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状元王世则籍贯问题简述

2015-07-13 06:49临桂县文物管理所541002
大众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永福籍贯状元

蓝 冰 (临桂县文物管理所 541002)

北宋状元王世则籍贯问题简述

蓝 冰 (临桂县文物管理所 541002)

状元的籍贯问题,自古多有争议,北宋状元王世则也不例外。笔者结合新近的研究发现,列举了史料记载有关王世则籍贯问题的三种观点,并对其历史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状元;王世则;籍贯

王世则(公元963年-1008年),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状元,因其在省试及殿试中皆获一甲第一名,被称为“两榜状元”。曾出使交趾(今越南),官至谏院正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史中,状元仅产生过700余名。故关于状元的籍贯,自古多有争议,王世则亦也不另外,本文试图对王世则的籍贯问题进行简单的论述。

一、史料有关王世则的籍贯问题的几种观点

关于王世则的籍贯问题,史料记载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长沙县说。最早见于宋代史籍《登科记》及《续资治通鉴长篇》,随后为清代古籍《续资治通鉴》。《登科记》是最早记录王世则的古籍,宋代(960年-1279年)319年历史,共举行过118次考试,凡殿试唱名放榜后,沿唐人之风,登第人皆列叙姓氏、乡贯及父祖名氏,以登第先后为序,编成《同年小录》(或称《登科记》)。在当时,《同年小录》普遍流行,士大夫家多有藏之。故《登科记》中有“长沙王世则”的记载。《续资治通鉴长篇》则是宋代史家李寿仿汉司马光《资治通鉴》写的北宋编年史书,其中也记载了王世则中状元的事: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丙子,上御讲武殿,复试礼部贡举人,擢进士长沙王世则而下百七十五人,诸科五百一十六人,遂并为定制”1。而《续资治通鉴》则是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历史学家,大学者毕沅所著,毕沅在其所编的《续资治通鉴》中记载:“太平兴国八年三月丙子,御讲武殿复试礼部贡举人,擢进士长沙王世则而下七百五十人、诸科五百一十六人,并赐及第。进士五十四人、诸科百十七人,同出身。始分甲,赐宴琼林苑,后遂为定制。”2

二是永福县说。正史最早见于明代史籍《大明一统志》及《广西通志》,随后是清代的《粤西诗载》及《永福县志》等。《大明一统志》于明天顺五年(1461年)成书,书中云“王世则永福人,举进士第一”3。嘉靖版《广西通志》为黄佐于1531年间修纂成的广西现存最早的一部通志,他在书中记载说“王世则,永福人。太平兴国八年状元”4。《粤西诗载》是汪森于清康熙年间撰写的。他在书中卷首的《粤西通载发凡》历数广西明代以前状元云:“唐则临桂赵观文,五代则平南梁嵩,宋则永福王世则,皆状元及第,而宋世三元止三人,潭津冯京居其一。”5而光绪六年永福知县林光棣修的《永福县志》则是曰王世则“世居城(永福)内”“世则所居前临洛清江,后枕凤巢山”。6

三是临桂县说(即古义宁县说)。即临桂王家山村人。主要依据新近发现的临桂县王家山王氏古籍族谱、王世则祖母墓碑记载及民间传说。现存王世族谱修于清康熙四十年,据王氏族谱记载:“始祖王贵,葬土名王贵坪,妣阳氏……三世祖王进勇,生下一男世则,宋朝兴国八年殿试第一名状元,移居永福县,今状元坊存,窃闻其庙裔同抚与永茅口口村汤家。”王世则祖母墓位于临桂县王家山村东面的对岭牛包寨,山形极似一朵莲花。对岭是一条延绵数公里的山脉,义宁千百年来流传的民谚云:“对岭两朵莲、一朵出探花、一朵出状元”。即民间传说对岭有两处形似莲花的风水宝地,一朵孕会育出名代探花萧九成,一朵孕育出宋代状元王世则。王世则祖母墓碑文如下:“王贵公之长妇,文德公之元配,宋故二祖妣王母肖氏五佳城,男进勇移居永福,孙:世则(权世)钦点状元、权(佐、佑、印、案),大清同治辛未年重立。”在临桂,王世则游两江古城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秋,王世则回乡祭祖后从义宁桑江古渡乘舟顺义江而下,当舟行至两江古城渡口时,弃舟登上当时已是重要军事要隘的两江古城。两江古城位于临桂县两江镇城联行政村,扼永福、百寿、融安到桂林的交通咽喉,地势险峻。古城方圆约1.4平方公里,城东南西北各有一座城门。 城内有七个水塘,并建有三街六巷,东门河边有渡口一巨石露出,形似犀牛;南门口置有石狮一对,远处有一起伏土丘,形如狮戏绣球。西门建有一座砖塔,距塔里许,有三山耸立,形如笔架,北门有九座土岭,沿河相连。古人认为:两江这个地方象一只飞翔的凤凰,古城北面的凤凰林场为凤凰的身,古城为凤凰的头,故古城被称“凤凰胜地”。王世则登上古城,游了小半天,天色已晚,面对壮美的景色,意犹未尽。当晚与同伴在东门城楼上把酒言志,并即席赋诗一首《九月初三日登两江城观新月口占》:“两江城踞凤凰头,街市繁华一水悠,东去犀牛望明月,西来铁笔写春秋。北驱九岭如奔马,南舞双狮滚绣球。更得三星齐拱照,登临欲上揽银钩。”他用短短的五十六个字就把当时两江城的地理位置和山河气势,栩栩如生的描绘出来。言简意赅,豪气冲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二、历史成因分析

其实无论“长沙说”还是“永福说”都是片面的,因为他们没有厘清“籍贯”一词定义。所谓籍贯,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一个人的祖籍或出生地”。 即按照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说法,籍贯是祖籍的一种表述。一个人离开祖居或出生的地方,长期居住外地,依附于外地的户籍叫寄籍或客籍,原先的籍贯叫原籍或祖籍。支持“永福说”的人认为,之所以有长沙一说,是因为王世则贡举时“寄应于长沙”7。所谓的“寄应”就是寄名记籍。并说这种情况在北宋时期相当普遍,因为唐末五代长期战乱,许多人的户籍多已丢失,加上刚恢复科举制度不久,许多制度、规则还不够完善,不少考生为了方便取得功名,或者在有名的大州大县买下田产立户,或者干脆“寄应”他籍,把户籍填到别人的地方去。如宋洪迈写的《容斋随笔》就有记述:“按《登科记》,孙权榜(真宗咸平元年,后王世则几科)五十人,自第一至十四人,惟第九名刘烨为河南人,余皆贯开封府。其下二十五人也然。不应者人士中选如是之多,疑外方寄名记籍为进取之便耳。”《登科记》录下的“长沙王世则”,应该就是这种状况。王世则所在的永福县,当时只不过是桂州辖下的一小县,而桂州于五代除了前后几年属南汉之外,长期属楚管辖,楚国的首府则在长沙。故王世则“寄应”长沙是合情合理的。8其实笔者认为这只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因为王世则出生于公元963年,已是北宋,更不用说其中状元是已是公元983年。但是,如果按籍贯的定义去解释就比较好理解了,据史籍记载:“五代时(907—960年)义宁属南楚国领地:公元907年马殷置义宁镇。927年,后唐正式封马殷为南楚国王。马殷改潭州为长沙府,作为国都。后晋天福八年,南楚置义宁县,隶桂州。后晋开运三年,义宁改隶溥州,两宋时期,义宁县属静江府管辖。明代隆庆五年(1571年),置永宁州,治所在今永福县百寿镇,义宁县改属永宁州直至清初。”再据王氏族谱记载,王氏迁居王家山的始祖为王贵,即王世则的曾祖父,如果王世则的曾祖父于五代动乱时期才从原籍长沙南迁义宁县,按照“籍贯”的定义,《登科记》将王世则说成“长沙人”并没有什么不妥。至于永福说,笔者认为,明、清史籍之所以有此一说也是与原义宁县的历史沿革有关。因为义宁县历史上既曾经是南楚国(都长沙)的属地,又一度为永宁州(含永福)的辖地,明代起史籍将他说成永福人其实很正常。至于临桂一说,因为王世则既出生于义宁,其祖父于五代随曾祖父迁入义宁县,至其父亲在王家山已居住两代有余,后王世则虽又随父亲迁往永福县,但按照《辞海》对籍贯的解释,其历史事实依据是最为充分的,永福县只能算寄籍。至于《义宁县志》为什么没有记载王世则中状元之事,那是因为其祖籍虽为义宁并出生于义宁,但少年即随父举家迁往永福寓居,况且此前的国史《大明一统志》及《广西通志》似乎已有所谓明确“定论”,清道光年间才修的《义宁县志》没有记述也就不足以为怪了。

三、余论

综上所述,不论长沙说、永福说还是临桂说,其实皆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但临桂县说理由最充分,因为可以从其族谱、祖母墓、祖父墓、曾祖父墓皆在临桂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据。由此,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会有长沙说和永福说。当然从今天来看,说王世则是永福人也并没有错。如同现在说桂林市郊的唐代状元赵观文是临桂人和桂林人都没有人否认一样。故此本文最后想用宋淳熙元年(1173年)范成大在桂林《鹿鸣宴诗并序》中写的诗作为结尾:“维南吾国最多儒,纵观招招赴陇书。竹实秋风辞穴凤,桃花春浪脱渊鱼”。说的就是唐代临桂桃花江畔的“脱渊鱼”状元赵观文及宋代辞穴离乡的“辞穴凤”状元王世则。

注释:

[1]宋· 李寿《续资治通鉴长篇》卷24.

[2]清乾隆·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1.

[3]明天顺《大明一统志》卷八十三·人物.

[4]明嘉靖·黄佐《广西通志》卷四十四·人物传.

[5]清康熙·汪森《粤西诗载》·粤西通载发凡.

[6]清光绪·林光棣《永福县志》·人物.

[7][8]若谷《广西历代状元考辩》(续)《广西地方志》,1998(01).

[9]清·谢沄《义宁县志》·沿革.

猜你喜欢
永福籍贯状元
纳张元、何永福作品获第十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奖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摄影作品
状元饼
广西永福:实施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
闲散生活
村居
袁崇焕的籍贯
游永福樱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