办方考虑到雁金准一的名誉、在吴清源4:1领先时强行中断比赛之外,吴清源全部获胜。他令当时日本棋坛所有成名人物全部降级,有的还降两级,从而创造了“天下无敌”的“吴清源十番棋时代”。
真正奠定他在棋坛地位的,还是他提出并身体力行的新布局法。日本围棋自幕府时代起形成了许多棋理,后演变为一种棋手不可逾越的条例。吴清源从19岁开始尝试突破这些教条,并与新锐棋手木谷实合著《围棋革命———新布局法》一书,提出排除一切清规戒律,注重“全盘掌控不计局部得失”的围棋思路,在棋界引起轩然大波。棋界权威们视之为歪理邪说,并在1933年让吴清源与本因坊秀哉名人的对局。
秀哉名人号称“二十年不败”,是棋界权威,也是吴清源围棋革命说的反对者。在这局棋中,吴清源执黑先行,第一子下在右上角“三、三”的位置,第二步子下在左下角星位,第三步子下在天元。“三三·星·天元”新布局被传统棋理视作必败招法,在社会上引发很大争议,再加上吴清源来自中国,比赛主办方先后收到日本民众抗议信数百封。在1933年那个战火年代里,在上下一片斥责声中,吴清源依然力行,新布局法招招不依常理却又妙法天成,华丽与清新兼备,奔放与细腻两全。
本因坊秀哉没有轻敌,但吴清源几次下子使他难以应付。由于秀哉是当年日本棋坛霸主,对局中拥有特权,可以随时宣布暂停,以便自己想好后或与他人商量好再弈。这盘棋共暂停13次,从1933年10月16日弈至1934年1月29日,用时三个半月。在这期间,吴清源同时要参加秋季比赛和新闻社主办的比赛等11局棋。后来秀哉在160手走出绝妙手,终盘胜两目,从而反败为胜。
然而棋界一直有传说,这步棋实为秀哉的得意弟子前田陈尔所想出。许多人认为,秀哉屡次提出暂停,回去和弟子们研究,把一局棋延长三个月,未免不公正。从此,日本棋院规定以后每局比赛必须当天结束,不得拖延。虽然这次新旧交锋以秀哉胜告终,但新布局法因此更加流行,甚至前田陈尔也在师父过世后,改以新布局法出招。
本因坊秀哉宣告引退前和木谷实下了一盘叫作引退战的棋,结果木谷实胜了。按理,木谷实应当是本因坊秀哉告退以后棋界第一人了。但是,人们认为还有吴清源在,谁是第一人还得决一雌雄。于是,读卖新闻社发起木谷实与吴清源的十盘决胜战。这一比赛于这年9月底开始,直下到1941年6月才结束,吴清源以六胜四负取得胜利。
在这十局战过程中,几次有人向吴清源家投掷石子,写恐吓信,说什么如果吴清源胜了木谷实,就要小心脑袋。吴清源将这信给濑越宪作看。濑越先生认为还是要小心,若是下赢了,恐有性命危险。但是,吴清源把下棋看成是自己的第二生命,毫不退让,把一切置之度外,坚持取胜。
47岁那年,吴清源参加第三次日本最强手决定赛,锐气未减当年,夺得锦标。这是他最后一次光荣之战。这年8月的一个下午,他过街道时被摩托车撞倒,全身多处骨折,大脑受震,经医院抢救才脱离危险。经过这一打击,他想东山再起已力不从心。
揭示围棋之于人类的意义
人们一直将棋艺作为争胜负的技艺,“和为贵”的思想在棋坛没有立锥之地。日本甚至出现了许多争棋献身的鲜血淋漓事件。吴清源也经历了棋坛博弈的风风雨雨,然而他在耄耋之年却提出“围棋的最终目标不是胜负,而是调和”的观点。他要重新解释围棋之于人类的存在意义。这也是他对围棋的理想,也可以说是“中和”,用日语说就是“调和”。“‘中这个字,以中间一竖分成左右两部分。有了取得阴阳平衡的那一竖,才构成‘中字。”吴清源经常思考“中”字的那一竖在围棋上的意义———在棋盘上,“调和”每个棋子作用的那一手,才是恰到好处的妙手。
这也是吴清源对“21世纪围棋”的追求,他晚年的事业就是潜心研究和推广“21世纪新布局”。金庸先生曾说:“围棋是中国发明的,近数百年来盛于日本。但在两千年的中日围棋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棋士足与吴清源先生并肩。这不但由于他的天才,更由于他将这门以争胜负为惟一目标的艺术,提高到了极高的人生境界。”
相貌清癯,一对大耳高过眉、低垂颈,神态宁静淡泊———吴清源给人的第一印象宛如修炼多年的高僧。但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在他内心深处,蕴藏着一团永不熄灭的热情之火。围棋对于吴清源来说,就是他信仰的宗教,在这个彼岸世界,最高境界是“和谐”。
吴清源在围棋界占完全统治地位是从1939年与木谷实的十局战为起点的。他曾回忆说:“十局战时,胜负对我来说无关紧要。不是想胜就能胜,这就是围棋。因此十局战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让自己委身于围棋的流势,任其漂流,不管止于何处。这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在思考人与围棋这种神奇关系时,人类不能不谦虚,同时也不能不自由。“在广阔的世界中谋求和谐”,这是吴清源的想法,也是产生于谦虚、自由精神的观点。
吴清源不下棋时沉默寡言,从不嬉戏,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对于金钱也很淡泊。正是这样的修养,才使他一次次度过苦难,无论是棋盘上的苦战、严重的肺结核,还是生活的漂泊和清苦、遭遇车祸后的精神错乱和棋力下降,都在他的静心修为中化成笑谈。
他每天都打坐,二哥吴景略问他:“打坐有什么好处?”他说:“日本的围棋名手在棋力上都和我不相上下。若要战胜他们,只有在紧要关头头脑非常清醒,没有杂念干扰,才有可能制胜。打坐便是修练这种功夫。”濑越宪作先生曾赞许说:“我和吴清源一家为邻10年,我知道他无论什么时候都在家埋头钻研棋艺。他是一个天才,但也比别人加倍努力”,又说:“吴清源虽是我门下弟子,但是我很少指点过他。他的棋艺都是自己钻研出来的。”
1950年日本棋院授予吴清源九段。但按围棋界惯例,吴清源应被授予“名人”称号,但日本棋坛绝口不提此事。对此,吴清源淡然处之。
曾是流浪的“黑户”
与棋盘上的辉煌相比,吴清源的生活却是颠沛流离、坎坷曲折。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吴清源却在日本所向披靡,他始终受到人们的诟病唾骂乃至迫害。他在很长时间里居无定所,辗转漂泊,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日本棋院除名,全家被取消日本国籍,成了没有国籍、没有身份的“黑户”。
吴清源知道自己被日本棋院除名,是在《读卖新闻》社主办第四届名人战的1965年秋天。他觉得此事实在太离奇,因此请木谷实帮他调查一下。结果让人大吃一惊,是老师濑越宪作在1947年8月向日本棋院提出了吴清源的辞呈。
原来日本战败之后,濑越宪作迫于巨大压力,以吴清源的名义递交了一份辞呈,他本人也于第二年辞去了棋院理事长的职务。心地纯净的吴清源竟被蒙在鼓里多年,还为日本棋院的重建和兴旺多方奔走,20年后才知实情。
他们全家成为流浪于边缘社会的“黑户”,连孩子上学、工作、结婚都成为问题。使他最伤心的是40年代有一次回到上海的时候,他看见酒店外面有人举着横幅,上书“打倒文化汉奸吴清源”。他怏怏不乐回到日本,而与故土桑梓这一别就是40多年。其时正是他以“十番棋”对垒高手名震天下的时期,在日本有无数抗议他和日本棋士下棋的声音,各种恐吓信铺天盖地。在同胞与异国人都不认同的情况下,吴清源依然挺立在日本棋坛,其精神支柱该有多么强大!
“但我从未有过恐惧,因为我置身在许多好心人的情谊之中。”吴清源除了得到日本棋院总裁大仓喜七郎、老师濑越宪作的资助外,还遇到很多好心人———因为体弱多病,有“围棋界之母”之誉的女棋手喜多文子带他去医院看病,还为他做媒;西园寺公毅先生把吴清源看作肩负日中友好使命的人,为他治病,照顾他生活,指导他下棋;木谷实比吴清源年龄略长,棋力相仿,情投意合,见他受刁难就打抱不平;清峰会的发起人前田隆治先生,直到去世之前还在为吴清源与日本棋院的过节而热心地调停……
温馨的记忆还有来自故土的信赖和关怀。1956年,梅兰芳率团访日演出。因有故交,梅兰芳见面时问道:“为中国围棋强盛,怎样做为好?”吴清源说:“最好是找出天才,使之留学日本。”梅兰芳回国后来信,说找到了陈祖德和陈锡明两名天才少年,希望让其留学日本。后来,长崎发生了烧毁中国国旗事件,致使他们的围棋留学计划搁浅。
1960年,濑越宪作率围棋友好代表团访华,周恩来总理在会见时提到吴清源的名字。1962年,陈祖德随中日友好围棋代表团访问日本。出发前,周总理嘱托陈祖德到日本后拜访吴清源。1985年,吴清源实现了战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在上海锦江酒店,迎接的人献上鲜花时,他感动得流下眼泪。77岁的中国围棋协会顾问金明全程陪同他,期间与他对弈两盘,还说:“那一盘是陈毅将军的,这一盘是周总理的。”如此盛情,令吴清源感激万分。
夫人吴和子深深理解丈夫对祖国的爱与眷恋。她曾说,“至今吴先生最高兴的一件事就是中日恢复邦交。他一直说,能活到这么长真好。如果不是这样,就看不到现在中日恢复邦交的景象,会很遗憾的。”
吴和子照顾吴清源的日常生活,就如同呵护一个婴儿般细致深情。她记得与吴清源结婚后,他们的媒人、日本德高望重的女棋手喜多文子带他们拜见了日本棋院的大仓副总裁。大仓对吴和子说:“现在把我们的宝贝交给你了,你一定要照顾好他。”当时还不满20岁的吴和子一口答应了。她一生都跟着吴先生,把他当宝贝来照顾。
2014年6月12日,吴清源迎来100岁生日。这一天,吴清源的家人和徒弟在日本为他举办了一个小型的庆生活动。而中国大陆的数百位社会名流也为他的百岁寿辰举行了庆祝会。会上,王汝南代表中国围棋协会授予吴清源围棋发展杰出贡献奖;杨振宁致辞:“我是学物理的。20世纪最有名的物理学家大家都晓得,是爱因斯坦。我想了一下,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界的地位没有吴清源在围棋里高。为什么呢?因为物理里爱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爱因斯坦的距离,我想没有吴清源和20世纪第二的围棋手的距离那么大。”
2014年11月30日凌晨,吴清源走了,带走了一个棋坛传奇。
(责编 张圣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