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2015-07-13 15:11:36
中外管理 2015年7期
关键词:方太牛市股市

马光远

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

一场“国家牛市”的疯狂

当理性思考被市场耻笑,暴跌一定会还理性一个公道。

在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下,中国股市从2014年年初,开始了新一轮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股指在一年多时间里,从不到2000点一举突破5000点,从全球表现最差逆袭为全球最靓丽的股市。然而,暴涨必然引发暴跌,端午节的前一个交易日,上证综指恐慌性暴跌6.42%,千股跌停,该指数周跌幅达13.32%,创下了7年来最大单周跌幅。

5000点不足为惧?

比暴涨暴跌更诡异的,是其背后的逻辑。为什么实体经济很差,股市却逆势飞扬?

在本轮牛市启动过程中,笔者关注到很多解释。有人将本轮牛市归结为包括金融改革在内的“改革红利”,也有人将之归结为实体经济下行下货币宽松的预期,更有人将之归结为“国家意志”,强调做大做强牛市是一种“国家战略”。而这种“国家牛市”的战略更是得到了一系列旁证:在本轮股指飙涨过程中,每一次市场调整,立即得到一些部门和国家媒体的力挺,一些金融部门高层直言“股市繁荣可以反哺实体经济”,一些国家级媒体言之凿凿“4000点之后牛市才刚启动”。

这种暗示和明示的结果,便是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引发全民疯狂。甚至在危险迫在眉睫的时候,很多投资者仍然坚定地认为5000点不足惧,不突破上一轮6124点根本算不上牛市。但是,在经历端午节前的暴跌后,市场总算找回了一点理性,融资盘的爆仓,以及超过近2万亿的“两融”规模,让很多人一下从梦中回到现实,看到了迫近泰坦尼克号的冰山。

反思“国家牛市战略”

对中国资本市场稍有研究的人,对诸如“资本大国崛起”、“股市的国家战略”等词汇应该并不陌生。每一次股指上扬的时候,这些言论立即迎来了共鸣者的最大市场。

毋庸讳言,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在实体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背景下,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短板。然而,一个简单的常识是,我们需要的是真正强大的资本市场。一个资本大国,其风采不仅表现在指数的飞涨和财富效应的聚集,而是建立在一个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成熟的投资者队伍,以及宏观经济好的基本面上,绝不是通过政策的“激素”人为把指数“催大”。

人为推高的指数怎么上去,也会怎么下来,这是股市的基本规律。而2015年以来中国股市的每一支股票,就像《西游记》,个个成精,不管有没有翅膀,都高高飘在空中。这不由让人想起20多年来每一次暴涨暴跌,投资者损失惨痛的历史。强大资本市场的建设绝非单靠股指暴涨就能实现,这是一种“股市大跃进”,违背资本市场建设的基本规律。

有些人忽悠:股市好了,对市场经济也有支撑作用。笔者用所有的经济逻辑也没想通其中的道理:股指高了,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就高了,还是虚假的繁荣让实体经济好起来了?

“杠杆牛”的风险

就此而言,“端午劫”的这次暴跌,来得太是时候了。暴跌让我们对资本市场的思考回归常识,暴跌让我们看到本轮牛市背后真正的逻辑。从现在来看,本轮牛市本质上就是在货币宽松预期下,通过资金杠杆推动的一次“杠杆牛”。杠杆成为股指暴涨的最重要力量,疯狂的杠杆比率在牛市时放大收益,而在股指暴跌的时候会强行平仓,引发惨烈的踩踏效应。

如果说暴涨是一种“国家意志”,暴跌无疑也是国家之手直接干预的结果。在管理层去杠杆意图明显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的逻辑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降杠杆,打断狂奔疯牛之腿,进入所谓慢牛的通道。这似乎是市场和管理层的共识。然而,对投资者而言,更多的应该看到这种逻辑转换背后的风险:在一个规则急剧变化的市场,没有人为你的资产安全负责,除了自己控制自己的贪欲和幻想。管理

责任编辑:马小琳

赵 晓

经济学家、教授

从民企创新看国家的未来

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创新的引领和驱动,再加上顶层设

计与宏观制度的创新,中国经济才可能真正进入“新常态”。

最近,我特别关注企业创新,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创新,试图从中找到中国经济繁荣的答案,以及看清中国未来的道路。

从小到大的逻辑

前段时间,袜云馆在北京798艺术社区推出了史上最强的两双袜子:一双不会脱丝,满足女性刚需的丝袜;一双能够防臭,满足男性刚需的黑袜。新品发布现场如同苹果新品发布会一样,充满了创新独有的震撼与活力。“馆主”朱澄,是一个拿3000元开始创业的80后帅气男生,他正试图以“泡泡兵”的精神,整合全球袜业资源,颠覆袜子产业。

方太,中国高端厨电的领导者。2008年,我应邀出任方太的战略顾问,当时中国经济正面临全球金融危机寒流的侵袭。方太确立的应对战略是:成为行业领跑者和市场定价者,以创新突破宏观重围。这些年下来,方太真的做到了。就在前段时间,方太发布了最新的抽油烟机,并推出全球领先尤其适合中国厨房的洗碗机,再次震撼了业界。方太掌门人茅忠群则誓言:要从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进一步迈向做一家伟大的企业。

中小民企如此,大型民企又如何呢?

创新才能驱动“新常态”

最近,我读到了王健林在深交所“创业家思想汇”作的一个发言,颇受震撼。如果王健林的想法实现,万达将实现又一次转型,而且是革命性的转型。可以再次证明大象也是可以跳舞的。

众所周知,万达既是全球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最大的连锁百货企业、最大的五星级酒店投资和管理企业,还涉足院线、收藏、足球、金融、互联网、旅游度假等。当中国房地产退潮时,基于商业地产起家的万达将何去何从?

万达的策略是:改变以往房地产发展的思路,未来建万达广场,主要让别人做硬性投资,而自己改做软性服务,包括选址、规划、设计、建造、招商、运营、管理等,万达和投资方按35:65分成。王健林将此模式称之为“轻资产模式”,万达将以此“轻装上阵”,几乎是无风险地实现快速滚动发展。

万达在2016年计划新开业的50个万达广场中,预计将会有20-21家属于“轻资产模式”。事实上,截止2014年,已开业的万达广场有109个。而五年之内也就是2020年,万达广场要超过400家。其中“轻资产模式”的物业管理面积占比要超过50%,公司2/3以上的利润要来自于租赁服务。

这意味着万达将从一家商业地产驱动的企业,在五年内转型成为一家服务驱动,甚至是高科技服务驱动的服务企业。

有愿景的人才能做领袖,有想象力才能持续成功!王健林的愿景和想象力一直都是惊人的,并且正好赶上中国国内消费与产业周期的上升。他可以战略性地快速占领未来中国井喷式的消费市场份额,同时让万达向文化、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形态转型。

追溯中国商业地产的发展,已经历四个阶段,从第一代街铺到第二代百货商业,再到第三代专业市场以及第四代城市综合体商业地产,发展迅速但也蕴含危机。未来的中国商业地产模式必须创新与突破。当万达“轻资产模式”提出后,我们看到,中国商业地产又将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万达的“轻资产模式”听起来让人震憾,也势必引领业界新潮,但模仿者想超越则很难。

创新,对于下行的中国经济,实在是最强而有力的支撑力量。如今,一大批的优秀民营企业创新的引领和驱动,再加上顶层设计与宏观制度的创新,中国经济才可能真正进入“新常态”,也才有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中国梦”也才有实现的可能。管理

责任编辑:马小琳

猜你喜欢
方太牛市股市
方太携手200家装企共话后疫情时代企业管理升级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6:58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说方太
爱你(2017年14期)2017-11-14 17:47:46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方太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培训(2016年11期)2016-12-23 09:27:00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大道与匠心》
人力资源(2016年3期)2016-03-18 1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