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蠡县中学071400)
浅谈在语文课堂中被忽略的汉字教学
王静(河北省蠡县中学071400)
随着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高中的语文教学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注重了学生对文本个性化的解读,而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语文的基础教学——汉字教学。
语文在生活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汉字是语言文化的载体,是一切文化的基础,语文教学中忽略了汉字这一基础教学,一切只是空中楼阁。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却是汉字教学在逐步退出高中语文课堂,学生汉字书写水平在逐渐下降。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受到了人们的热捧,场内外的观众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同时,不得不面对自己书写难看、提笔忘字、书写错误,甚至对这个词陌生的尴尬现状。
而现在的高中生,本应该处在不断地学习、积累字词的阶段,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尽如人意。在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中,错别字多、用语不规范、句子不通顺的现象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在前段时间,在学校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学生参加了河北台少儿科教频道“脑力冲击波——汉字大比拼”的初赛活动。大赛的题目都是新课标里规定的高中生应该掌握的字词,可是面对“青睐”“打烊”“纰漏”“未雨绸缪”等这样熟悉的字词也有学生写不上来。
作为语文教师,面对以上尴尬现状,我深刻地反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对汉字书写的教学
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对汉字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已经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高中阶段就可以忽略汉字书写的教学。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的基本特点这样定位,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虽然由于中小学生年龄阶段、心理机智发展等不同,语文教学的重心也不同,在高中阶段应该更突出语文的“人文性”,但是“工具性”是语文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舍弃,“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重视书写,写一手漂亮的字。同时汉字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走出学校,汉字也应该是一个长期坚持学习的内容。
教师对汉字书写教学的忽略,也跟现行的高考形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和适应学生的发展,高考制度一直在探索、改革,但现行的考试形式依然主要是用分数来衡量学生。这就造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强调考试范围内的知识,考试题型里面没有出现的一律忽略。从2012年河北省实行新课标高考后,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题就退出了高考的舞台。在《高考大纲》里,对学生的能力虽然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等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也清楚地写明了“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要求,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教师依然只看高考题型,没有对字音字形的考查,就忽略了对汉字的教学。这势必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书写能力下降。
(二)学生对汉字书写不重视
在智能化的今天,人们往往借助手机、电脑等媒介进行交流,过多地使用键盘书写,智能输入法的开发已经让人们不需要知道字形的构成,只需输入拼音,相应的字、相关的词语甚至句子就会出现,有些电子媒介还具有语音识别功能,这大大降低了对人们汉字书写能力的要求。而学生除了上课、做作业、考试之外,很少有手写汉字的时候,这就导致学生对汉字书写不重视,认为能应付了考试就行。
同时高中生面临着考大学的压力,课业繁重、习题多,很少能抽出时间在汉字书写上下工夫。即使有教师布置的习字作业,也只是应付了事,很难达到提高写字能力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忽略汉字书写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汉字书写在语文教学中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忽略了语文基本功的学习,导致提笔忘字、写错别字、书写不规范现象很常见。而这些现象能直接体现在试卷上。虽然在新课标高考卷中,去掉了字音、字形客观题的考查,但在主观题中,对识记汉字的能力依然有所体现。在古代诗文的考查部分,直接表明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要求,在默写中出现了错别字,整个句子不得分。而现实中,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只注重背诵,不注重默写,最后导致失分。而在作文中,同样也体现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做出了有错别字扣分的规定。而如果作文中频现错别字,也会给阅卷教师留下语文基础差的印象,影响作文成绩。
卷面整洁也是考试的一项重要规定,字迹模糊、潦草也直接影响考试成绩。
(二)语文教学中忽略汉字书写教学,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影响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
汉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发展最主要的工具和载体,汉字书写,本就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国文化必须有文字记载的支撑,才能更好地持续发展。在课堂上重视汉字书写不只是简单地为了不写错别字,而是与学生的文化养成、知识学习甚至认知训练都有很大的关系。而现在使用手机、电脑等媒介后,手写汉字的机会减少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也降低了,长期对汉字文化和书写重视不够,会降低人们对汉字的认知度,势必会造成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困难,进而影响其使用、传播和传承。
(一)教师要改变以往的错误观念,让汉字教学适当地回归课堂
在高中阶段没有必要把汉字书写完全作为重点,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合理地渗入到课堂当中。要兼顾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明白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在侧重语文人文性的同时,注重构建人文性的的基础,让汉字书写教学适当地回归课堂,让语文的精神大厦有更稳固的根基。
(二)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改变学生频写错别字的现状,首先要让学生对汉字感兴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横平竖直的“方块字”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文化背景,认识汉字的发展过程,体味汉字的独特魅力,把汉字作为一种文化来学习。这样既能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跟语言文字相关的节目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增加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探寻文字之美。
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碰到印象模糊的、陌生字词时,要及时地查字典,及时解决,不能只是忽略不计。
(三)把握汉字的特点,方便学生记忆
汉字本身是形、音、义三者的完美结合。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在教学中,不能只是机械地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形状,要根据汉字的形音义,挖掘它的文化意蕴,从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认识这个字,加深印象。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正确地面对学生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事实,并积极地想办法改变这种现状,让汉字教学适当地回归语文课堂,夯实学生的基础,挽救汉字危机。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