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亚 (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 050090)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徐雁教授二三事
马红亚 (石家庄市信息管理学校图书馆 050090)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与徐雁教授相识已经六年了(2008年—2014年)。6年来,我在读徐老师的书,聆听他的讲座,当面受教乃至邮件往来过程中,深刻领略到他治学严谨、做人谦逊的学者本色和奖掖勤者、提携后人的师长风范。他那“惜时·惜缘·惜福”的人生价值观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徐门弟子,以及受其点拨和指引,在阅读与写作道路上奋力前行的后辈学人。
我第一次与徐雁教授相见,在2012年的深秋。徐老师应河北省图书馆邀请来冀图讲坛做读书专题讲座,我有幸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徐雁教授。讲座的题目是《美味何如诗味长——中外经典作品及文化传承》,那一天省图负一层的多功能厅,坐满了石家庄市高校文学社团的学员和热爱读书的市民朋友。学识渊博的徐老师,结合“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及《长恨歌》《围城》《鲁滨逊漂流记》等中外名著,以及莫言、林语堂、孙犁等读书名家的求知经历,具体分析古今文学名著作品和名家人生的关键性看点,讲述古今经典名著对于读者的智慧启迪,论证了“最是书香能致远,至乐何如读好书”,以及“万物皆书卷,天地阅览室”“读有字书,识无字理”等深刻的阅读文化学哲言。作为阅读文化学专家,他以专业的眼光指出:善读者,在于汲取作家通过作品所要表达于世的“核心人生智慧”。
徐老师的讲座,严谨周密的逻辑之下亦不乏生动活泼的趣语。会场不时爆发出一阵轻松的笑声。一位仰慕徐老师的热心听众,即兴写了一首 “徐雁教授书香远扬”的藏头诗,把纸条传到了讲台。徐老师拿起一看,脸“腾”地红了。那一幕,坐在台下第一排的我看得清清楚楚。主持人要当众宣读那首赞扬他的小诗,徐老师却微笑着连连摆手。这不经意间的一瞥,却让我感受到了老师做人低调谦虚的一面。讲座结束,许多听众围上来请徐老师签名,他温和地笑着,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没有名人的架子,也看不出丝毫的不耐,这是我眼中平易近人的徐老师。
遇上徐老师之前,我是一个写字求快、缺乏耐心的人,有时自作聪明,总想走捷径。心浮气躁,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毛糙。这一点自然逃不过徐老师的“火眼金睛”。记得有一次做书目推荐,我把第一本图书信息按标准著录格式写完后,后面的其他书目就开始心不在焉地画起了省略号。我当时自以为是地想,反正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徐老师清楚,却忽略了还要让其他读者看明白这一点。徐老师一眼看穿了我的“懒惰”,却不直接批评我,他不动声色地为我提供范例,让我参照着逐一修改到位,甚至连一些键误的错字也一一指出纠正。老师一丝不苟的身教与言传,让我羞愧不已,从此对待学问再也不敢偷懒。
初学写作之前,我热衷于在作文中使用一些华丽的辞藻,甚至违背语法和修辞,自造词汇,颠覆词性,颠倒语序,有意制造一种艳丽的语势和特殊的表达效果。徐老师包容了我的种种缺点和不足,为我指明了一条要“文风质朴,言之有物”的作文道路和“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做人准则。徐老师的书中,曾引用近代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励学名言,这是他治学作文的标尺,也是后辈学人应该引以为戒的修学法宝。
每当我粗心大意,徐老师总是善意地提醒我要注重细节。而我亦是在日常点滴小事中,渐渐领略到细节的感人之处。由是懂得:细节决定品质。
2014年10月22日到10月24日,我参加了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在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4华夏阅读论坛”之全民阅读推广高级馆员研讨会。参会之前,我与徐老师联系,想带上他的部分著作请他签名。老师欣然允诺,并把自己心爱的图章从南京带到了无锡。第二天早饭后,当我从酒店前台取回那些书,准备拿到房间里逐一欣赏老师的题签时,发现之前装了满满一包书的手提袋,被细心的徐老师用白色的编织绳打了一个结,这样就避免了书籍遗漏,提起来也不会勒手。与我同住一个房间的龙晓蓉老师拿去给徐老师题签的装书的纸质手提袋,取回来时则多加了一个袋子——是徐老师担心书太重,手提纸袋的绳子不堪重负中途断裂,未雨绸缪地想到了补救措施。这些不经意间的细节让人心头一热。我们俩对面感慨的同时,徐老师心思细腻、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优秀人文品质,无形中又教给了我们很多。
作为一名图书馆学专业的毕业生,徐雁教授对图书馆员这个职业,一往情深。他自己虽然没有工作在图书馆第一线,但他为图书馆工作的创新服务与未来发展可谓鞠躬尽瘁,花费了大量心血。从事阅读文化学研究多年来,徐雁教授始终坚守在全民阅读推广的前沿阵地,无私奉献,在全国各地播撒了不计其数的读书种子。他爱护每一颗读书的种子,注重国民“阅读情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只要是真正热爱阅读的人,只要对方真诚向他求教,他都会不吝时间、不惜气力、不做保守地一一回复,他珍视每一个“读书种子”的阅读情意,对每一位勤于读写的图书馆员,都会尽最大的努力指引、帮助和扶植。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除了徐门研究生弟子,我和四川省图书馆龙晓蓉、安徽建筑大学图书馆李文蕾等老师,是受教、受益最深的。徐老师不以我等愚钝,手把手教我们作文,及时鼓励和肯定我们的进步,并不计劳苦为我们修改文章,推荐到专业期刊上发表。
本人即将付梓的读书随笔集《墨淡书香》,便是近年来徐老师指导下读写的产物。是他在我前途渺茫时,为我指明了一条阅读和写作的道路,使我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在默默耕耘中,不时有收获的惊喜出现。而我,便是在老师教诲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达观态度中,默默经营着自己的职业人生。
事实证明,徐老师指导下每一颗读书种子的成长历程,其间都有他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无私奉献。这是一位富有专业情怀和社会公益心的人文学者,他的言行举止,无不体现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长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