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焱 朱珠
摘要
Seminar模式应用于本科生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建设,在学生知识积累的同时,资料查询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独立探索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在不断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關键词 seminar;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应用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377-02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eminar Model in Second Undergraduate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in the Classroom
GE Yan1, ZHU Zhu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2. Student Affairs Offic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95)
Abstract Seminar model is applied to second undergraduate classroom academic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students in the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t the same time, data query ability, reading ability,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ability, team cooperation are also rising, which will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Seminar; The second classroom; The academic atmosphere; Application
Seminar即研究讨论会,是充分挖掘参与者学习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层次与多角度互动的活动[1]。实践表明,Seminar有助于学生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目前,seminar主要应用于文学、教育学、医学、物理、化学等第一课堂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在学生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建设方面鲜有报道。将seminar模式引入第二课堂,可鼓励和号召学生就自身感兴趣论题进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第二课堂采用Seminar模式的必备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第二课堂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一系列开放性的活动。而seminar模式是融入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为一体的创新模式。因此,将seminar模式应用于第二课堂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1.1 Seminar模式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
符合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是Seminar模式引入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建设的前提条件。当下学生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思想逐渐根深蒂固。为培养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人才,出现了对“研究性”学习的倡导,Seminar模式便应运而生。
1.2 高校师资队伍资源丰富
高校拥有丰富的师资资源和强大的师资队伍,为Seminar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软件支撑,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1.3 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校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调动学生参与Seminar的热情,积极大胆地参与讨论。如今,越来越多地高校都提倡“学术为本”的理念,“扎实科研、奉献科研”的精神为Seminar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本科生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设计
本科生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建设内容包括:成立学习科研小组、自主选题、课题研究、专题报告和主题讨论。根据报告主题,学习科研小组在第二课堂的主导者——学院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支持和帮助下,结合专业教师研究方向,邀请对口专业教师参与讨论,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能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对话、沟通、交锋、理解、共享、合作,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活跃学术氛围,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灵活运用多媒体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切实提高。同时,专业教师通过参与第二课堂,能够发现学生的兴趣点,进一步反哺第一课堂。
图1 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建设中Seminar模式的应用
2.1 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实践主体
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实践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自发的组队,自主的选题,大量的文献阅读以及结合实践的社会调研或试验研究,进行专题报告。教师则是学生的护航者,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并在学生出错时进行适当指导,最后在讨论、点评环节进行总结,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与提高。
2.2 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流程
大体流程如下:①学生根据科研兴趣自发组成学习科研小组,设有组长1人,负责组内学习、科研活动的组织与协调。②学习科研小组根据组内学生兴趣、专业知识自主确定一个研究主题。③在分任务、分阶段认真阅读文献后,学习科研小组根据所选课题进行社会调研或试验研究。④学习科研小组进行专题报告。
⑤參与Seminar模式的所有成员对专题报告进行讨论,并由专业教师对整个讨论进行点评。
Seminar模式实施的具体流程如下:
(1)以30人班级为例,组建5~6组学习科研小组,每周进行一次Seminar,每次约为1.5 h,每次有2~3个学习科研小组进行发言。Seminar开始阶段,学生对于这种新颖的模式不熟悉,知识储备也不够,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每周既定的课题,供学习科研小组选择,并帮助学生有重点地查阅与选题相关的资料和书目,引导学生研究,待学生熟悉后可以由组长带领成员进行自选课题。
(2)课题选好后,需要对文献前期收集任务进行分工;小组内的分工协作,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收集最多的文献;文献收集完成后,每位成员须在约定时间内完成文献的阅读、重点的提炼和观点的形成等工作,并统一交至报告人;报告人在组内分析、讨论的基础上,综合成员的观点,最终形成团队研究成果,以PPT形式进行展现。
(3)在Seminar上,组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轮流作为小组代表发言,当众讲解小组成员对于某个课题的研究成果、对某个案例的思考或是对某篇文章、观点的见解。讲解完成后,教师和学生围绕专题内容展开提问,报告人围绕所提问题进行解释、补充说明,然后再提问、再说明,以此往复。伴随着这种思想碰撞、头脑风暴的不断进行,新的观点、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提高了学生的学术积累和思维能力,学生的学术素质、多媒体制作、语言表达能力等在Seminar中得到了锤炼。
2.3 Seminar课题的分类
第二课堂Seminar课题设计多元,凡是能促进学生思想水平、学术水平、能力水平等提高的课题都可以列为讨论的对象。大概可以分为两类:①学术型课题,基于本科生的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对某一学术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②广普型课题,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课题灵活多样,可涉及任何合法的学科领域,如对现今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现状、设想、活动设计的课题,还可对调查、实践、参观等活动进行讲解。
3 Seminar模式对本科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影响
3.1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Seminar中,小组成员需分工协作将前期资料搜集、文献阅读、调查研究和分享讨论等汇集成的研究成果向教师和同学进行汇报,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也给参与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快速汲取知识养分的机会,一举多得。
3.2 打造集约型课堂
Seminar模式在传统文体第二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将知识的巩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机结合,同时在参与Seminar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智商提高的同时情商也有所发展,不断打造集约型第二课堂。
3.3 促进本科生学术成果的产出
学生通过Seminar的参与,拓宽了知识视野,通过选题、文献查阅等了解了学术动态,通过社会调研或试验研究发现了已经存在的问题,通过交流与讨论进一步升华了学术观点。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Seminar模式的过程中,掌握了全新的知识,提高了文献阅读、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本科生研究成果的产出。
4 Seminar模式应用于本科生第二课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Seminar模式应用于本科生第二课堂学术氛围建设虽然拥有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自主学习的控制力不足、学生Seminar参与积极性不高、羞于开展讨论或讨论难以观点交锋以及选题过于专业化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与学生知识不足、研究能力薄弱有关。但正因为存在这些问题,更应该在第二课堂中引入Seminar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勇于创新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英,邓朝全,苏甜.Seminar模式在图书馆科研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2(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