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燕
蔡燕燕,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在作文的指导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德育的渗透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成长类作文是学生记叙成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情感发展,以及观点见解的一类作文。它区别于亲情类、校园生活类、社会生活类、文学类。在初中的习作教学中,成长类作文占有很大的比例。
初中的作文命题主要有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两种。无论是哪种作文命题,都要选择有教育性的作文题目,都要有一个德育导向。成长类作文练习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按照社会的要求去自觉的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公民。在命题作文中要根据学生成长的需要,选择具有教育性的作文题目,要求学生审题时要抓住题眼,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例如《让雷锋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审题时就要引导学生认识雷锋精神的内涵,理解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而从审题到写作,这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过程。如果每年都围绕雷锋精神去写成长类的作文,那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将深入骨髓。给学生正确的德育引导和明确的价值取向,能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学习《回忆我的母亲》 《一面》等课文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学习,练习写《我的母亲》的成长类的作文,要学生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培养,培养学生对母亲感恩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亲人、热爱家庭和热爱社会的情感。学生们懂得了感恩,就会为了感恩努力学习,继而为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文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作文从选题,到作文指导,再到写作、批改,要经过许多的阶段。在习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不同形式中德育渗透的生长点,进行各种隐性的和显性的德育教育。在选择命题和写作材料时,老师应该选择具有德育性的材料和命题;在写作的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利用一切可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例如教学《行道树》一文时,就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社会,树立奉献社会的高尚品德。结合课文内容,再安排一次成长作文练习,利用行道树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日“献出浓阴”的奉献精神,结合实际,通过描绘一个生活情景,表现出行道树所生绿叶,或是所献浓阴给人们带来怎样的好处。有一个学生在习作中写道:“行道树刚在寒风中送走隆冬,又赶紧披上新衣,为人们奉上绿色,奉上希望。小朋友们在绿阴下舒畅地呼吸,青年们在绿阴下大踏步地走新向生活,老人们在绿阴下活动着自已的腰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也包含着对无私奉献的行道树的崇敬之情。
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古诗改写成现代文,例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一诗,“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而首联和尾联又让人感受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真挚情感。通过古文今译,相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培养了丰富的想像力,锤炼了语言应用能力,肯定也是一次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珍惜友谊的精神熏陶。新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开辟了综合性学习园地,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我们完全可以抓住很多的德育渗透机会,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初中学生成长类作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既要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德育渗透的内容,也要从教学的内容出发,选择符合作文题材的德育教育内容,防止牵强附会。
成长类作文的德育渗透,首先要选择英雄人物为学生的榜样,教育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去要求自己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例如雷锋、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等,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人物,都是学生心目中的英雄,在作文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以他们为榜样。
成长类作文的德育渗透,还要选择学生身边的榜样,实际上身边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例如学生都喜欢追星,就可以安排一次关于“我也追星”的写作活动,要求学生以自己最崇敬的名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了解他们对追星的看法,了解他们心目中的明星是谁,帮助学生正确对待追星,正确认识明星。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作者感知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在成长类的作文练习指导中,要从选题、写作指导到作文的批改过程都要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导向,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新型人才打下坚定基础,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