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石质列鼎考释

2015-07-12 18:56王静芳吴存浩
潍坊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石质铭文纹饰

王静芳,吴存浩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西周石质列鼎考释

王静芳,吴存浩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潍坊学院文博院收藏了一组编号为W Y SD 02的铭文石鼎,数量为9个,规模依次递减,当为周代最高统治者所使用的一种列鼎。这组有铭文石质鼎的面世,对于研究鼎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周代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西周;铭文石质列鼎;形制

在潍坊学院文博研究院所收藏的文物中有一组编号为WYSD02的石鼎,此组石鼎数量为9个,石质鼎自大到小,规模依次递减,为石质鼎中最为显赫的一种。这组石鼎应当是周代最高统治者所使用的一种列鼎。这组石质鼎的面世,不仅对于研究鼎的发展与演变,而且对于研究周代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都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试做考释。

一、石质鼎的形制与特征

潍坊学院文博研究院所收藏的这组石质鼎,自大至小编号分别为:WYSD02.1、WYSD02.2、WYSD02.3、WYSD02.4、WYSD02.5、WYSD02.6、WYSD02.7、WYSD02.8和WYSD02.9号。其形制如下图所示(图1):

图1 编号为WYSD02石质列鼎

从外观上看,该组石质鼎制作的样式并不太规整,无论是耳高、壁厚,还是腹部直径、足高等都呈现出不是按一定比例递增或递减的现象。不过,无论在形制、铭文上,还是在材质、纹饰上,该组石质鼎的制作都是出自一人之手当是没有问题的。这组石头鼎的特征如下:

一是形制并不规则。关于编号为WYSD02号9个石质鼎的各种数据,经测量,现列表如下(见表1):

表1 编号为WYSD01号9个石质鼎测量数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该组9个石质鼎的形制并不规则。自编号WYSD02.1至编号WYSD02.9石鼎,总体上虽然呈现为逐渐递减的态势,但是递减幅度又是没有一定规律的。例如,从外观上目测,WYSD02.1号石鼎尽管为该组石鼎中最大的一个鼎,但是目测自足至腹部上沿的高度却比WYSD02.2号石鼎还要矮。测量结果表明,WYSD02.1号石鼎自足至腹部上沿的实际高度为13.9厘米,WYSD02.2号石鼎自足至腹部上沿的实际高度为14.3厘米,前者比后者矮0.4厘米,但其总高度,即自足底至耳尖的高度,WYSD02.1号石鼎为26.5厘米,WYSD02.2号石鼎则为24.3厘米,两者相差2.2厘米。这表明,该组石质鼎的递增(或递减)并没有按照严格的比例予以制作,所追求的仅是大体上能够呈现出递增(或递减)的视觉效果而已。如此可见,这9个石质鼎应该属于粗制滥造之鼎。

二是纹饰异常简约朴素。在此组石质鼎上,除在腹部、耳部和足部存在几种较为简单的线条纹饰外,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存在纹饰。腹部的上沿处为回字纹,其宽度自大至小分别为2.3、2.0、2.4、1.9、1.6、1.5、1.4、1.3和1.4厘米,不仅没有呈现为递减的态势,而且前4个石质鼎的回字纹上下方各有一条直线予以凸显和框定纹饰占有的部位,但自第5号鼎开始,回字纹的上下方框定直线便被取消,仅有回字纹被孤零零地雕刻在鼎上部边缘上。即使耳部的网格状纹饰和足部的象眼纹饰也雕刻粗糙,亦没有按照较为固定的样式予以雕刻。

除此之外,编号为WYSD02号的9个石质鼎,无论腹内外,还是耳与足等部位,一概较为粗糙,不仅没有予以抛光,而且几乎所有鼎的腹部皆呈现为凸凹不平的状态,从而使该组石质鼎制作显得更加低劣。

三是文字呈“玉簪体”风格。这组石鼎的每个石鼎的文字皆为11个字,其书写体例为每竖行3字,共4行,开头一行为2字,其他每竖行为3字。竖行中字与字的间隔大致相同。从横向看,每个字都呈现为一横行,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亦大致相同。具有西周青铜器铭文“玉簪体”的风采,较为庄重肃穆,与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在书写风格上是一致的,带有明显的“玉簪体”特征。

二、石质鼎铭文解读

编号为WYSD02号石质鼎,每个鼎上皆錾刻有铭文,每个石鼎的文字皆为11个,共99个文字。在文字布局上,自大至小,亦皆相同。其布局皆为4竖行,其中3竖行各有3字,一竖行为2字,且两字竖行为每个石鼎的开头文字。按照自大到小的顺序,将每个石鼎的文字予以解读。

WYSD02.1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2):

图2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1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王思

周令省

玉女宗

子孙求反

WYSD02.2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3):

图3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2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王嗣

令在武

天有大

玖王受

WYSD02.3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4):

图4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3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反在

畯足分

有四方

又庶礼

WYSD02.4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5):

图5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4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相户旁

商祝无

醇蔡祭

酉无国

WYSD02.5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6):

图6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5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我雀

有四方

先王小

子敢保

WYSD02.6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7):

图7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6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率绩

是内辟

田雩刖

巟过祈

WYSD02.7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8):

图8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7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春躬

金然宗

纇雨又

賜巳女

WYSD02.8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9):

图9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8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刖我

侌栽吏

乃辟五

勿彰宔

WYSD02.9号石鼎的铭文图片如下图(图10):

图10 编号为WYSD02石质鼎中的WYSD02.9号鼎铭文

其文字厘定为:

伯宔

上永足

琮王令

足退鬼

显然,9个石质鼎虽然各个石鼎的文字并不相同,但是从文字的有关内容看,其文字自大至小是连贯的,当在于说明同一个问题。文字的排列顺序为由大至小,即自WYSD02.1号石鼎开始,之后便是WYSD02.2,并一直排到WYSD02.9号石鼎。而且每个石鼎上的文字排列顺序当自左至右排列。因此,我们把编号为WYSD02号9个石质鼎的文字按自大至小、自左至右的顺序予以排列,其所有文字为:

王思周,令省玉女(如)宗,子孙求反,1王嗣令在武,天有大玖,王受2反,在畯足,分有四方。又(有)庶礼,3相户旁(傍),商祝无醇,蔡祭酉(酒)无国。4我雀(爵)有四方。先王小子敢保,5率绩是内辟田雩,刖巟(荒)過祈。6春躬金然宗纇雨。又(有)赐巳女(如)7刖我侌(阴)栽吏,乃辟五勿(物)。彰宔(主)8伯,宔(主)上永足。琮王令足退鬼。

三、石质鼎制作年代

关于编号为WYSD02号石质鼎的制作年代,可以确定为西周晚期。其根据有三:

第一,在文字形态上,9个石质鼎的文字为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所特有的“玉簪体”,因而确定为西周晚期制作。虽然石质鼎的制作材料可谓低劣,但是其上所錾刻的铭文,笔划粗细均匀,用笔圆润遒丽,曲折婉通,肥笔已完全消失,字形小巧清秀,舒朗错落,结构严谨灵秀,整齐划一,呈现出匀称典雅的风貌,已基本完成金文字体笔画线条平直化改造,在书法艺术上,仍不亚于同期的青铜器铭文所具有的风采。从此组石质鼎铭文中,可以清楚看到西周晚期人们对于书法艺术的追求与造诣,充分展现出汉文字开始向篆体字过渡的风采。如此铭文的錾刻绝不是出自一般人之手,当是西周晚期书法高手所为。

第二,从9个石质鼎的铭文、纹饰、造型上看,其制作风格完全相同(图11)。在铭文上,编号为WYSD01号仲肜鼎为西周晚期所盛行的“玉簪体”;在纹饰上,仲肜鼎的耳部为格状纹、腹上沿为回字纹、足部为象眼纹,其纹饰与编号为WYSD02号9个石质鼎一样。在形制上,两者亦完全相同,几乎为同一人所制。1973年,在陕西扶风县五郡西村窖藏中发现两件青铜仲肜盨,其制作年代被鉴定为西周晚期。而编号为WYSD01号的仲肜石鼎,与1973年在陕西扶风县五郡西村窖藏中发现的两件青铜仲肜盨在铭文上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编号为WYSD01号仲肜石鼎的制作年代亦应为西周晚期,其余8个石质鼎的制作年代同样为西周晚期(图11)。

图11 编号为WYSD01仲肜石鼎底部铭文与形制、纹饰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此组石质鼎的制作年代亦应该为西周晚期。编号为WYSD02的石质鼎的数量为9个,如此数量的鼎当为周王所使用的礼器。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周王,其礼器为石质鼎,与情与理似乎有点说不过去,但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所在。西周晚期,王权已经开始旁落,周王的日子也越来越寒酸,以至于连9个青铜列鼎也没有能力制作,于是不得不制作一组9个石头鼎来装点门面,以维持周王朝那已经丧失殆尽的威严。

此外,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此石质鼎为一般诸侯所用的僭越性礼器,那么使用此组石质鼎的诸侯也是一个寒酸得不能再寒酸的诸侯。如此寒酸的诸侯是既无胆量也无必要来制作9鼎的。相反,如果此组石质鼎是那些势力足够强大的诸侯的僭越行为,那么这样的诸侯实在没有必要用几块石头来制作石质鼎,他们如同晋国诸侯那样会堂而皇之地制作青铜九鼎便可以了。因此无论从那个角度说,编号为WYSD02的9个石质鼎皆为西周晚期的周王所制作。

四、石质组鼎命名

对于一件文物进行命名,应该从该件文物的铭文、款式、制作材料、功用等多个方面予以考虑,从而使该文物的命名更科学、更准确、更独特。

关于编号为WYSD02的9个石质鼎的命名,应该首先考虑该组鼎功用所具有的特殊性。此组石质鼎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被使用的,因而并非是日用常器,其性质应该是礼器。就其数量而论,该组石质鼎为9个,是天数之中最大的数,因而当为周王所用礼器无疑。而且,从其形制上看,正如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指出的,该组石质鼎自编号WYSD02.1至编号WYSD02.9,尽管递减幅度是没有按照严格的比例予以递减,但是总体上呈现为逐渐递减的态势,当属于列鼎无疑。

西周晚期是列鼎制度趋向成熟的时期。编号为WYSD02的9个石质鼎当是列鼎制度趋向成熟的一种反映。关于“列鼎”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建本》。而列鼎这一概念,则为当代学者郭宝钧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山彪镇与琉璃阁》一书中所提出的:规模逐渐递减(或递增)的一组数量不一的鼎为列鼎;列鼎制度是周代贵族生前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标志。

虽然,鼎是作为区别贵族生前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标志性礼器,但在古代存在有不同的说法。其一,《公羊传·桓公二年》何休注云:“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元士三。”其二,在《周礼》与《仪礼》中则表述有另一种列鼎制度。《周礼·秋官·掌客》谓:“诸侯用大牢九鼎,卿、上大夫用大牢七鼎,少牢五鼎,士用牲三鼎或一鼎。”郑玄注《周礼·天官·膳夫》“王日一举,鼎十有二”云:“鼎十有二,牢鼎九,陪鼎三。”如此前后两种不同的列鼎制度,似乎有些矛盾,但实际上,何休所云为西周时代的列鼎制度,而《周礼》、《仪礼》等所谈则为春秋时代剧烈社会变革导致各种僭越现象不断出现,从而使西周形成的列鼎制度遭到破坏,故而出现了诸侯大牢亦用九鼎的现象。列鼎制度无论在春秋时代的发展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编号为WYSD02的9个石质鼎制作于西周晚期,当为周王所用列鼎,其命名之中当有列鼎字样,是西周列鼎制度的一种真实反映。

其次,编号为WYSD02的9个石质鼎的特殊性,还在于其制作材料。毫无疑问,在文物命名之中,文物自身所特有的制作材料当是此种文物区别于其他文物的一个主要标志。就其制作材料而论,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组周王的石质列鼎。虽然编号为WYSD02的石质列鼎制作所使用的石质材料并非是珍贵而罕见的石头,而是随处可见的沙母页岩,但是这种并非带有罕见性的石质材料因其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一组列鼎而显得异常珍贵,因此在该列鼎的名称之中,当有反映其制作材料的内容,以便于突出编号为WYSD02的石质列鼎的特殊性。这样,该组石质列鼎的名称中当有“石”的字样。

当然,任何文物的定名,应当考虑其时代性因素。这就是说,某种文物的制作年代当是文物命名的一种重要因素。编号为WYSD02号石质列鼎的制作年代为西周晚期,将石质鼎的制作年代因素包括在内,可以内含该列鼎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历史因素,寓意当是相当深厚的。由此,编号为WYSD02号石质列鼎应当被定名为“西周石质列鼎”。

五、西周石列鼎的价值

虽然编号为WYSD02号西周石列鼎的制作材料仅为那些随处可见的劣质石头,但是由于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因而仍然可以发现其具有极高的价值。

首先,该列鼎是西周晚期周王室已经走向衰落的重要物证。在人们的印象中,周王朝似乎进入春秋时期才一步步走向衰落的。但是编号为WYSD02号西周石质列鼎的面世,以金石证据表明,西周王室的衰落自其晚期即已经开始。在西周初年,周王室是天下的政治中心,即所谓“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诸侯按时朝拜周天子,将周天子看做富贵延续的靠山,国家存亡的根本。西周衰微开始于周昭王。他草率率军征伐楚国,不仅使精锐西六师一败涂地,而且自己也死于蛮荒之地。之后的周穆王不理朝政,四处巡游,八骏驮他上了西天,也抹掉了西周王室的荣耀和尊严。再之后西周王朝又实行了错误的民族政策,使周王室成周八师损失殆尽。中间虽然也曾出现过所谓的“宣王中兴”,但是好景不长,宣王死后,宫廷内乱的结果将西周天子的最后一点威严和体面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可以说,自周昭王开始,西周王室即一天不如一天,以至于诸侯再不来朝,周王室丧失了贡赋收入,财政绝不是“拮据”两个字就可以描述的。甚至,东迁的平王死后,周王室连办理丧事的能力也不具备。贫弱至此,可想而知。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编号为WYSD02号西周石列鼎,以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西周晚期,周王室即开始走上衰微之路了。

与青铜列鼎相比,编号为WYSD02号西周晚期石质列鼎的制作技艺是异常简约而粗糙,带有着难以表述的凄惨之美。但是以编号为WYSD02号西周晚期石质列鼎为标志,以往青铜文物所带有的纹饰繁缛而华丽的特征得到了一定的修正,从而开启文物繁缛与简约、华丽与朴实并重的岁月。进入春秋之后,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玉器、漆器等,其纹饰和造型无不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其风格要么繁华迤逦,要么简约朴实。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制作风格规范了中国未来工艺美术发展方向的同时,也促使文物愈加脱去了商周以来所带有的神秘色彩,向着更加贴近现实社会生活、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藏编号为WYSD02号西周晚期石质列鼎开启了顶级金石文物的先河。如果说同属于西周晚期的编号为WYSD01的仲肜石鼎开启了周王室贵族以随地可见的石头来制作礼器的先河,那么编号为WYSD02号西周石列鼎则揭开了周天子以石头来制作列鼎作为礼器的序幕。毫无疑问,在目前所见有关西周的石质文物中,编号为WYSD02号西周晚期石质列鼎当是级别最高的一组文物。尽管就西周石质列鼎制作技艺而论是异常低劣的,但是其在西周石质文物中将占有非同寻常的地位。这表明,以随处可见的劣质石头来制作文物并不仅仅限于那些一般人所使用的低档性文物,即使贵为周天子的礼器,也同样可能用一般石头为材料来予以制作。如此现象说明,自此之后,石质文物即被纳入所有级别的文物之中,不仅使金石文物作为一个完备的文物体系而成为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物证,而且开始孕育中国所特有金石学的胚胎,为近代中国考古学的产生塑造了一个不可缺少的基因。

责任编辑:孙延波

K871

A

1671-4288(2015)01-0075-05

2014-08-21

王静芳(1975-),女,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人,潍坊学院文博研究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石质铭文纹饰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雕漆纹饰的修复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