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教育如何融入乡土音乐文化

2015-07-13 13:14汤彪��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审美课堂教学

汤彪��

摘 要: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决定素质教育的质量,但是乡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一直被忽略,这是音乐教育的盲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不足。对地方音乐文化应当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价值评估,然后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样的音乐教育才能塑造基于传统文化土壤上、有着全面音乐审美能力的人才,实现美育的实质意义。

关键词:基础音乐教育;课堂教学;乡土音乐文化;民族文化;审美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5-0109-02

一、引言

基础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的基础,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内容决定素质教育的效果,这在几十年的基础音乐教育发展与改革中已经形成共识。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基础音乐教育在这方面的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现在的中小学课程设计中,音乐课程已经占据重要的地位,学校的音乐活动更是校园文化的主要依赖。然而,在学校对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方面,往往比较缺少对地方音乐文化的学习与传承,以致多年音乐教育却在音乐素养上越来越淡忘、远离本土文化,也就是对母语文化的疏离,结果是很遗憾的,传统文化由于学校音乐教育而被抛弃。基础音乐教育近年逐渐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意识到音乐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尤其在一些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深远的地方,更是需要作深刻的反省。因此,讨论乡土音乐文化对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和渗透,是一个具有现实积极意义的话题。

二、基础音乐教育的内容结构

现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有课程标准,也采用相对统一、或者说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官方审定的教科书,其内容结构和教学要求都是比较一致的。一般而言,都包括以下几个板块:

基础乐理知识,包括识谱教育和音乐知觉训练。对于一般的中小学生,尽管在教材的编写中有系统的循序渐进体例安排,但音乐基础知识的讲授和音乐听觉、识谱训练很难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是长期以来音乐教育的最大困惑。声乐与器乐的基本训练,声乐课(唱歌课)是最普遍的核心内容,器乐课程相对薄弱,但是逐渐成为音乐教育努力的目标,乐器入课堂对音乐教育内容是积极、灵活的补充。当今,最重要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是音乐欣赏,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一般包括西方音乐经典和民族音乐经典的浏览性学生,所谓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标准要求,也是在逐渐加强和深化欣赏方面的内容。

而以上音乐课程内容,如照本宣科,很难涉及乡土音乐,因为统编教材无法纳入乡土音乐。那么,乡土音乐一般只能交与民间自生自灭。其实,这是音乐教育的失职,乡土音乐的发展与传承需要在学校的教育中自觉,体现它的美育价值。乡土音乐也是美的创造,是凝结本土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的成果,忽略它和低估它都是不明智的,尤其是学校教育,更不应该舍近求远,而是应当立足于本土文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精神的高扬,裹挟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必定对传统文化有所懈怠,但是,在基础教育中必须清醒认识到人类生存的维系不能忽略文化的能量,在教育中坚守传统文化,保持其温度和能量。

三、学校音乐教育引入乡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乡土音乐教育的必要性从大的方面看,是民族文化发展传承的需要,因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一定程度上依赖教育。我国幅员辽阔,地域性文化差异很大,笼统的民族性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亲切感。从地方音乐文化发展的角度看,音乐教育中对本土音乐的引入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最直接的亲近和体验。音乐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未来的音乐听众,除非不发展本土音乐文化,否则,培养本土音乐的受众就是最根本的任务。乡土音乐是当地人民的母语文化的主要载体,既来源于地方的文化基因,更需要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其审美性、功能性、亲缘性均有必要在音乐教育中得到强调。

(二)审美价值评估

对于地方的音乐文化,需要一个正确的对待态度,还需要科学客观的审美价值评估。因为不是所有传统的东西都适宜在学校教育中,时代的审美要求一定是对传统的扬弃,而不是简单的接受。那么,对于地方文化中优秀的东西,音乐教师需要进行梳理甄别,适宜者继续发扬光大,不适宜者作为一种对传统的文化尊重,给予专业性的意见。

(三)可行性

目前,素质教育进一步解放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音乐教育的重点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向审美为中心,是音乐教育的进步和解放,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有了很大的自由度。一般而言,音乐教师喜欢在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中选择教学内容,而在内心也不是很情愿离开教材太远。有了乡土音乐的内容选择,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心理上的选择困难,更具有挑战性,加之校园文化建设上有第二课堂、文艺汇演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说不定能在乡土音乐的教学上获得特殊的效果。但是,这个需要教师具备相当的乡土音乐造诣和信心,教师对乡土音乐的深入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

四、课堂教学中的乡土音乐文化

课堂音乐教学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教学大纲都是依照全日制统编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那么怎么才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音乐内容呢?这是很具体的问题,也是相对困难的问题。乡土音乐的语言特殊性,与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版块有较大的文化色彩差别,课堂教学上很难镶入哪一版块和环节,而是应当另立知识版块,需要腾出专门的课程时间,设计属于乡土音乐的课程环节。据了解,一些地区早几年便开始集中编写乡土音乐教材,以顺应部分学校的现实教学要求。这是基础音乐教育的大势所需,乡土音乐文化必须的学校教育中得到重视。而且这个教材要编的精致、实用,易于被学生接受。此外,有经验的教师也可以自己动手编写讲义,甚至可以组织一定的学术力量进行调研,整合当地的音乐文化素材,梳理和编选适合课堂教学需要的内容。

在教学中融入乡土音乐,一个前提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民间音乐素养,尤其是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尽管音乐师范毕业生理当修读过大学民族民间音乐的相关课程,掌握一定的民族音乐知识。但是,对于学校所在地区的民间音乐传统未必有过直接的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和体验是空白也不足为怪,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不过,这不应该是拒绝乡土音乐的理由,有了乡土音乐教育的要求和传统,音乐教师便有学习熟悉当地音乐文化的责任。再者,作为生活在一方水土之中的人,也必然融入当地的文化氛围,否则,很难成为一个称职的音乐教师。

考虑到音乐课的时间局限和学生接受的困难,在课堂教学上不可能融入太多的乡土音乐内容,只能做精简编排。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内容的时候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可当成某种强行任务,马虎敷衍,而是要以更专业的眼光和态度,将乡土音乐中最能体现文化本质和易于被学生接受的部分,以更生动有趣的手法来进行教学。如果在条件受到限制的学校,则需要更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起码可以在在民族文化板块中增加乡土文化的内容,如儿歌、摇篮曲等民歌小调,若有民俗性音乐,也可以视课时情况适当介绍,或者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部分内容移至第二课堂活动中实施。乡土音乐文化固然有其精华的内质,但想形式上往往粗陋,学生的接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耳濡目染的熏陶是关键,不能急于求成,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校园文化中的乡土音乐

基础音乐教育不仅在音乐课堂中传授音乐知识和接受技能训练,还要在此基础上做更宽泛的理解,需要在学校的整体教育行为上体现美育的意义。建设校园音乐文化是融入乡土文化的重要平台,可以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内容上更是包罗更多。营造怎样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一间学校是相当重要的,艺术气氛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校的品格,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创新活力。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播在校园文化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一则使学校充满地方文化气息,让人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具体说,就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

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和电视,播放优秀的乡土音乐节目,可以是传统的精品,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学生制作的,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专题性的文艺汇演和创作比赛,围绕乡土音乐,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创作出有地方特点的音乐作品。文艺创作的选题,立足于地方文化,最能接地气,创特色。

结合民俗性活动,传播乡土音乐文化,如“中秋节对歌活动”、“三月三”、“泼水节”、“龙舟节”等等。每一个地方必定有自己的民俗性节日,当中音乐往往是主角。这些音乐代表地方的风俗民情,集中体现人们的审美嗜好和群体性格,引入校园文化中,既是对民俗性音乐文化的传播,还能让传统文化带上青春的气息,甚至可以是创新性的改造。

乡土音乐文化讲座、观摩和研讨。活跃的校园文化必然诞生各式各样的文化论坛、讲座和观摩活动,这是现代学校的大趋势。无论中小学,利用地方的文化资源,如文化名人、民间艺术家等,开展音乐文化讲座,让乡土音乐进校园都是必要的,而且是最容易活跃校园文化气氛,让师生感染和学习本土文化的良好机会。

六、结语

乡土音乐是非常好的美育资源,因为乡土音乐是本土孕育的音乐文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它带有农耕时代的思想局限和艺术形式上的简陋,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可见其深厚的艺术内蕴和生命力,不可小觑。对家乡故土的热爱,其核心就是对文化艺术的热爱。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基础音乐教育有当仁不让责任。因此,将乡土音乐文化纳入课程内容应当成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课题。当然,实施乡土音乐教育,一个不能忽略的前提条件是得到学校方面的支持,要在教学思想上予以重视,在教学计划上就确立其作为学生美育内容的基本教育理念,作长期的教学计划,不是浅尝则止,而是要持之以恒,坚信乡土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而作为音乐教师,面对这个问题需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主动向民间学习乡土音乐,在学识上、能力上追求中西音乐文化的融会贯通,确立自己的音乐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审美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