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姜寅基(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734000)
体育教学改革:传统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差异;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缺乏整体性;应试教育体制的制约;体育教学资源配置不平衡,城乡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不够。加快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把“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落到实处;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特别是乡镇农村学校的投入、利用与开发。
体育教学对口支援公平教育学校与社区
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出现好转。但学校体育仍然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把体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30年。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也在蓬勃进行,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丰富了学校体育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探索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接受实践的检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改革实践成效。
1.传统体育教育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巨大惯性影响体育教学改革的因素和环节很多,短期内体育教学体系在一朝一夕内变革是不现实的。这个问题之所以深刻,是因为它涉及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理念、各个学校的“一把手”负责人的“爱好”以及教育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等重要问题。
2.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在经历了“竞技体育”“素质教育”“快乐体育”“阳光体育”等时期。体育课内容庞杂、主题分散、形式主义、华而不实,更有不少学校随意挤占、挪用、停上体育课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正开足开齐体育课的不足30%;开设课外体育活动的占40%,开设体育健康理论课的占25%,多数学校不能够开展业余训练。体育教学失去个性,教学过程“蜻蜓点水”,教学质量下降,体育课随意性大,近20%的学校采用“放羊”式和“半放羊”式的教学。
3.体育教师资源配备不均衡,待遇偏低。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是受到种种因素的干扰,存在着“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现象。体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重智育、轻体育现象仍然存在,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得不到保证。体育课名存实亡,学生体质严重下滑。
在教育投资方面,城市和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差距很大。作为人力资源的主体——体育教师,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像其他学科的老师一样,需要评职称、晋级,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在学校学期、年度考核中不被看好,工作得不到领导的肯定,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打击。
4.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设施资源由于受重视程度不够,教育经费短缺,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例20%,其中实心球、哑铃、“山羊”、跳绳、栏架、等半数以上数量不够,从布局上看:单、双杠、篮、排球场、沙坑等,“分散”多于“集中”。“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占80%,其中50%学校只有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90%以上体育教师感到不便组织上体育课,大多数学校达不到完成教学任务的设施条件,更谈不上不断改革教学内容所需的体育设施,使体育教学变成无源之水。
1.开足上好体育课。确保每天锻炼1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定期不定期举办各类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高、中考毕业、升学的必考课。
2.加快体育教师配备。鼓励体育教师“送教下乡”,“实施轮岗制度”,定期组织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和优秀课研讨展示活动。
3.突出重点项目,力争校园传统项目取得重大突破。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体育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4.正确处理好继承与改革的关系。学校体育取得的显著成就;在不否定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前提;借鉴先进的思想和方法;在肯定继承过去同时,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理解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课程建设到体育课教学,从课外体育活动到课余运动训练,从师资队伍建设到场地器材配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和精神财富。将有助于体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乡土教材。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实际、不同民族地域特点以及学校实际情况,开展适合各地区、各学校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体育活动内容不断涌入校园;学校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设施以产生最大的使用效果;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资源,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在不违背学校教育规律或原则的前提下,挖掘民族和地方传统体育健身项目,引入新兴健身项目,把乡土教材、自制健身器材、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引入课堂。如街舞、搏击操、竹竿舞、抖空竹、太极剑、广场舞、花样跳绳、毽球、锅庄舞等诸多项目。充分利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开发设计学生心中理想的教学内容。组建各种形式的俱乐部,做到“学校有特色,班班有项目,人人重参与”;体育工作者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坚定不移的信念,迎合学生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利用体育课轻松快乐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评价不同学校的改革,深入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地指导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改革。
6.重视体育教学资源的投入、利用与开发。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推行有效政策,加大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另一方面,搭建平台,使城市与农村之间、学校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学生之间多一些交流、沟通。
推广先进经验与改革措施,了解国外先进教育思想,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应充分考虑现有的基础和实际;作为上级领导部门,全面贯彻和落实2014年7月30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水平;学校统筹按安排,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不懈努力。
[1]袁贵仁.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
[2]陈斌.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出现的不适应及对策研究.
[3]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