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良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414000)
水彩教学中的意境营造探究
刘文良 (湖南理工学院美术学院 414000)
意境营造是绘画创作中重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同样在水彩创作中通过营造意境使水彩艺术作品呈现无限的韵味和诗意,在水彩画中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本文以水彩教学中意境营造探究为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使学生在教学中认识和了解意境的美学本质及意境之美的审美表现,并在水彩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创作实践掌握、运用好意境营造的表现方法,促进学生水彩创作能力和作品格调的提升。
水彩;教学;意境营造
意境指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在客观自然物象诱发下而产生的美的空间,是作品所表现的真实物象的内涵,有着无限张力的韵味,是一种隐约飘渺的境界。意境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体现着东方人所特有的艺术气质和审美观。意境的构成是以画面的空间境像为基础的,通过对纸这个平面材质的把握与经营得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的空间效果,这不仅是创作的归依,同时也是情感的共鸣。绘画是通过塑造直观、内在的艺术形象构成意境的。艺术家借助水彩这个媒体来表达主观情感时,通常会给观者留下各种不同的感受和艺术遐想。
水彩画因自身的材料特点及水的媒介作用,使得它具有水色融合、虚实相生、意象造型的特性,是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美的艺术再现和艺术家主观情感升华的最好载体,这两者的有机联系形成了的意境之美。对于绘画艺术而言,意境产生的对象不一定都是抽象的,具体的物象也可以达到意象的境界。意境更多是指精神上的,而不是形象上的东西,这是水彩画自身文化特性和表现空间所决定的。水彩画与生俱来的灵性把水彩画的特性、本身特有的美感表现出来,通过水色交融来营造一种诗情画意的意境之美。水彩艺术的意境之美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
1.平淡清新的意境。中国传统美学强调“平淡”“简易之美”。水彩画的独特魅力在于水色结合,水色在交融变化中产生无限的生机。水与色的浸染、渗透,为水彩画带来了明快亮丽、清新深情的画意之美,水彩作品就如同我们心灵的抒情散文,给人以心灵的洗礼。干净、透明、雅致是水彩画最为突出的特点,它蕴含了画家最纯粹的情感以及高雅的情调,水彩画面洁净,从不拖泥带水,善于作瞬间形象的捕捉和情感表达。这种可以在水的流动中“率性而为”的画种,可以极大可能地根据个人体验及情感释放的需要自由发挥。创作过程中通过水的稀释、色彩的融合,浸染、渗透以及白色纸本质地的映衬,产生生动、淋漓的水色效果,给人清雅舒畅的感受,体现出一种平淡清新的意境之美。
2.细腻轻柔的意境。由于水彩材料具有透明以及不可覆盖性等特性,因此在水彩创作中艺术家通常在表现方法上采取了和其它画种不一样的方式进行物象塑造。为了保持画面的透明感常常采用干后重叠、干湿结合的表现方法,这种创作方式能在创作中对需要表现的物象及景物的塑造既能保持水彩透明的特性,又能通过重叠、干湿的衔接对景物的塑造产生细腻丰富的层次,在水的作用之下显得轻爽柔和,如同轻松、婉转、愉悦的轻音乐,带给观者细腻、轻柔的意境之美。
3.简约空灵的意境。简约空灵的美学特性来源于中国传统美学,简朴、自然空灵的意境是一种充满灵气的“无极之境”。它是立体无边的,指纯净、虚净、空旷的气氛之中透露出生命灵气的那种境界。中国水彩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审美观影响,在中国水彩艺术家血脉中早就融入了中国人文精神,所以在创作中也会以本民族特有的思维进行实践和创作。通过幻化的水色变化、虚实的转换、黑白的配置等营造出一种如梦般的诗境,体现着诗意浪漫的艺术品格。形成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水彩艺术精神内涵,从简约、清明、空灵上体味水彩艺术美妙风韵。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意境的外在和内在表达方式来探究水彩艺术的意境营造。水彩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意境是艺术家绘画技法与情感完美结合的结晶,是在水彩创作中物我合一的结果。艺术家在面对繁杂的自然物象和瞬息万变自然光色时,在惊叹、沉醉于自然造化之美的同时,需要寻找一个表现的载体来释放内心的情感。首先,水彩艺术意境的营造必须从创作中视觉的选择、画面的构成、图式符号、表现技法等意境的外在表达方式来作探究。在创作的开始就需要从画面构成上注意画面的意境营造、气韵的生成,强调灵性表达,寓情于景。水彩艺术常将自然中的云雾、光影、远山、近水、烟霞等等作为表现意境的形式因素,使画面达到凝聚疏旷、动静相宜、调和对比、变象达意的艺术效果。在创作中用水、用色以及笔法的使用上也着力于意境的营造。如水、色的运用注意把握含水的多少,水色的由浅入深,由湿到干,由浓及淡。在笔法的运用上也注重处理远近、虚实、浓淡、轻重缓急,讲究运笔的方向和力度。通过这些表现方式的强化运用,使画面的虚实相互转换,相互作用。再加上水彩特有的材质及特性使得水色之间相互交织、流淌、渗透、沁润,形成了水色淋漓、亦幻亦真、虚实空灵、自然天成的意境之美,给人以妙趣天成的视觉审美感受。其次,在水彩创作中艺术家作为创作活动的主体,在情景交融中摄取、感受、处理自然物象形成作品,其中意境的生成是由艺术家自身真挚的情感和艺术思想境界决定的。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更新的意识观念,不断提高的自身艺术修养会直接影响、提升作品意境的传达。在此同时意境的生成还包括作者真挚的情感,意境只所以感染人,打动人,就因为作品形象中寄托了艺术家真挚的思想感情。形象是艺术家情感的化身,缺乏情感意境也就无从谈起。意境生成体现了创作主体与作品的紧密联系,意境的特殊意蕴在于它所包含的富有哲理的人生感悟与体味。
2.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传承传统美学思想,强化自身修养。意境营造作为一种绘画创作表现方法,是东方绘画审美的表达,蕴含着深厚的美学思想。作品中意境的营造及表达和艺术家自身的学识修养、文化底蕴有着直接的联系,同时受主观人文精神影响。这些影响画面意境营造的内在因素,都需要画者自身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学识修养。
3.在发展的艺术趋势下拓展和丰富意境表现形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材料、观念不断更新,新的材料、新的思想、艺术观念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画面中意境的传达,意境营造产生影响。新的绘画材料的不断出现,精神追求,美学观念的更新,拓展和丰富了意境营造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种艺术趋势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作大胆的创新探索,拓展和丰富意境营造表现空间,推动水彩创作发展。
总之,在水彩教学中对意境营造探究,需要在认识意境及审美价值基础上,传承传统美学思想,强化自身学识修养,总结吸收艺术大师们作品中意境营造的经验。并坚持进行艺术实践创新探索,才会在艺术发展的趋势下把握这种艺术形式,提升学生作品的格调,推动中国水彩向前发展。
[1]张文韬.论水彩意境表现的多样性[J].科教纵横,2011.
[2]王猛.水彩风景[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9.
[3] 秦宏.水彩艺术美学[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