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734100)
让情感之花在语文高效课堂中绽放
郭军(甘肃省山丹县第二中学734100)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此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善于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
高效课堂情感绽放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把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无疑是对语文学科认识的一次重大超越。语文学科积淀着太多人类文明的结晶,富有浓郁的人文特色,较之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似乎更强调情感,有更多的文学、艺术,有更多的幻想、想象,也有着更多的情和爱。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点。因此要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应善于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进而促使学生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凭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一种具体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潜在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文本,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降低教学难度的做法。成功的情境创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升华课文主题,开启想象的空间,水到渠成地解决教学难点,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例如,我在教学《春》这篇散文时,首先给学生展现了五幅图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春人图,柔柔的风、青青的草、灿烂的花、绵绵的雨,一幅幅美丽画面把学生引入绚丽多姿的春天。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再配上美妙的音乐,图片随着音乐不断切换,让学生在欣赏大好春光的同时,感叹春的美丽,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得到美的熏陶。
因此,一种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会激起学生的情感需求,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的教育只有深入到这个隐性的世界,激活这些人性的细胞,才会产生点石成金的效应。
要让学生体会一篇课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开拓其审美联想和想象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品析文中极富艺术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涵的艺术美、哲理美和情感美。品析词句同时也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心灵与文本的交融。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深入品析课文中的词句,让学生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
教学朱自清《春》这篇散文,在赏析充满诗情画意的五幅图时,可引导学生揣摩“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上的丰富内涵,品味“偷偷”“嫩嫩”“绿绿”等词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情趣;可引导学生找出描写景物的一系列动词“钻”“闹”“散”,然后让学生思考“这些词在描摹景物上有何特点?”“营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意境?”通过指导学生仔细揣摩作者在用词遣句方面的功力,体味文章美的情感。
品词析句的过程是文本细读得以实现的手段和方法,是学生情感积淀生成的过程。一篇优美的文章,其丰富的人文色彩,情感态度往往可以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体现出来。因此,在阅读课堂中,我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起来,让品词析句“亮”起来,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语言学科,所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朗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文本中的情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于漪老师说过:“语言或铿铿锵锵,如金属撞击声;或潺潺淙淙,如小河淌冰。伴随着悦耳的音响,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
有感情地朗读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读时,节奏、停顿、重音,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婉转缠绵、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叩击他们的灵魂,拨动他们的心弦,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审美因素也会自然而然地向学生释放,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感受中去接近作者的“旨趣”。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就会更快地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探讨研究、自主合作、交流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本剧表演,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正是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课本剧表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熏陶教育,它以其生动的艺术表演形式陶冶学生的情操,感悟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在课堂上编演课本剧让学生体验角色,设身处地感悟人物的特点,既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在完成对课文学习的同时,穿插了三个微型课本剧表演:初到楚境,见到楚王,酒宴交锋。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的特点,扮演不同的角色,自己设计人物语言和动作,经过短暂的排练后,在课堂上即兴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掌声不断,小演员把晏子能言善辩、机智勇敢,为国争光的人物形象展示得栩栩如生,把楚王的贪得无厌、狡诈阴险的特点刻画得惟妙惟肖。观后我的体会多多:学生的才智不可小觑,他们善于表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上把握时机,给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点的舞台,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营造积极向上、愉悦活泼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既得到文化知识的熏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对文中的人物的个性特点得以把握,从而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减少了枯燥、繁琐的讲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课文的重点、难点,达到教和学的最佳优化,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语文教师应让情感之花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让情感充满语文课堂,这样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奏响学生的情感之音,才能更有利于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编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