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2015-07-13 21:55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221127
学周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重点课文文本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221127)

删繁就简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庄莉(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单集实验小学221127)

语文教学需要回归,其本原应是“简单教语文”,阅读文本,让学生与文本“亲近”,领悟语言美,感受文本内涵,在语文教学中,简而精、简而丰,简单而厚实。

简约意识语文实效

语文教学回归本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真正把阅读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亲近”,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深层次感受阅读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树立简而精、简而丰、少枝多果的意识,解开思想的枷锁,从实际操作做起,上出简单而厚实的语文课来,就是要注重一个“简”字。

一、教学目标要简单

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返璞归真,我觉得应该在预设上下工夫,特别是在确定教学目标上。每节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所有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确立不宜繁杂,要明确、集中,一堂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有限的,学习内容的多少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外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语文教学达到高效,这就需要直入主题,删去繁琐的、不明确的,让目标简单明了。对一节课来说,教学目标要简明,要科学、贴切、可操作,实实在在。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明确课文教学的目标,熟悉理解教学重点内容是精减教学内容的首要问题。确定课文教学重点的三个标准。

1.教材中课文和课后等文本的重点;2.每一个单元所有文本材料系统化后的主题内容及这一学段单元训练的难点;3.每一篇课文的文本语言的特点和根据年级不同对文本的选材的特点。

这三个方面相互统一、相互影响、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的整体。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不同、理解能力也不同,我们把既能表达文章主题思想,又具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文本作为教学选材,越简约越好。

蔡林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最好的典型,通过投影把目标展示给学生,并把需要掌握的内容同时展示在投影上。借鉴后我是这么做的:

第一类是找准文章中两到三个重点段落,也就是逻辑重点段。第二类抓住文章主要结构,标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文本语言有特点的段落、词语或句子。第三类发现课文的整体思路、情感线索、思想脉络以及穿针引线的人物等,往往也能找准课文的重点内容。

教材的选文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也是千变万化的,上述三种思能够确定大多数课文教学的重点,但有些课文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黄鹤楼送别》一文的抓手就是让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来感悟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深深地体会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内容简约就是大胆舍弃与学生的学习关联性不强的内容,让有特色的文本大放异彩,其他的留给学生,让他们进一步挖掘,展开想象,体会语言之美。

三、教学环节要简洁

课堂教学高效连贯,体现在每一个节点的无缝对接。这种节点多了,再高明的裁缝也没有办法缝制好。减少节点,去掉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还课堂一个简洁。

方法要“简”,合理优化,强调读。一改传统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分析课文内容、挖掘人文内涵的教学套路,就是让学生读起来,大声读、小声读、同组同学一起读,读出语言韵味,读出文本内涵。语言的内化在于读,情感的积淀在于读,理解的升华在于读,内化语文素养在于读。

因此,教学环节简化,最重要的体现在对学习内容的泛读、精读等读书的环节上。教学环节以读设计,简洁明快,这样才能成就课堂“收成”的丰富,也才能让教师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四、教学手段的简便

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为语文教学带来很大发展,语文课堂变得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了。但有时适得其反,学生只看到花里胡哨,没有体会文本的韵味。如阅读教学,让学生诵读文本,感悟文本,这就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电化教学手段,运用到语文的阅读教学反倒是一种资源浪费,是在“作秀”。

例如,有位特级教师的一节公开课,在教学中,没有多媒体课件,没有音响,只有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大黑板,加上简洁而不失生动、准确而不失优美的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快乐,学得幸福,学有所获。课堂上书声琅琅,品读有味,训练扎实。教师的课堂上飘着浓浓的语文味。这位特级教师没有精彩的演讲和花哨的形式,所有的学习都是围绕课文中的句子来进行的,学生在交流时精彩不断,尽显“个性化体会”的风采。

语文教学就是这么“简”,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简单教语文,学生就会学到不简单的语文,让语文课散发出语文的味道。

(责编 金东)

猜你喜欢
重点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重点推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