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博大精深的汉字看似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实则潜藏着趣味盎然的生活体验与耐人寻味的情感体验。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文本的指导为学生架起了连接生活体验中的“趣”与语言文字内的“情”之间的桥梁。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走进文本寻“情趣”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自己需先与文本对话,探寻其中的情与趣。认真研读文本,了解课文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情感,努力挖掘文本中能让课堂生动有趣的“情趣”点,提高教学效率。
琦君在《桂花雨》中用笔墨描绘出了萦绕在家乡旧宅中的桂花之香,回忆着童年时代摇桂花时的童趣与快乐,在心中荡漾起思念家乡的涟漪。 “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是作者行文的三条主线,也因此我设置了能使学生投入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三大教学环节:细嚼“浸”字,闻花香;演读摇花,玩中乐;玩味词句,品乡情。在课的伊始,我便引出作者父亲所作的诗:“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语缤纷入梦甜。”并侧重诗中描写桂花香、摇花乐和合家温馨等不同的内容来发散教学相应的各个段落,根据各段落不同的情感体验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来诵读此诗,从诗出发理解文章,最后再回到诗中深化感受,使学生在诵读饱含深情的文字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求激发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融情入文的效果。
二、一举一动需蕴趣——变化形式激“情趣”
新课标要求我们落实“生本课堂”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那么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是形成“生本课堂”的前提条件。积极的情绪记忆是最高效的记忆,富有变化的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课堂中的乐趣,给儿童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为中年级阅读设定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的目标。语文课堂离不开读,所以教师可以在诵读的形式上花工夫,以读激趣,在读中品文。比如教学《桂花雨》中时,我用“动”与“静”的方式来让学生读父亲的诗,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我让孩子们在演读中体会作者在儿时的“摇花之乐”。摇花的快乐让孩子们仿佛和作者一起回到了那一年秋季,此时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孩童的身份去读父亲的诗,便是轻松快乐的,于是我引导学生用歌谣的方式边拍手边晃脑袋有节奏地读,读出儿童的童趣,学生在新奇之中积极参与,在这种“动”的朗读形式下,课堂瞬间活了起来。而学生品读了母亲的话,感受到“思乡情”后,再去读诗,便能用“文静”的方式读出作者对故乡的柔情,我再加上配乐来感染学生,营造出抒情性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想学、乐学。
三、一枝一叶总关情——品析词句悟“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这个工具是语文人文性的载体,字、词、句的品析是学生领悟文本情感的催化剂。
1.咬文嚼字品味情。语文的奥妙就在于作者能用平凡无常的文字蕴含感人至深的情感,即使是一处亭台楼榭,也着人意,哪怕是一方花卉山水,也关乎人情。琦君的《桂花雨》非常优美,字里行间都让人觉得像是浸润在一场芬馥的桂花雨中。桂花之香,弥漫乡情。教学中,我抓住一个“浸”字,带领着孩子细细品味这个“浸”,感受桂花香气之浓、范围之大、时间之久。连小小的细节也是作者抒发情感的媒介。在静谧的夜晚,母亲不仅仅是“撮一点”,还“洗净双手”、“放入水晶盘中”,“檀香”也成了这个温馨画面中的一景,这些细节都是父母亲对桂花珍爱的表达。读到这,桂花的芬馥已何止弥漫着这个温馨的家、溢遍着整个村庄,更是潜进了她对故乡那深深的记忆之中。
2.关键词句领悟情。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关键句子品读也是领悟文章情感的重要途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是《桂花雨》中母亲的一句话,我在此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概括出母亲的话——“桂花还是故乡的香”,我相机采用“还是故乡的”的句式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每人仿写一句,“月还是故乡的圆”、“水还是故乡的甜”、“酒还是故乡的醇”等,每一个孩子都如诗人般给文字注入了淡淡的乡愁,琦君对故乡的情感已悄悄溜进孩子心灵。
四、终识庐山真面目——触及情境生“情趣”
情境是语言符号和情感体验之间的重要中介,在情境的强烈感染下能促使学生感悟到其中的思想感情。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学中善于将音乐的气氛、眼前的画面和课文的语言融合在一起,弥补儿童思维抽象程度不够的局限,激活学生内心的情感活动。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情境的设置可以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效地培养儿童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使课堂充满人“情”味。
总之,阅读教学中的情与趣实则将学生引向了审“美”的体验,在语言文字、艺术熏陶、情境体验的滋润下,摆脱了单纯工具性的枯燥,从而达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作者单位: 昆山朝阳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