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睿 (长春建筑学院 130607)
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李睿(长春建筑学院130607)
摘要:迄今为止,我国有484所高校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沿用了公办高校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教育面临很大的考验,本文针对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现状,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H14663
迄今为止,我国有484所高校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相对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环境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基本上沿用了公办高校的培养模式,其专业教育面临很大的考验,因此,如何构建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保障学生就业,是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民办高校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环境设计是一门集建筑、材料与施工、园林、景观、室内外设计等多方面内容相交叉的学科,要求设计人员既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实践能力;既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又要有独立的创新意识,因此,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对专业发展和建设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民办高校,要使毕业生能够在社会上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从环境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导向来看,构建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相对与公办院校而言民办高校受师资力量、实验条件、生源质量等因素的制约,毕业生各方面能力与公办学校毕业生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毕业生就业方向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体系,尤其是要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设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使毕业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更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环境设计所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服务于社会生产一线”的应用技术型高级环境设计与制作人才,要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完整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形成互动的良性关系,提高环境设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采取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与手段,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与应用能力,并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实践等教学形式与手段,提升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民办高校构建具有其特色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至关重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时
在教学体系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时。根据课程性质和理论教学的进度合理安排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分布学期、教学目标及考核办法等,做到理论与实践合理搭配、相辅相成。加大实践课程的课时比重,环境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专业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一般应安排在三分之二以上。在课程内容安排上,除了要针对专业所需的相关能力外,也要兼顾或参照相关行业、岗位相对应的行业需求,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2.建立并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基地建设
民办高校应联合相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并完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更深入了解企业以及社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使学生毕业能够尽快适应岗位并胜任工作。具体的实施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大对环境设计专业实验室的投入,使实验室的种类和设备型号与现有行业使用设备基本保持一致,以开阔师生眼界,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及新技术。
第二,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落到实处,使学校和企业进行有效对接。与相关企业加强联系、合作,使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教师深入企业增加实践经验。与设计公司、设计院等单位建立设计实习、社会实践基地,签定共同培养计划,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第三,建立工作室,创建专业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要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作室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通过竞赛选题、工程实例、合作项目等,教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民办高校来说,缺乏高素质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一直是制约民办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瓶颈。因此,民办高校环境设计要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采取助课评优等措施,激励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完善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百分比,有计划的选派青年教师到环境设计行业相关企业进行实际锻炼,增强其专业实践能力;还可以引进既有理论修养,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以邀请环境设计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授课、指导实践,将前沿的行业知识和信息传达给学生和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队伍。
第三,加强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规范教师的“教”——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的执行等方面的监控。引导学生“学”——建立引领制度和促学措施。开展“学生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活动,建立健全教与学的评价机制,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对市场激烈的竞争,为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民办高校要结合环境设计的专业特点,紧紧围绕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定位,理清思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有效构建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伟.构建艺术设计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J].装饰,2006.
[2]陈巍.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及其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5.
[3]陈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艺术教育,2011.1.
李睿,长春建筑学院公共艺术学院讲师,设计方向:设计艺术学。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